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华东 《中国经贸》2009,(14):158-159
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约定书签订、审计抽样和审计取证和审计报告环节。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素质、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法律法规的规范程度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措施主要有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循审计工作准则、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和各级内部控制制度、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等。  相似文献   

2.
文章着重对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控制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岩 《中国经贸》2009,(8):86-87
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从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约定书签订、审计抽样和审计取证和审计报告环节。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素质、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法律法规的规范程度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措施主要有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循审计工作准则、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和各级内部控制制度、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等。  相似文献   

4.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审计风险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入手,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分析,认为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注册会计师本身经验、能力不足和风险意识不强,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因此规避审计职业风险的重点是提高注册会计师个人的执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审计风险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入手,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分析,认为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注册会计师本身经验、能力不足和风险意识不强,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因此规避审计职业风险的重点是提高注册会计师个人的执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凯  李萍 《辽宁经济》2006,(2):68-69
从银行业诞生之日起,银行对操作风险都是十分注意防范的,加强内部控制和安全保卫,进行严格的审计等,曾经是而且现在也是防范操作风险的重要方法。现在,随着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常征 《辽宁经济》2008,(1):84-84
1.严格遵循审计工作准则.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审计规范,制定严密的审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进行审计工作准备,实施中把握审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从依法审计、取证严密、严格法律法规正确性、掌握审计处理处罚幅度、严守审计纪律五方面阐明了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审计业务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审计的风险呈持续扩大趋势,审计的IT化、网络化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审计风险。坚持风险审计观的理论越来越重要。开展政府审计工作必须具有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制度控制并降低审计风险;通过了解舞弊环境和强调职业怀疑,提高舞弊审计能力,把风险审计观的审计理念贯彻到政府审计中。  相似文献   

10.
审计人员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应该考虑到审计风险。所谓审计风险就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使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相似文献   

11.
赵娟 《理论观察》2008,(5):162-163
风险导向审计是对传统审计方式的突破和创新,中央银行引入风险导向审计不仅能有效控制内部审计风险,还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促进中央银行内控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审计风险的概念入手,阐述审计风险的内容、特点和审计风险的组成,通过研究和分析审计风险形成的主客观原因,提出控制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以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尽可能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陈越 《理论观察》2008,(2):160-161
剩余风险评估是实施审计追踪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审计对象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遵循性的基础和前提。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准则中规定:“审计人员应当评估审计项目(或审计事项)的剩余风险,以确定对被审计单位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的可接受程度”。准则中所称的剩余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采取纠正措施后,审计机构(或审计组)对特定审计项目(或审计事项)评估的风险”,其实质是重新评估审计对象的控制风险,以确定剩余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的运行。  相似文献   

14.
云兆嵘 《中国经贸》2014,(21):283-283
内部审计风险就是说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没有能够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疏忽错误,或者是说在经营活动中出现了纰漏,导致审计报告中有较大的失误,企业内部的审计风险是必须正视的问题,应该加强建设审计法规制度,将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有机的结合起来,确保审计部门的唯一性,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达到控制并防范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对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日益关注,一种以内部审计主体组织的内部控制为基础、同时考虑公司治理在内的、以组织整体风险作为审计重点的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势而生。  相似文献   

16.
刘青 《湖北经济管理》2008,(14):134-135
效益审计是军队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队审计研究的重点。在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下,军队要求装备建设成建制、成系统、形成战斗力和保障力,落实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思想,军事装备系统建设必须适应新的思路,开展效益审计,因此,开展军事装备系统建设效益审计符合军队审计工作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是形成审计风险的成因,如何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于控制,本文提出了审计风险防范的措施与对策,对审计风险的正确认识是有效地防范化解审计风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李贺明 《中国经贸》2009,(14):181-181
由于审计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审计所面临的任务日趋艰巨,决定了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风险。这在客观上要求注册会计师注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防范风险和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9.
网络审计的风险与防范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网络审计所面临的新型审计风险,阐述了产生审计风险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及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把审计结论建立在审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战略目标及其内部控制,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程度,从而确定应当审计的事项及审计重点,确定剩余风险,执行额外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的系统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想在于:[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