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经营这种说法在国内许多人还很陌生,但这种现代经营方式已成为许多企业迅速发展的有效经营思路。 虚拟经营在国外早已十分普遍,像耐克、锐步运动鞋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工厂,其产品却畅销全球;而国内所能看到的多数进口电器,也都以这种方式进行经营和生产。分析起来,正是因为国外虚拟企业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部分虚拟化,并把它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国来做,所以才有所谓的  相似文献   

2.
虚拟经营:企业的弹性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剑  赵景罡 《企业研究》1997,(11):28-39
虚拟经营在国外早已十分普遍,像耐克、锐步运动鞋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工厂,其产品却畅销全球;而国内所能看到的多数进口电器,也都以这种方式进行经营和生产。分析起来,正是因为国外虚拟企业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部分虚拟化,并把它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国来做,所以才有所谓的“三来一补”,也才有深圳及珠江三角洲今天的发展。实际上,许多香港的名牌服装,都是由内地的一些厂家生产的。现在国内许多企业也开始虚拟经营,虚拟经营可使企业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率并有弹性化的优势;但如果在经营中,失去对关键性资源的控制,虚拟经营就会引发危机。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有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体内却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就是说,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下,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其目的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发挥企业有限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虚拟经营的基本运作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经营在经历了“产品经营”、“资本经营”两个阶段后,又发展到了“虚拟经营”阶段,由于这种经营方式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柔性化的趋势,因此在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显得游刃有余。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正以每年递增35%的速度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虚拟企业,并已形成了2500亿美元的经营规模,其中美国的“敏捷制造”、日本的“整体性管理”以及德国的“不规则型企业”等都是虚拟经营的典型形式。可以预见,未来的时代必将是以“虚拟经营”为主导的经营时代。  相似文献   

4.
虚拟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经营是虚拟经济形态下的运作方式。它实质上是指借用、整合外部资源,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资源配置模式,虚拟经营突破了企业有形的组织界限,借用外部资源进行整合运作。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获得诸如生产、设计、营销等功能,但却不一定要拥有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实体组织。虚拟经营改变了传统的企业扩张途径和规模标准,企业规模的大小不再主要以资产和组织规模的大小为衡量的尺度,而是主要以销售额,利润额的多少为衡量的尺度。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已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国内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正面临严峻考验。受国际市场萎缩、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少企业出口下降,生产经营面临严重困难,但也有很多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生产方式,开拓新的市场,不仅有效化解了眼前危机的影响,而且在谋划未来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虚拟经营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虚拟经营应运而生,它已成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本文主要分析讨论了虚拟经营中知识共享的内涵、机制和作用,进而提出了虚拟经营中的知识共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所谓虚拟经营,是一种动态的企业经营策略和观念,它是以内外部资源的合理整合与利用为宗旨、以内部机构的精简和外部协作的强化为目标的新型企业管理方式,它实行产权虚拟化,强调不求“拥有”,但求所用。这种经营模式,以其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高效的显著优势,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的青睐。但虚拟经营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成功运作的方式,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企业必须正视并解决好这些制约因素,虚拟经营才能获得预期的运营绩效。  相似文献   

8.
中小型企业虚拟经营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公司是由罗杰·内格尔于1991年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企业采用这种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在中国实行的这10来年中,其中不乏有一些成功者,对成功企业进行调查和研究,并结合中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可以发现虚拟经营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就虚拟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进而结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从组织结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范围等方面提出在虚拟经营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如何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虚拟经营产生的背景入手 ,指出虚拟经营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型企业管理经营模式 ,对虚拟经营的主要运作方式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实际案例指出实施虚拟经营的难点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企业面临国内市场日趋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压力;中国加入WTO之后,面对的又是一个相对过剩的国际市场,使这种压力有增无减。如何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重点转移到市场营销上来,进行经营创新,已成为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自1993年10月深圳宝安集团通过收购流通股的方式控股延中实业起,国内的融资和并购活动日益活跃,各企业积极利用并购的手段来调整企业结构和推进经营战略,种种迹象表明,这种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寻求企业快速增长的模式,已被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虚拟经营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型企业管理经营模式,加入WTO后如何提升企业管理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从虚拟经济产生的背景着手,分析了虚拟经营的特点与主要的运作模式,并结合实际案例指出实施虚拟经营的难点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美特斯·邦威自创立以来一直以品牌战略贯穿企业发展战略,将虚拟经营生产与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本文主要分析美特斯·邦威虚拟经营的应用发展以及优势与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美特斯·邦威虚拟经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呈现出买方市场特征,企业销量的不断萎缩,赊销这种信用交易方式已逐渐成为我国众多企业的必然选择。但这种信用交易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企业资金周转放慢,经营成本加大,带来了巨大的应收账款信用风险,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如果企业的应收款项不能及时收回,  相似文献   

15.
肖霞 《现代企业》2001,(2):22-23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日益全球化,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虚拟经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正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 虚拟经营是一种适应企业扩张要求的新型模式 虚拟经营是指若干成员企业为共同获得某一市场优势,各自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而其它功能互相整合弥补,多个企业进行资源重组而形成的超越空间约束的合作性动态联盟,联盟的目的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 虚拟经营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虚拟生产。即企业没有生产车间,而是集中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营销,生产则委托人工成…  相似文献   

16.
一、虚拟经营的涵义和优势 虚拟经营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持和利用本企业的核心能力,通过购买、兼并、联合、委托、外包等方式,将可以利用的外部和内部资源整合起来实现技能和知识的共享,以加强自身竞争优势的新型经营模式。与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相比,虚拟经营具有以下优势:  相似文献   

17.
高剑 《公司》2002,(Z1)
虚拟经营这种注重横向管理和企业间合作的经营方式,不仅可以使企业具有活力,而且能使企业通过优势资源的整合具有更强的赢得市场的能力。一个企业如果尚未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无论这个企业处于什么行业,处于什么阶段,都不适宜搞虚拟经营。如果企业在对产品价格和顾客购买行为影响程度大或经济规模效应大的环节上拥有其他企业无法拥有的垄断资源,就容易获得超额利润并成为虚拟经营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8.
借势腾飞——浅谈虚拟经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刚 《现代企业》2001,(5):26-27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虚拟经营这种新型的经营理念为企业开辟了一条有效的生存之路 ,其最大的特点是能突破企业资源的局限与有形的界限 ,通过整合外界各种优势资源 ,实现借势腾飞。因此 ,企业必须注重自身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及合作文化的塑造 ,以确保虚拟经营的顺利实现。一、虚拟经营是有效的生存途径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 ,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 ,通过各种方式整合外部资源为己所用 ,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最佳组合 ,从而取得最佳经济目标的经营策略。根据虚拟经营中整合外力的不同方式 ,可将其分为两种经营形式 :1、职能外包。即…  相似文献   

19.
同一外商重复投资相同项目的情况值得注意杨建军最近,笔者在对三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由于同一外商在国内多处重复投资相同项目,直接影响合营企业生产经营,致使企业运行陷入困境,这种情况已发现数起。这类外商投资项目一般具有四个特点:一是这数家合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要求国内的企业能迅速与国际接轨,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更需要熟悉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和市场机制。模拟决策经营系统为广大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自我实现决策的平台。本文从科研和应用的角度论述了这种虚拟经营形式给参与者的国际化管理能力所带来的实际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