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技强农显成效户均一棚富新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盐城市农科院对接服务5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之一的盐城市盐都区潘黄镇新民村,是一个以种植设施草莓、葡萄为主导产业的果蔬特色产业村,现有农户1010户,4600人,6000多亩耕地.自盐城市农科院在该村仰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成后,通过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等科技富民项目,为新民村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快了新民村民增收致富的步伐.该村党总支书记董兆付说:"政府对高效农业相当重视,支农项目源源不断,但技物结合、管种又管卖的驻村科技特派员我们最欢迎".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至今,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为主平台,与江苏省海门市农业局携手项目实施。通过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科技服务工作同步跟进的方式,助力区域农业现代化,打造地方农业新特色。"十二五"以来,项目实施对接村累计已达16个,遍布整个海门市,在服务对接村的同时,也辐射了临近村,有效助推了海门现代农业的发展。一、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确保项目任务得以  相似文献   

3.
强化科技服务发挥四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盐城市农科院将创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培养农业农村人才和搭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等,作为创新科技服务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工作推进,取得明显成效.自2009年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以来,盐城市农科院已在盐城市盐都区5个对接村帮办领办了3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了18个注册商标;农户平均入社率近60%,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比非社员高出2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拓展农业功能,苏州市相城区生态农业示范园(下简称相城生态园)和休闲观光产业应运而生.相城生态园各个村农民土地已实现流转,由生态园区管委会统一经营.为此,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创新模式、改进方法,与对接的5个村联手在生态园实施"挂县强农富民"项目,走出科技助农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5.
金陵科技学院挂钩淮安市楚州区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三年来,与楚州区农委紧密合作,建立项目运行组织保障体系,按照两个主攻方向要求,整合学院园艺、动物科学、机电工程、建筑工程学科专家,组成蔬菜种植组及生猪繁育组,对接5个"一村一品"特色村、2个生猪示范基地及1个蔬菜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6.
盐城市农科院和对接盐都区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围绕产业特色,强化工作推进,确保“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有力,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大丰蒜农喜获丰收 扬州大学对接大丰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以来,学校驻村专家在项目实施村开展韭菜、大蒜、辣根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8.
盐城市农科院突出产业扶持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盐城市农科院于春节前就召开"2010年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专题会议,布置开展2010年"挂县强农富民工程"调研。项目组成员与盐都区农林局及对接村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启动后,扬州大学组织驻村科技人员和养殖、蔬菜方面的专家深入大丰、响水两地,与当地农牧部门技术人员一起,分赴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五个"一村一品"实施村指导工作,与村干部和种养大户对接,现场帮助他们解决当前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得到了地方干群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盐城市农科院与盐城市盐都区在系统总结双方对接7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院地共建,深入开展调研,细化实施方案,指导编制区镇村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创建完善规范化村级农技站,通过开展集中培训、科技示范推广、对接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诸多措施,进一步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的科技水平,促进了盐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聚焦主攻方向,强化对接共建1、聚焦三大主攻方向。明确"优质稻米与循环农业关键技术集成与产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江苏有关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与对接县(市、区)深度对接、深入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37个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对接49个县(市、区),制定科技主攻方向并实施科技项目99个,联合地方选派组建驻村(企、社)专家团队达506人,对接251个村(社),突出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成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平均为每个对接县创建2-3个科技示范基地,基地"三新"技术入户率和到位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以来,将学院的办学特色与泗洪、溧阳两地农业发展特点有机结合,将产学研工作与两地的科技示范基地、"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建设无缝对接,措施扎实,成效明显,为服务三  相似文献   

13.
翼城县在实施"一村一品"过程中,注重发挥科技示范作用。文章通过调查,了解了全县实施"一村一品"项目84个,选聘100名项目技术指导员,遴选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等基本情况。该县在实施"一村一品"过程中,通过采取"六个三"创新科技示范机制的措施,突出发挥项目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等"四个作用",主推了小麦、玉米、苹果新品种、新技术,巩固提高了农业科技试验基地建设,培养了一支村级农民技术指导员。  相似文献   

14.
<正>为强化江苏"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持续效应,省内各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在2010年年初,通过与对接县进行会办磋商、开展对接产业调研、跟踪指导示范户、编订培训教材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科技服务,及早启动2010年"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落实更早。各单位抢抓春季农时,及早启动工程实施。连云港市农科院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往我对这句话感受不深,近年来,我在如东县掘港镇周店村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驻村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渴望和科技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巨大作用。一、科技支撑蚕桑稳定发展周店村地处掘港镇东南城乡结合部,有耕地面积3642亩,52个村民小组,2438户,该村现有桑园面积618亩,养蚕户422户,共育室10个。"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实施中,我们针对农民科技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推广科技新成果,在稳定蚕桑产业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近些年在全省蚕桑规模发  相似文献   

16.
正为尽快扭转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局面,破解农村发展项目、资金、人才的"瓶颈",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2009年开始,主动对接建湖县颜单镇三虹村,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抓手,不断壮大特色产业,种植有机稻米2200多亩,户均年纯收入由过去的18500元增加到26800元,增幅达45%。科技引领、携手共建在三虹村产生了良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常熟市农科所首次被省农委列入"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的对接科研单位,常熟市政府、常熟市农委和常熟市农科所领导高度重视本项目工程的开展,按照省农委项目实施的总体要求,结合常熟农业生产的实际及时组织对接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要求,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11年前,黄尖居委会是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一个并不起眼的村,经济总量、农民人均纯收入、村级社会事业各项重点工作在全镇倒数第一。如今,黄尖居委会发生了质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全村通过11年的艰苦努力、奋力拼搏,昔日的"黄牌村""落后村"不仅摘掉了"贫穷村""落后村"的旧帽子,还一跃成为黄尖镇的"排头村""标兵村"。2016年,黄尖居委会被农业部表彰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是盐城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居)。  相似文献   

19.
苏州大学是闻名中外的蚕桑丝绸研究教学基地,拥有国内唯一的"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现代蚕桑丝绸"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吴江市是我国传统蚕桑丝绸生产地区,苏州大学与吴江对接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蚕桑项目特色凸显,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进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对于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农广校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依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双带、绿色证书等工程,在项目村实施了《酸枣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