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掌握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研究成果,笔者提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机理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厘清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和特征。另外,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影响因素和机理,将有助于厘清现阶段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的特征要素,丰富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肃  黄蕊 《商业研究》2018,(2):172-17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任务,文化产业部门正在着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跨界融合",从而推动文化业态创新和我国文化消费的转型升级。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我国2005-2015年30个省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度水平,印证我国文化旅游新业态的成长与进步。动态面板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与文化消费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产业融合对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十分显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为市场提供了更复合、多元的供给品,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升级的文化消费需求。因此,切实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培育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强化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机制,依托文化产业融合带动文化消费的转型升级,是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商》2015,(18)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基本形成了"三条腿走路"的态势,即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金融融合。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有关联度、带动性强的特点共同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本文是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以明确湖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能够融合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分析湖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机理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精神文化产品及相应服务形成的"消费文化",与广大群众不同层面的"文化消费"需求,构成了文化产业链条中最重要的两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与方向。本文就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发展不平衡的地方,包括文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以及政策导向等。政府应通过均衡配置,完善布局,形成现代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体系;加大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均等化;"以人为本"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文化队伍;以需求为导向,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等举措,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6.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以其在传承文化成果、引导价值观念、规范行为方式、教育娱乐群众、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被人关注的重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比较单一,效率不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缺少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也有待于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应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全市有32个镇(街),经济社会发展不尽相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不平衡,在提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上又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缺少创新,很难有效为基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因此,要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核心,以"六个创新"为目标,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才能促进基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而公共文化是政府主导、面向受众的传播内容。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多元。为了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质量,在政府主导、文化共治和"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逐步成熟的前提下,努力打造内部人才培养和政府购买服务、外部全媒体发布和产业集群的新格局。同时,抓住文化与教育、科技、医疗、农业等领域跨界融合的机遇,建立公共文化项目引领示范区,成为文化产业新亮点。  相似文献   

8.
齐文杰 《商》2014,(42):78-79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增长必定带来社会文化需求的深刻变化,公共文化需求的高速增长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不断地深化,经济发展过程和格局呈现出来的东西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群体之间贫富发展不平衡等特征也就自然折射到了公共文化领域。大部分社会成员处在“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的尴尬状态,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使社会成员公平共享改革成果,让社会成员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已经是深化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改革所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内需和外需失衡,内需结构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失衡进一步加深,需求结构转型势在必行。而需求结构的转型升级将通过削减文化产品与服务贸易逆差、加大文化产业投资力度、扩大文化产品消费等途径直接推动我国文化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激活公共文化资源的活力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高供给能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深化改革,促进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革命”一词是列宁在晚年提出的,在中国的实践可以追溯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文化革命”在中国的实践不仅没能达到其原本的目标,反而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文化革命”到“文化建设”,是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吸收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现代文化,同时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安球 《消费经济》2007,23(3):16-19
国内外缺乏对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内在关系和规律的研究。文中认为,客观存在的文化特性与文化消费心理、经济、社会、全球化等因素对文化消费的总量、结构变化起着不同的作用,推动着文化产业发展。针对我国当前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要从消费观念入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把文化消费纳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3.
文化发展、繁荣非短期工程,“文化”要点在于“化”字,即化入人心、文化化人和文化社会、规范社会。求真、务实、为人民是文化发展、繁荣之根,关注细节,多做能发展、繁荣文化之实在的事是文化发展的追求与任务。发展、繁荣文化重心与落脚点在广大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角。文化建设、繁荣应着力丰富人,提高人的素质,推进人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助益于建构讲理性、讲秩序、讲效益与讲权利、讲义务的社会,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新,是文化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主要特征是文化与经济、科技在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互为条件的前提下优化创新、快速发展。新闻出版业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源头之一,在落实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要着力发挥文化创意在出版内容创新和企业出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文化创新成果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第一,要牢牢把握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和传播手段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坚定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率先实现文化创新。第二,进一步推动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新闻出版产业的深入推广和应用,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和动漫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推动出版重大工程,有效整合出版内容资源;完善制度环境,积极吸聚优秀人才,推动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出版业进行现代产业化升级。第三,进一步健全版权保护法律法规,营造良好法制环境,强化版权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权盗版行为,有力保护创新成果;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版权相关产业的示范企业;以务实的态度进一步加强国际版权合作。  相似文献   

15.
臧新  林竹  邵军 《财贸经济》2012,(10):102-110
文化产业是一种高能低耗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体现一国"软实力"的核心力量;作为国际贸易的组成部分,文化贸易日益彰显其特有的战略性和重要性。本文选取1996-2009年中国核心文化商品的出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贸易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来分析文化亲近、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变量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状况。研究表明,我国及贸易对象国的GDP、人均GDP、文化距离、语言同一性、贸易条件等因素对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文化距离及是否使用同一种语言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最大;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与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从近五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现状出发,结合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识别出文化消费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语境是与语言有关的因素,语言是在语境中呈现,在语境中生成意义。人类交际中的社会文化特征是理解语言的重要因素,交际的过程也就是语境建构的过程。由于文化的差异和语境的复杂性,跨文化交际中的顺应比较困难。文化语境成为制约语言理解的各种因素。文化语境是理解交际的认知基础,它有利于我们解读语言交际的性质,消除话语的歧义。  相似文献   

18.
American .businesspeopl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awar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are strivinp to be sensitive to those differences. As businesspeople are more wdling to adopt other cultures' customs, must the also ado t other cultures' values? The r P question of where the rea m of socia customs end and values begin is a difficult one, but it cannot be avoided by businesspeople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n this aper an outline for teach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ulture and et ! ics is developed. Current cases which illustrate the basic questions are enumerated and a framework for organizing issues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marketing strategies need to be adjusted to changing cultures. Culture affects marketing decisions regarding product, price, promotion and place (the 4 Ps). Many marketing studies have been reported based on Hofstede's seminal work on national culture (1980). Marketing managers need to be cautious about assuming the validity of the Anglo cluster equating the cultures of the United States (U.S.) and Canada. We should recognize that national cultures are changing in the U.S., Canada and Mexico, as well as most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Our findings for a very recent sample of people attending executive and MBA programs would seem to apply to the upwardly-mobile business class. Contrary to the ubiquitous Hofstede data found in textbooks,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wer Distance between the U.S., Mexico and Canada. Our findings regarding differences in Uncertainty Avoidance show that Mexico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ly higher mean than the U.S., but that the U.S. had a higher mean than Canada. The U.S. and Canada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on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aution should be taken in automatically assuming cultural parity between the U.S. and Canada and that established cultural positions between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 member nations may be changing.  相似文献   

20.
2 0 0 2年 10月 ,杭州著名景点雷峰塔迎来了它的第二次“重生” ,在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的主要趋势的今天 ,本文从文化营销的角度对雷峰塔文化定位策略进行了深入思考 ,认为佛文化是作为雷峰塔旅游文化根基的基本缘由 ,而用“白蛇传”引领雷峰塔文化更能确立雷峰塔这一著名景点的独特旅游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