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鲁粮食》2008,(10):42
为切实做好今年秋种工作,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引导农民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要达到99%以上,小麦播种面积要达到5300万亩,实现总产410亿斤。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常年种植玉米8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1/10。2009年以来,我们借助粮食万亩高产创建平台,逐步明析了全省玉米增产的技术路径:"机播增密、晚种晚收";技术措施:选用耐密高产品种、适当推迟夏玉米播期、板茬带肥机械播种、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适期晚收秸杆还田,并且将这一技术思想在丰县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一、江苏玉米增产的制约因素分析江苏玉米产业技术力量薄弱,项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国家对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取消了临储收购,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有人收粮、有仓收粮、有钱收粮",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培育,吉林省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骨干、民营企业为补充的社会化保障体系。只要市场消费平稳,购销有序,"有人收粮、有仓收粮"完全可以做到。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核心问题是"有钱收粮"。2016年以来,吉林省粮食局在积极引导市场预期,统筹多元  相似文献   

4.
孙力 《农家之友》2003,(13):22-22
目前的鲜食玉米以春玉米为主,有大棚栽培、地膜覆盖栽培等。种植面积较大,6月中旬到7月初是鲜食春玉米的旺收季节,常发生鲜食玉米大量集中上市,造成货丰价廉的现象。如何根据市场需求,错开播种期,发展夏秋鲜食玉米,是提高鲜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鲜食玉米以春玉米为主,有大棚栽培、小拱棚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和露地栽培等,种植面积较大,6月中旬到7月初是鲜食春玉米的旺收季节,常发生鲜食玉米大量集中上市,造成货丰价廉的现象。错开播种期,发展夏秋鲜食玉米,是提高鲜食玉米种植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国内玉米生产中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农民往往入不敷出,玉米籽粒直收势在必行。夏玉米,尤其是我国的黄淮海夏玉米区,由于生长期短和地理纬度的因素,难以实现籽粒直收。东单913是专家们针对黄淮海夏玉米区研发的籽粒直收新品种,本片主要从该品种的成熟度、品质和含水量三方面,向观众介绍它适合籽粒直收的原因;并且对它良好的抗倒性、穗轴硬、高产、抗病性好等品种特性也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李亚男 《农业经济》2018,(3):139-140
近几年,玉米市场波动巨大,农民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提高农民收益已成为我省广泛关注的问题。玉米地套种鸡腿菇生产模式是利用玉米地垄间栽培鸡腿菇,通过空间互利,资源共享达到双产双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地膜玉米适期揭膜技术的效益分析湖北省恩施市农委经管科卢昌钰恩施市地处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无霜期短,雨量多,地温低,光照不足,玉米常年亩产量在200公斤左右徘徊。自1983年以来,大力推广地膜复盖玉米栽培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地温,增加积温,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玉米经济价值的提高以及自身产量大等原因,玉米在中原地区的种植范围已经逐渐取代大豆,成为秋季主要的农作物。玉米产量虽高,但是在管理方面要求较严,稍不留意可能造成减产。因此,想要高产高收,就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及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临县玉米高产创建以高产创建为目标,提高玉米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为重点,狠抓农业先进集成技术应用,建立高产示范区,发挥高产示范田展示示范带动作用。改进、优化、集成,集成推广了优质良种、增施有机肥、地膜覆盖、适期播种、精量播种、合理密植、病虫防治、一增四改等玉米综合丰产栽培技术,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准确评估玉米高产措施的增产潜力,量化设计高产玉米技术模式,为合理应用玉米高产措施挖掘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选取北京、泰安和榆林为研究地点,以当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品种,利用Hybrid-Maize模型,对"直播"、"晚收"和"增密"3种主要玉米高产措施下的玉米产量潜力动态响应规律进行模拟分析,进而设计构建适宜不同地点的玉米高产技术模式并评价其较当前生产模式下的增产潜力。[结果]在北京和泰安,播期推迟至5月20日后有利于玉米产量潜力增加,直播较套种措施下的玉米产量潜力在北京和泰安分别提高18%和20%;适时晚收可有效增加玉米产量潜力,在中产年份,每推迟收获1d,产量潜力在北京和泰安分别能够增加214kg/hm~2和204kg/hm~2;增密措施是提高产量潜力的重要措施,不同地点均表现为在密度高于7万株/hm~2后,增产效应降低。不同生态区的玉米合理密度不同,北京和泰安的合理密度在7. 5万~8万株/hm~2,榆林的合理密度在8. 5万~9万株/hm~2;当前的管理措施下,不同地点玉米长期平均产量潜力为12~15t/hm~2。通过措施优化组合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潜力,不同地点措施优化途径不同。总体上,设计构建的高产技术模式较当前生产模式下的玉米长期平均产量潜力提高15%~41%。[结论]当前玉米生产主推技术(直播、晚收、增密)能有效提升玉米产量潜力,但其适用范围在不同地点有所不同,Hybrid-Maize模型是实现玉米定量设计栽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农大夫诊室     
玉米病问:怎样防治玉米苗枯病?答:玉米苗枯病是新发现的一种病害,从田间调查看,烟单17号玉米上发生重,用适乐时拌种的基本不发病。发现病株后,用96%天达恶霉灵6000倍与1000倍天达2116混合喷雾  相似文献   

13.
秋收贵适时     
秋收贵适时适时收获是一项无需增加任何投入的增产措施,但不同的作物都具有各自的适宜收获期,只有在适期内收获才能提高其产量。收获过早或过晚,不仅产量低,品质也差。玉米其收获适期在完熟期。此时果穗苞叶变白干枯而松散,籽粒灌浆停止,“乳线”消失.基部变硬,用...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4年开始,中国从粮食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过去40年中国农业每年4.6%的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为了应对上述挑战,中国过去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取消农业税、启动农业补贴、托市政策、加大农业投入等,有一些我认为值得探讨。以玉米为例,2008年以后,由于政府不断提高玉米收购价格,并增加玉米收储量,刺激了国内玉米生产,到了2015年玉米库存已经远超产量,库存一直在提高;同时,国内玉米价格比国际市场高40%~50%,养殖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春季,禽流感使禽类养殖业受到打击,进而影响到我国的玉米市场。由于饲料需求下降,我国玉米供需形势发生了变化,需求急剧减少,价格大幅下跌,玉米市场尽显弱市特点。1.东北产区新玉米收购价格下滑,多数企业停收观望东北主产区。一改春节前争先抢购的势头,多数收购企业停收观望,收购价格大幅下滑。外省企业没有返回收购市场的迹象,当地大型粮食集团多数没有收购,只有玉米深加工企业和部分对市场价格信心十足的本地企业在大量收购玉米,玉米收购市场相对冷清。吉林省松原地区2月17日新玉米收购价格降到0.78-0.80元/公斤,30个水分同等质量玉…  相似文献   

16.
浅析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使夏玉米获得高产,应选用高产优良品种,早播,合理密植。科学选用化学除草剂,适时间定苗,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17.
每年东北天寒地冻时正是农民卖粮的旺季.在我国粮食主产区辽宁省铁岭市,冬天那些穿梭在乡间收玉米的小贩、贸易商们遇到一起就抱怨,如今的生意真不好做."头些年收粮时,小贩、贸易商们可神气着呢,玉米的价钱随他们给."农民许彪说,"可现在咱们农民根本不听他们出的价,人家大连商品交易所天天免费把国内外玉米期货价格、现货价格传给咱们.  相似文献   

18.
孙中和 《农业经济》1999,(11):13-14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兼用作物,在世界各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世界上很多国家把玉米产业的开发作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手段。以美国为例,其玉米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发达的畜牧业和玉米深加工业。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但长期以来玉米加工转化环节却相对薄弱,不仅导致玉米的综合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还不时出现玉米“卖难”问题,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辽宁作为我国重要玉米主产区之一,同样存在着玉米产业总体效益低下的问题。为提高我省农业总体水平,增加农民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玉米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作物,目前面临着压缩面积的严峻形势,文章期望探究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方法]通过对面板数据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总结了近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情况的演变规律、气候的变化特点及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经济政策因素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黑龙江省玉米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种植面积扩大的结果,而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需求扩大和政府政策支持。玉米单产提高的贡献相对较小,影响单产提高的技术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密植、施肥和品种改良。同时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利大于弊。[结论]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未来的战略应该是推行休耕补贴控制种植面积;推广少免耕栽培方式,实行玉米秸秆还田,做到土地用养平衡;采用早熟、耐密、抗倒、高产、适合机械直收的品种,合理密植与精准施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全面提高玉米生产的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粮食成本,提高玉米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声音     
估计今年的大豆很难收。——大豆收购商胡剑波说。他在黑龙江牡丹江市收了二十年大豆,"今年牡丹江市大豆的种植面积减少了一半还不止!大豆种得零零星星的。"他表示,因国家对玉米的扶植力度大,种一亩玉米的收益比一亩大豆要多300多元,当地农户都改种玉米了。"24小时饥饿"这样的活动是个好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