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些年来,股权质押"爆雷"的事件时有发生,当然这也侧面说明了股权质押逐渐成为了控股股东偏爱的一种手段。虽说股权质押本身并不一定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但如果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下进而实施掏空行为则会严重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了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面临着偿债压力和企业控制权丢失的风险,可能会出现以权谋私来缓解自身压力、保住自己控制权的行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造成了量化的控制权和量化的现金流权的偏离,降低了掏空成本、转移了风险,这一行为带来了控股股东侵占其他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动机,引发了"掏空"问题。本文以ST飞马为研究对象,对其股权质押和掏空行为深入探究,探究股权质押对掏空行为的影响机理,并基于我国当前股权质押的监管现状给出相应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3-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实证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呈U型关系.当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低于临界值时,由于资金占用等原因,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降低;当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高于临界值时,控股股东为了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要求上市公司持有更多现金.这说明不同质押比例水平下控股股东出于不同目的对上市公司采取不同的财务政策,从而对现金持有水平产生非线性影响.上述结论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在进一步的分析中,本文还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呈U型的关系只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降低是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掏空”所致的,增加的现金持有是来自公司资本性支出的降低和现金分红的减少,持有更多的现金能显著降低股价触及平仓线的可能性,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干预损害了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淑铮 《商业会计》2023,(16):63-70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高度集中等问题,控股股东掌握着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权。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这一行为,其背后动机的不同对企业费用粘性产生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文章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费用粘性的关系,以及在不同质押资金投向下两者关系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比例与企业费用粘性呈线性负相关,说明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后产生的市值管理动机要大于其掏空动机。且这一关系在控股股东将质押资金投向被质押企业时更加明显。文章的研究从控股股东行为的视角解释了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对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效力通常并不及于股东的全部权利,而只及于其中的财产性权利即自益权,出质人股东有强烈的市值管理动机维持其控制权,势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文章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发生财务重述,并且随着控股股东质押比例的增加其财务重述概率加大;同时,融资约束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国有上市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导致其财务重述的倾向性更高。研究结果为加强股权质押和财务重述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融资需求是上市公司运行面临的重要问题,在银行信贷和大股东减持受到限制、资本市场并不活跃的情况下,股权质押以其独有的灵活性、轻资产性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缓解融资约束的首选方式。本文实证分析2011-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比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更倾向于股权质押;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股权质押呈负相关关系,并受到股权性质的影响,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赌"意愿更加强烈,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绩效呈正向相关,这种相关性会因为股权性质不同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宋霞  魏邓茜  程晨 《财贸研究》2019,30(9):90-100
选取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避税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国有企业股权质押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强;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在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时,避税程度更高。研究结论为理解股权质押这一融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7~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更低。在采用公司固定效应、倾向得分匹配以及双重差分分析等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细分产权性质后研究发现,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本研究为保证股权质押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预防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爆发风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高比例、高频次股权质押融资现象愈发普遍。股权质押行为引发诸多经济后果,成为资本市场的研究热点。文章以我国A股2007—202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越倾向于在股权质押后进行重大资产并购重组,且并购溢价率会更高。民营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有动机进行并购交易以推升股价,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并购之间的正向关系在股价下行期间显著。其研究结论为股权质押资产融出方、中小投资者、监管者等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9.
《财贸研究》2020,(5):77-96
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年报文本信息可读性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于没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发布的年报文本信息可读性更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年报文本信息可读性的影响作用主要在业绩表现较差组、非国有企业组、股价崩盘风险较高组及控股股东影响能力较大组显著;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状态下,公司披露文本信息可读性较低的年报,虽然短期内股票收益相对较高,但长期来看股票收益率低于年报文本信息可读性较高的公司。研究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增大时,其会策略性地干预公司的年报信息披露,降低年报文本信息的可读性,并最终对股票的长期表现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0.
毛慧敏 《商业会计》2021,(18):41-46
文章基于2016—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现金股利分配力度的相关关系并探究了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应计盈余管理正相关,与现金股利分配力度负相关,且应计盈余管理在质押比例与股利分配力度间起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应计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在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组、非融券标的组中更显著。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行为亟待相关部门进一步的监督与疏导,投资者也应关注该行为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费用的相关关系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且这一关联在审计任期较短的公司中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审计费用的关联更明显,审计任期的调节作用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文章还发现,审计任期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联无调节作用。也就是说,在应对此类非系统风险时,审计任期较长的事务所溢价较低,但较低的溢价并不伴随着风险识别能力的削弱。文章研究结果表明,事务所会充分考虑不同产权性质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带来的风险,审计任期的负向调节作用源于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12.
邹靓婕  韩祎丹  余键 《现代商业》2023,(10):115-119
本文以2009年至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由于新冠疫情原因,2000年至2022年数据不具普遍性,故采用数据至2019年),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投资效率,并且利用产权性质以及残差大小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关系呈现负相关;(2)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与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呈现正相关,且主要的表现形式为投资过度;(3)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7—2017年我国沪深两市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半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从金融投资和实业投资的视角,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上市公司的金融投资水平呈U形关系,与上市公司的实业投资水平呈倒U形关系。这说明不同质押比例下控股股东出于不同的动机做出的改变和调整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对金融投资和实业投资产生非线性影响。以上结论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产权性质、控制权转移风险以及金融资产与经营资产收益率差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在公司投资策略方面的经济后果,低质押比例的控股股东更有可能支持上市公司,而高质押比例的控股股东更可能损害上市公司提供了增量证据。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上,员工持股计划被认为是加强员工激励的手段.本文以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为研究场景,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控股股东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复杂动机.研究发现,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更有可能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由于在股权质押情境下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动机复杂,员工持股计划未能很好地实现预期的激励效果.因而,员工持股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在加强员工激励的"公共目标外衣"的掩护下,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用以提升股价、防范控制权转移风险的策略性手段.本文的讨论为监管当局和资本市场规范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行为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和政策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的比例、公司治理以及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水平展开研究,选取2017年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相关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及上市公司年报。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比例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成正比关系,上市公司董事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现象与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比例成正比。  相似文献   

16.
熊礼慧  朱新蓉  李言 《财贸经济》2021,42(10):87-101
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研究股权质押与股市风险的关系.具体以股权质押为切入点,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检验分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波动风险与极端市场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加剧股价波动风险,也会增加股票特质风险,股权质押对股价波动风险的影响大于对特质风险的影响;(2)相比于极端上涨市场风险,股权质押对极端下跌市场风险的影响更大,股权质押对危机时期极端下跌市场风险的加剧作用更大;(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公司融资约束并没有得到缓解,原因是控股股东将融入资金大量用于自身和第三方,只将少量资金用于上市公司.因此,本文结合结论提出了建议,以期在制度、操作等层面更好地规范股权质押业务,为防范化解股权质押风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0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在控制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同时,在区分不同公司的治理水平后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费用粘性的关系在委托代理问题更为严重的公司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利的视角发现了影响公司费用粘性的一个新因素,同时,文章还从成本费用控制的角度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此外,文章也对上市公司管理效率的提升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相关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思燕  韩忠华 《中国市场》2024,(11):171-174
文章基于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进一步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风险具有弱化效应,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质押程度和质押规模均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风险的抑制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商誉减值规避行为的影响,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抑制商誉减值规避行为。这一结论在经过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回归、工具变量回归、替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控制力越大时,存在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越有可能抑制商誉减值规避行为;较好的治理环境会降低公司抑制商誉减值规避的意愿。文章扩展了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及商誉减值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2016—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股权集中度在两者关系中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股权集中度越高,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强,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