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甘肃省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地区,是遏制沙漠扩张和风沙肆虐全国的战略前沿,也是全国13个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省区之一。工程建设范围涵盖我省12个市(州)的70个县(市、区),土地面积3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土地面积的91%。由于地处西北风沙前沿,干旱缺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全省45.12%的国土面积荒漠化,28%的国土面积沙化,平均每年因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亿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区建设》2005,(5):51-51
全国现有沙化土地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2%。据专家测算,中国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直接或间接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存、生产和生活。2003年中国重点沙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  相似文献   

3.
荒漠和荒漠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荒漠面临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4。我国是荒漠化严重的国家,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全国沙漠总面积有100.9万平方公里(几乎等于全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0.51%,西部10个省区市占全国人口20%却拥有国土面积50%,作为西部之一的青海省沙漠、沙化面积达15.41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1.3%。  相似文献   

4.
生态恢复是三北沙产业的首位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杨 《西部论丛》2004,(12):38-39
从对1994年和1999年两次全国荒漠化土地普查结果的比较来看,三北地区(华北、东北、西北)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区域,不仅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的90%以上,而且还在以约9000平方公里/年的速度扩展,其中约40%是风蚀造成的沙化。荒漠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相当于西北  相似文献   

5.
夏日 《北方经济》2012,(17):18-21
正监测数据显示,内蒙古全区沙化、半沙化土地面积已达41.59万平方公里,表现为沙漠、戈壁、沙地等多种形式。这片广阔的土地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提出的知识密集型沙产业理论的孕育和实践之地。依据沙产业理论,沙产业可分为两种类型:在沙漠、戈壁、沙地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林业、草业、水业及养殖、加工、商贸、科技业,我们称之为农业型沙产业;在沙漠、戈壁、沙地上建设的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旅游业以及利用沙石资源的建材产业,我们称之为非农业型  相似文献   

6.
一、生态环境破坏危害巨大 (一)地表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第一,耕地表面土流失严重。我国土壤侵蚀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2%,每年流失地表土地在100亿吨以上。第二,土地处于沙漠威胁。全世界至今已有35%的土地处于沙漠化直接威胁之中。我国约有农田394万平方公里、草场494万平方公里和铁路沿线2000公里受到沙漠化威胁。  相似文献   

7.
李富荣  塔娜 《北方经济》2010,(17):35-37
内蒙古是全国沙漠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沙产业是指利用沙地、荒漠半荒漠地区的独特优势进行经济开发,由社会投资并实现自我循环的经济运行活动.20世纪60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利用在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东风航天城所在地)搞国防科研的机会.业余考察了巴丹吉林沙漠.80年代,他提出"农、林、沙、草、海"五大产业将在21世纪掀起第六次产业革命.其中,沙产业是专门针对广大沙漠干旱地区提出的,是科学开发沙区的优势资源,"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沙漠".变害为利.变废为宝,实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土地沙漠化程度严重.在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9.3%,涉及18个省(区、市).目前,北部地区沙漠以每年0.5公里的速度南移,出现"沙进人退"的恶劣局面,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空间.近30年来,因沙害而弃耕的农田达12.7万公顷,尚有40多万公顷处于沙害的威胁之中,在风沙线上有679个村镇时刻处在被流沙淹没的危险之中.自2000年3月以来,我国连续出现了十多次大范围的沙尘暴、浮尘和扬沙等恶劣天气,其发生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都是近50年来罕见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内蒙古退耕还林还草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全区荒漠化土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60%,而且区内还分布着5大沙漠和5大沙地.全区沙漠化土地和潜在沙漠化土地6.3亿亩,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38%;水土流失面积2.8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5.8%;沙化退化草原面积5.8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2.7%.  相似文献   

10.
文摘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区治理7年500万农民脱贫毛小瑞记者从8月4日由水利部召开的“江泽民同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建设秀美山川批示两周年座谈会”上获悉:水土流失严重的长江上游重点治理区经过7年多的治理开发,已有500多万农民脱贫。其中四川省的贫困户由15%减少到5%,陇南地区的贫困户由66%下降到24%。据了解,目前我国七大流域水上保持生态环境重点工程建设已覆盖了26个省的900多个县,约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治理速度由原来的每年治理几千平方公里发展到3万多平方公里,1998年突破5万平方公里。截至1998年底,全国已累计治理水土…  相似文献   

11.
资讯     
点击民勤生态治理资金缺口数十亿全国最近一期沙化普查监测结果显示:拥有30万人口的甘肃省民勤县荒漠化面积已达2250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1.6万平方公里的94.5%,绿洲只剩5.5%。“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末叶,改革开放的催化,使古老文明的华夏大地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轨道。但由于粗放型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与发达国家曾引以为豪的过时模式,饥不择食的混合应用,在获赐物质文明短期高速发展的同时,给自然生态环境留下了千疮百孔的创伤。资料表明,我国生态恶化在加剧,全国土地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士38%,每年以一万平方公里面积递增;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每年以2460万公倾面积递增。这对仅有世界7%的耕地,却要养活占世界23%人口的中国,21世纪的粮食…  相似文献   

13.
《发展》2004,(10):65-67
我国西北地区面积达3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5.9%;人口9200万(占全国人口的7%),少数民族占区内人口的近20%,是全国最大的多民族融汇聚居区;土地、光热和矿藏资源在全国占有明显优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石卫东 《发展》2013,(9):32-32
甘肃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涉及全省10个市(州)37个县(市、区)和8个市(州)24个县(市区),荒漠化面积1921.2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5%;沙化面积1 192.24  相似文献   

15.
郭青 《开发研究》1986,(5):24-26
<正>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忽视了国土整治的重要性,西北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失误,留下许多后遗症及其亟待解决的大量问题与矛盾。如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29.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40%。尤以陕、甘、宁三省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面积达24平方公里。大面积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土地肥力下降,而且泥沙排入河道已成为黄河下游洪涝灾害的主要威胁.由于大量的滥垦滥伐,森林覆盖率仅为2.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草原沙化、退化,大城市的空气污染,城镇体系结构的不  相似文献   

16.
概况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沙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风沙灾害频繁严重。沙漠及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黄河以西的河西走廊及白银市的景泰县等20个县(市、区)。据调查其总面积为3.06万平方公里,其中属各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1.74万平...  相似文献   

17.
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对西部12省、市、区的调查结果,截止1999年底,西部地区(不含西藏)水土流失面积达10436.9万公顷;内蒙、甘肃、青海、宁夏、陕西、西藏和新疆七省区沙化土地面积16255.6万公顷,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90%以上;西部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数量虽有增长而质量下降.西部(不含贵州、西藏)不合理采矿破坏土地面积累计达118万公顷.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九省区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同期GDP的13%.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虽然复杂多样,但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西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因素.而西部的贫困则是诸多不合理经济活动发生的直接根源.  相似文献   

18.
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对西部12省、市、区的调查结果,截止1999年底,西部地区(不含西藏)水土流失面积达10436.9万公顷;内蒙、甘肃、青海、宁夏、陕西、西藏和新疆七省区沙化土地面积16255.6万公顷,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90%以上;西部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数量虽有增长而质量下降.西部(不含贵州、西藏)不合理采矿破坏土地面积累计达118万公顷.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九省区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同期GDP的13%.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虽然复杂多样,但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西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因素.而西部的贫困则是诸多不合理经济活动发生的直接根源.……  相似文献   

19.
让大自然修复创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进沙退”还是“人退沙退”? 在上世纪50年代,曾经出现多一个很响亮的口号即“向沙漠进军”,当时的国人豪情满怀,挥动铁锹做出了人类征服沙漠的壮举。然而,50年过去了,除了少数治理成功的样板外(花费了大量金钱建立的治理模式),似乎沙漠的力量远比人类想象得强大,今天沙尘暴的猖獗正说明了这一点。事实是,虽然我们一直在与沙漠化作斗争,但遗憾的是,土地沙化速度不但没有得到遏止,而且呈加速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马立鹏 《发展》2014,(1):36-37
甘肃省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地区,是遏制沙漠扩张和风沙肆虐全国的战略前沿,也是全国13个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省区之一。工程建设范围涵盖我省12个市(州)的70个县(市、区),土地面积3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土地面积的91%。由于地处西北风沙前沿,干旱缺水、植被稀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