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普及度的提升,共享经济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网络的无线连接性为经济共享提供了充足的途径.搭着共享经济的东风,越来越多的共享模式被开发出来,形势一片大好.但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共享经济可持续性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由传统经济向共享经济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共享经济是根植于信息化社会生产力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信息化社会生产力引发了各经济行为人的相互关系和利益分配的变化及生产组织的变革,从而使以共享平台为核心、高效协同的价值共创体系建设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也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循环往复运动构成的经济体系.与传统经济相比,共享经济的生产过程、分配模式、交换方式和消费观念已发生深刻转变.在生产环节,共享经济以大规模协同生产为生产组织方式;在分配环节,共享经济采取分成制的分配模式;在交换环节,共享经济以两权分离基础上的使用权流转为特色;在消费环节,共享经济消费观契合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层次消费观.社会生产四环节相互作用、界限趋于模糊,使共享经济成为一个动态、完整、高效协同的价值共创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Airbnb和Uber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和扩散,不仅拉开了各种资源进行分享的序幕,更是宣告了共享经济的崛起。综合国外关于共享经济的已有研究,交易成本理论、协同消费理论和多边平台理论是三个常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共享经济的驱动因素、非盈利性共享与盈利性共享的区别和联系、共享经济的影响评估、共享服务与传统服务的异同、新兴业态的冲击与传统服务行业模式创新、共享经济企业商业模式分析是文献中集中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促进我国共享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应创新监管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制订相应的适用法规和基本服务标准,鼓励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共享中的风险问题;加大对共享经济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影响共享汽车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法律和文化冲突、运营区域过小、营运成本高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低等.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要发展共享汽车,需要把发展共享汽车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共享汽车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选择与我国城市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共享汽车运营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陈义彬 《现代财经》2005,25(2):45-47
近年来,我国实施启动内需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战略,汽车消费因其行业关联性强而作为刺激内需的重点,被经济学界特别推崇。在国人一片“改善汽车消费环境和积极发展汽车消费”的呼声中,我们应从不同角度分析汽车消费的无限度扩大对可持续发展的危害,在消费模式,尤其在汽车生产和消费等方面作出规划和引导,使我国汽车消费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得到协调。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热点的共享经济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共享经济以移动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基于协同分享的价值理念,促使人们形成一种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与个性化消费的新观念,已成为当今创新经济主流。共享经济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从其内在本质看,主要涉及4重伦理维度:消费伦理、信任伦理、隐私伦理以及社交伦理。从伦理维度重新审视和反思共享经济发展样态,不仅可以更深刻地把握其本质,而且有助于国家从立法、技术投入、资金投入以及观念变革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促进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金融发展是一个新命题.由于互联网金融与共享经济相融相通的特性,决定了互联网金融是受共享经济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共享经济向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深入渗透、全面融合及再次创新,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合规健康的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共享经济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其次,总结了共享经济时代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面临的时代机遇,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融资需求强烈,需求带动成长;监管体系日益完善,合规发展的基调确定,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体系保障;理财需要和消费升级,推动行业持续变革.最后,为促进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发展,指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方向.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共享经济的发展,使闲置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共享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转移风险,保险业能够满足共享经济平台用户的保险需求。保险业在共享经济领域的渗透得益于两者在科技创新上的协同发展,能够在数据、技术以及用户资源上协同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险业渗透共享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扩展业务领域、创新研发保险产品和抢占共享经济新“风口”的服务高地。  相似文献   

9.
共享创新模式是共享经济下集中群体智慧、共享创新资源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具有开放性与民主性、可复制性与海量性、分享与产权多元化、收益与价值多样性、社区与边界模糊性、低风险与高互动性、低成本与高效率性等复杂特征。因其由个人、企业、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等分别构成的创新需求方、供给方、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平台及第三方参与机构构成,可有效克服传统封闭创新模式下资源约束的弊端,是一种在分享式创新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向、互利的新型开放式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为共享经济模式的形成奠定了技术基础.一直以来,困扰城市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激发了企业对共享单车模式探讨的兴趣.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在城市交通实践的典型代表,旨在通过提高闲置资源配置效率,倡导社会公众绿色出行.然而,在实践中共享单车"应然图景"与"实然现状"存在巨大偏差,相关问题频出.鉴于此,文章基于市场失灵理论,对共享单车管理困境进行剖析.通过梳理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在共享单车模式创新中的关系,提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的协调治理模式则成为共享单车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世界能源格局中,核电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此次日本大地震引起核泄漏导致的全球核安全危机,致使全球核电建设再次放缓。这些将改变未来核电发展路径,从而影响全球能源消费格局,尤其是新能源的发展格局。正确选择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路径,关系到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日益加深,逐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绿色消费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了出来。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并把绿色消费作为《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需要构建的三大体系之一,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绿色消费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是对绿色消费内涵的理解和实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对绿色消费的背景、内涵和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绿色消费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针对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应从绿色消费立法、宣传教育、政府引导、企业完善绿色产品营销战略等方面促进北京市绿色消费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奢侈消费是指消费者的消费超出个人收入水平或财力状况,或者超过社会平均消费水平时的消费行为。从推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奢侈消费无疑是拉动内需、带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从实质上来看,奢侈消费会造成严重的浪费与挥霍,会使人们陷于物质享受的状态,最终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因此,在当今时代要限制奢侈消费,倡导适度消费,以适度消费引领当下的社会消费风尚。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is the first attempt in the literatur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ublic social security on aggregate consumption in a time-series setting for a developing country, Turkey that has one of the most generous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in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region. 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social security variable, this article uses the social security wealth (SSW) series calculated for Turkey in a separate study.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SSW is the largest part of the household wealth in Turkey, and therefore should not be ignored in the aggregate consumption stud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s effect on consumption is positive and robust.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费、投资、出口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三大动力,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动力模式,三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具特色。从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来看,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进行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的调整,各种动力结构的协调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扩大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点。但是,目前我国在居民消费不足的同时,却又存在"高物质、高消耗、高排放"现象。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作用就至关重要。因此,可以根据"低物资、低消耗、低排放"可持续消费模式的三元结构,提出了贯穿消费模式的生态、环保、节约各个环节,并集引导、调节、鼓励、惩罚于一体的税收政策体系建议,以促进我国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论文通过对养禽产业环境成本的形成分析,提出了环境成本控制的理想模型,对养禽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是经济社会运行的根本保障。建立在能源基础上的现代社会,能源消耗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其经济发展能否可持续。研究山东省能源消耗结构的变动状况,以及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促进山东省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以我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为背景,选取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能源关联关系视角,使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对长三角地区四个省市用水量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分析各驱动因素在用水量过程中的贡献差异,以期识别水资源消耗总量控制的关键推动力。研究发现影响长三角地区四个省市用水量变化的因素基本一致,但各省市间存在差别。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耗量,人口规模促进地区用水量的增加,用水强度、人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能源强度抑制地区用水量增加,水—能源关联度总体上抑制地区用水量增加,人均用水量从逐年分析来看,对用水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有时抑制,有时促进用水量变化。  相似文献   

20.
Over the past 20 years, China has made spectacular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growth as well as in the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being updated, and technology is playing a more andmore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nergy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in many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are reducing. However, we should realize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changing th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such as high input, high consumption, high discharge, inharmony, recycling difficulty, and low efficiency, which havegreatly impaired and restrict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fundamental change of the economic growthpattern is inevitab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and the exploit of resource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transformation from unsustainable to sustainable growth is the only choice in changing th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Inaddition, the transformation should not completely rely on the fundamental effects of market mechanism. We should makefull use of the power of governments to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