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晓慧 《新财经》2008,(5):62-63
当所有人都在憧憬2008的时候,一季度的中国股市似乎跟股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两年的牛市激起了所有中国人的财富梦想,然而,刚刚燃起的希望,又瞬间化为泡影。股改成功的喜悦,却被“大小非”的疯狂减持演绎得黯然失色。看着股指的节节下挫,救市与不救市的不同声音反复冲撞,中国股市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
皮海洲 《新财经》2008,(7):76-77
越来越多的“大小非”加入到解禁行列中来,给股市带来越来越大的做空压力。“大小非”问题成为困扰当前股市的最主要问题。4月20日中国证监会紧急出台的《指导意见》,显然只是一项规范“大小非”减持行为的文件,对于减缓“大小非”减持的压力意义不大。但遗憾的是,这项只是规范“大小非”减持行为的文件,被管理层尤其是沪深交易所当成了解决“大小非”问题的纲领性文件,进而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股市难救     
皮海洲  小西 《新财经》2008,(11):79-79
目前,困扰中国股市的最大问题应该是“大小非”问题,在这一问题没解决之前,频繁的救市措施似乎也难救股市.  相似文献   

4.
董登新 《西部论丛》2008,(10):52-53
中国与西方救市手法差异之源 中外“救市”手法之所以差别巨大,主要是因为股市的市场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我国股市的不成熟或欠发达,中国政府“救市”一般采用“场内救市”,或称“行政救市”,即直接进场改变既定的市场游戏规则(如降低印花税、佣金,甚至限制大小非减持等);相反,在经济和股市发达的西方国家,政府“救市”一般只采用“场外救市”,  相似文献   

5.
《环球财经》2011,(5):108-108
《环球财经》:你们有没有想到“喷怒的小鸟”会获得这么大的成功?它的下载量达到哪个数字的时候,你最兴奋、印象最深刻?  相似文献   

6.
刘亮 《环球财经》2008,(5):62-63
监管者总是希望股市完美,希望股市“慢牛”,因此中国股市在熊市的时候,政府要想办法救市,“快牛”的时候同样要予以打击,其结果往往达不到稳定股市的目的,反而是加剧了股市的振荡。  相似文献   

7.
【英国《金融时报》4月30日】感谢中国股市拉拉队——过去叫做中国证监会,A股似乎又会火起来了。当证监会推出了对“大小非”解禁股的限售政策,又说服了财政部削减了印花税,一周里股市就反弹了19%,外国机构投资者正排队向外管局申请QFII新增的额度。然而让它们趋之若骛的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大小非”减持冲动又抬头,5月以来,减持数量环比增加2100万股,8月,将迎来“大小非”减持高峰。在市场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大小非减持欲望或更加强烈。为给市场以稳定的预期,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了“深市大小非解限减持瞭望台”专栏。大小非减持将愈演愈烈还是最终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9.
2001年中国股市像一道脱闸的黑色瀑布,从年中到年末一路倒挂下来,6000万股民在其中,人仰马翻,谁能幸免于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旷日持久的“灾难”与“恐怖”?谁是中国股市背后的“本·拉登”?面对无休止的跳水和挡不住的跌势,置身无边际的“恐慌传染病区”,我们该怎么办?谁会成为股市“救星”?我们将如何自救?请看本刊特稿──新千年股市解读  相似文献   

10.
从中日比较看我国股市的泡沫经济和“全民炒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各方面的比较看,不仅我国股市的泡沫经济已明显地超过了日本泡沫经济期间的水平,而且还出现了“全民炒股”的不正常现象。越是在经济形势看好的时候,越是要警惕股市泡沫经济的发展,任何因为经济形势看好而对股市泡沫经济掉以轻心并鼓吹“全民炒股”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极其危险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信息》2007,(8):52-53
每次“大小非”减持前,股价都会有一定的压制,但“大小非”减持之后,股价反而上升得更快。这种反应是理性的还是疯狂的?面对大盘冲过3500点,面对“大小非”不断解禁,我们将拭目以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邓熙 《新财经》2008,(8):46-46
《新财经》记者在一个周三上午10点钟,来到被誉为“黄金卖场第一家”的菜市口百货大楼,正值上班时间,但卖黄金首饰、黄金收藏品柜台前的人还是不少。在黄金订购处,奥运“五福娃”、金币、金条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售货员告诉《新财经》记者,“现在黄金挺好卖的,消费者投资需求很旺盛,有投资黄金好多年的老顾客,也有人觉得股市不景气,转移资金来购买黄金。”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针对股改之后股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证监会采取了诸如降低印花税、增加新基金发行规模、规范大小非减持、控制IPO和再融资等一系列维护股市稳定的措施。2008下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连续多次发表谈话,及时解释市场疑问并释放一些利好的政策信息,其维护股市稳定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但市场依然足涨少跌多,甚至连续多日下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4.
声音     
《中国经济快讯》2007,(48):11-11
“什么六证齐全?看是五毒俱全。”;“未婚女青年推高房价,买房应限制在35岁以上。”;“股市低点总比太高要好。”;“‘谷歌’是‘布谷鸟和谷穗的歌唱’。”;“发年终奖恰似分蛋糕。对老板来说,能把蛋糕分均匀些,让大家吃得开心就好,同时还得让劳苦功高者吃饱了。对员工来说,最好别吃着自己的蛋糕,还惦记着别人分到的蛋糕大小,毕竟劳动法没规定好孩子都有蛋糕吃。”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中国经济周刊》2007,(48):11-11
“什么六证齐全?看是五毒俱全。”;“未婚女青年推高房价,买房应限制在35岁以上。”;“股市低点总比太高要好。”;“‘谷歌’是‘布谷鸟和谷穗的歌唱’。”;“发年终奖恰似分蛋糕。对老板来说,能把蛋糕分均匀些,让大家吃得开心就好,同时还得让劳苦功高者吃饱了。对员工来说,最好别吃着自己的蛋糕,还惦记着别人分到的蛋糕大小,毕竟劳动法没规定好孩子都有蛋糕吃。”  相似文献   

16.
对救市政策演变前景的第一个判断是,大小非问题的解决已经没有可能。在2008年初,我在中国证券界最早提出了大小非是中国股市最主要威胁的观点,并且认为大小非会导致中国股市暴跌并进入漫漫熊市。当时,我的这种观点几乎没人赞同,但现在,实践已经证明我的判断完全正确。把中国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一古脑地推给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2008,(5):32-35
2007年的股市是疯煞人的股市。进入2008年的股市却愁煞许多人:指数反弹至5522点以后就刷刷地往下掉,弄得上下都揪心。沪深交易所就实施大小非解禁有关问题发出通知之后,大家都在说反弹,到底会反弹得怎么样,难说。至于往下,则2800、2500之说均有之,等而下之,2000点往下也有人预测,真可谓人心惶惶了。  相似文献   

18.
当每天有几十万投资者涌入市场时,当股市的指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上涨了4倍多时,当股票市场总值由2005年底的33430亿上涨了5倍多时,当股市一月成交量高于以往一年的成交量时,当整个市场的股票都在快速换手交易时,当大量的民众都涌入股市时,中国股市的疯狂早就不是什么要争论的问题了。中国股市的疯狂是不是全民皆股使然?它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中国是否真的出现了“全民炒股”?老百姓对股票感兴趣,究竟是好是坏?目前这种储蓄向股票分流、人们投资意识增强的趋势,有没有可能继续发展下去?最近一段时期,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为此,本刊特邀多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著名分析师及著名学者为本刊撰稿,各抒己见。希望能为广大投资者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海外经济评论》2008,(15):16-17
中国人当前除了西藏问题外,最关注的大概是两个问题:“A股何时才能见底”,“政府是否会救市”。为什么,因为大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股价一个阶段来泄了几乎一半。3月26日,中国股市收于3600点上面一点的地方,这是在连续大泄后一个小小的徘徊。这是在开什么玩笑?中国股市为什么这么不讲道理?为什么两大银行及整个中国银行业成绩那么好,股市却不予理睬?为什么中国股市这一个阶段来持续大泄?  相似文献   

20.
《新财经》2008,(10):106-106
首先,不赞成对“大小非”征收暴利税。这没有法律依据。“大小非”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缺陷的产物,“大小非”持有股权时间长,甚至承担了企业能否上市、能否盈利的风险,在法律上和其他流通股一样是平等的。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大小非”是以付出对价来换取流通权的,这都是在管理层积极推动、流通股股东参与投票表决达成的结果,事实上形成了契约关系,如果在时过境迁的跌势中对“大小非”开征暴利税,这显然与日趋规范的市场制度相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