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4月,国际投行高盛和鼎晖从瀑河市政府手中接过了双汇集团。几番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后,一场“整体上市”路线之辩渐渐浮现在公众眼前:是将双汇集团未上市资本注入境内上市公司双汇发展,还是以境外公司为整合平台,实现在境外的整体上市?  相似文献   

2.
《新财经》2004,(3):38-40
草原兴发“转身”的迅速实现,依赖的是一连串的兼并收购,然而,考察兼并收购的细节,却不免疑窦顿生:收购的资产大多存在严重问题,它的价格不菲,甚至高得令人不可思议,有的还存有“难言之隐”——无法言说的怪现象。而更值得考察的是,这些可能存在的虚高,使大量上市公司资金流向何方?这是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一直苦苦追索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产业》2009,(5):45-45
国际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令人始料未及。2009年依然艰难而漫长,为企业设计一套“强身健体”的方案,以强健的“体魄”应对恶劣的环境,是企业“长寿”有效的法宝。  相似文献   

4.
“中概”题材 食品股尝甜头   近期,台湾食品类股在祖国大陆上市题材的带动下,包括岛内“味全”、“统一”、“大成”等计划在祖国大陆或香港上市的公司或关系企业, 3月 22日全部爆量上扬;“大成”、“卜蜂”甚至拉出长红以涨停锁住。其余“中概”股如“久津”、“联华”、“联华食”、“爱之味”、“佳格”也呈小红格局,带动整体食品股全面上扬。另外,饱受掏空案困扰的“立大农畜”早盘也在特定买盘的介入下,强势拉上涨停,表现令人注目。食品类股在“中概股”题材发酵下,上扬气势如虹,其中又以计划在祖国大陆上市的公司或关系…  相似文献   

5.
网络,一个令人说不尽的话题。网络概念股,一度成为国人议论的焦点。上市,成为众多网络企业追逐的目标。特别是继去年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一举成功之后,新浪、网易、搜狐等国内著名网络企业纷纷闻风而动,先后到纳斯达克上市。然而,结果并未像预想中那样顺利,它们在纳斯达克屡屡受挫,搜狐、网易的股价跌破 5美元,有跌进“垃圾股”之嫌,“中国概念”在纳斯达克是否全线告急?等待它们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国内那些正打理行装准备去闯一闯纳斯达克的企业是否还有最初的决心和信心,对纳斯达克一往情深呢? 纳斯达克看上去很美  …  相似文献   

6.
政府发挥在上市中的独特作用 企业上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企业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陌生的金融市场、上市前的改制和清产核资、繁杂的申报程序、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前期的资金投入、蕴含的风险等等,很多问题凭企业一己之力难以解决,使企业望而生畏。而晋江市委、市政府看到了这一点,有力、恰当地发挥了“有形之手”在企业上市过程中的独特...  相似文献   

7.
一、“奔达”在香港借壳上市大获全胜 所谓借壳上市,是指有些企业力求股票早日上市,就在股市内物色一家有上市资格的“壳”公司,收购其全部或大部分股权,然后改组其内部人事及经营方针,或者将本身的资产拨入这家“壳”公司增加股本。重整业务。这样就可以借这有“壳”公司的躯壳来使自身也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这家“壳”公司也许原来有相当规模但因经营不善而衰落,其资产和营业额已经很小,且内部结构也较简单,这种公司有个专有名称叫“蚊型股”身轻如蚊,可见其规模之弱小。当市场传出将被收购的消息时,这种公司的股票马就会成为股票炒家的抢购对象。  相似文献   

8.
流沙 《走向世界》2014,(31):114-115
贵腐霉菌,仅是听名字就有一些令人闻之色变、望而却步的感觉。“贵”意味着价位高,而“腐”代表已烂掉。如此的葡萄酒怎么可能让人甘愿花大把钞票买回来虐待自己?  相似文献   

9.
保险公司上市问题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金不仅是单一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之所必须,同时也是在开放性市场中确保一国保险业竞争优势之所必须。因而,在我国,目前保险公司作为资金需求者而“上市”,即进入资本市场寻求资金的问题已经凸现出来。保险公司上市也已被保险业界认为是筹集更大的保险资本,从而保证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和加快发展的最优策略选择。那么,筹集保险资本与发行上市的关系问题、我国保险公司上市需求与环境问题等就必须首先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唐蔚 《浙江经济》2000,(12):30-31
在风险投资领域中,风险资本家追求的是早日收回投资,同时取得高额回报,而不是以长期控制被投资企业为目的。美国一些网络公司的上市收益之高令人瞠目结舌。这些巨额回报令众多风险投资家趋之若骛。但自2000年3月以来,以  相似文献   

11.
自2006年6月东方纪元在新加坡自动报价市场上市至今,我国共计12家知名度高、业绩优异的民办教育培训企业相继在境外上市。然而,当前尚无一家此类企业境内上市,实在令人扼腕。其原因主要是民办教育机构身份、难以达到境内上市的盈利要求。而新东方赴美上市产生巨大示范效应表明,国内产业政策和金融资源配置,不利于民办教育培训企业在境内上市。该文从如何促进民办教育培训企业境内上市的角度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排名全球主权基金第六的中投公司日前低调挂牌。其超豪华但难掩单调的管理阵容中至少有3位学养较深者令人关注:董事长楼继伟作为中国经济改革方案设计参与者及推动者,其与当下多数偏重实践的政府官员抑或经常"语出惊人"的企业高管相比不乏阳春白雪之气质;从央行研究局长开始转身直至升任中投副总经理的谢平,过去在做研究的时  相似文献   

13.
2006年4月,国际投行高盛和鼎晖从漯河市政府手中接过了双汇集团。几番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后,一场整体上市路线之辩渐渐浮现在公众眼前:是将双汇集团未上市资本注入境内上市公司双汇发展,还是以境外公司为整合平台,实现在境外的整体上市?  相似文献   

14.
“前进科技”那方唱罢,“郑州梦达”这方登场,伴随着民生银行海内外上市目标的逐步实现,“发难”的攻略似乎也愈演愈烈。民生银行铁腕清欠的“程序”之殇正成为“对手”急欲突破的防线“缺口”,而利益则是他们挑起股权纷争的“动机”。  相似文献   

15.
“整体上市”演绎国资改革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国内证券市场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呈星火燎原之势。事实上,这把火是由TCL集团点燃的。TCL集团先吸收合并旗下上市子公司——TCL通讯,再与TCL通讯换股,成功实现了集团公司的IPO(首次发行新股)上市。目前,整体上市被认为是一种金融创新,TCL集团整体上市的“破冰之作”,更是给国内证券市场带来巨大震撼,许多上市公司的国有企业集团大股东,纷纷仿效TCL集团整体上市模式,欲借助上市公司这一媒介,通过“整体上市”对国有企业实施全新改制。  相似文献   

16.
<正> 股市里的大户时刻准备着吞食小本股民们,以获取暴利,其方法之多,伎俩之诡,令人防不胜防。对于股民有必要了解股票市场的陷井,以避免因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而蒙受重大经济的损失。一般人玩股票,时常会听到“操纵股价”的说法,而不知是什么人用什么方法来操纵。经常从事股票投资,必须对股价的操纵有所了解,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所谓“操纵”,看来简单,其实复杂。在证券市场上操纵股市的至少是一个集团(如外国的财团,基金会,投资沙龙,公司董事会等)。他们运用其庞大的力量(包括巨额的资金、学识丰富智慧高超的专家等),以抬高或压低股票价格为手  相似文献   

17.
唐军帅 《魅力中国》2014,(23):61-61
创业板市场存在饱受诟病的“三高”问题--高估值、高市盈率、高超募比例。尽管这更像是在新股发行时因制度设计缺陷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关联不大。但事实上,在这些创业板公司短短几年的上市运作历程中,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影响(更准确的说是“三高”问题和超募资金)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对其后来的融资行为的解释都不得不提及IPO的“三高”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买壳上市及其优点 买壳上市,又称借壳上市。这里“壳”是指股市上的上市地位,也可能有股票上市但没有业务的公司。所谓买壳上市是指公司通过购入已挂牌上市的企业来取得上市地位,然后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在香港有些上市公司因为种种原因,经营没落、失去业务而变得虚有其表、形同空壳,但仍保持着上市的资格。失去业务的原因很多,如高科技公司因技术跟不上潮流而停业,开矿公司因储备不足或产品价格低落而放弃,生产公司因成本太高、竞争无力而停工等。一些有意上市的公司便象海滩上的寄生蚧利用空壳寄居一样,买下这些公司的上市地位,顶替上市。买壳上市是公司并购的一种正常形式,亦是股  相似文献   

19.
2001年4月,新股发行的方式从“审批制”改为国际通用的“核准制”,这是中国股市的一项重大改革,对于铲除中国股市的不公平竞争,清除股份制公司上市中的黑幕交易,从制度上铲除腐败,其意义之重在,可以说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20.
《浙江经济》2010,(21):43-43
继华谊兄弟上市之后,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也在创业板上与之同台竞技。由此,有着相似行业背景的“影视双雄”,将再度催生出明星富豪而引起业内的关注。有消息称,两位金牌编剧刘恒、邹静之各持有华策影视21.1824万股,按上市首日收盘107.8元/股来计算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