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取得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作为证券市场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重要保障,随着会计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证券监管的不断加强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亦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不容盲目乐观,证券市场中尚有一些公司利用各种舞弊手段人为降低会计信息质量,使其缺乏相关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可以肯定地说,会计舞弊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障碍,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不但会动摇年轻的中国证券投资者的持股信心,甚至会导致政府信用危机,进而扰乱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秩序。 相似文献
2.
3.
4.
<正>会计舞弊风险环境是内部控制行为模式的决定因素,对企业内部控制行为的目标、结构、规范及结果等各方面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并起着决定性作用。所谓会计舞弊是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核算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证券市场的日益完善和发展、会计信息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会计舞弊现象也日渐盛行与蔓延。因此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行为模式时,须将防止、发现和纠正会计舞弊风险作为核心考虑要素,以实现在会计舞弊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行为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会计舞弊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问题的提出虽然政府监管部门加大了整治会计舞弊的力度,但至今效果不甚明显,一些会计舞弊恶性案件仍屡禁不止,并且手段不断翻新。这种现象不由得引起我们反思:我国现行的会计舞弊治理政策和措施是否符合现实,是否对症有效?会计舞弊监管不仅仅是强制性的,还应考虑到它对会计行为主体认知偏差的引导作用,而目前的监管法规和政策大多是注重强制作用,却忽视了引导作用,反而将会计行为主体的判断和选择行为向反方向引导,从而使得治理效果不佳。以往多数情况下,人们比较重视从传统的经济学原理或是单纯的行为科学来研究会计舞弊问题。但是,两者的出发点都有失偏颇,传统经济学是基于人是完全理性的基本假设,而行为科学则专注于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脱离了外部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7.
8.
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企业会计管理工作逐渐形成了会计电算化模式,但在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舞弊行为频繁发生,影响会计工作的开展.因此本文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造成会计舞弊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存在着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电算化软件安全性低、缺乏监督体系等因素极易造成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进而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预防会计舞弊行为产生的对策,从健全会计法律法规、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养、建立会计监督体系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减少会计舞弊行为发生的机率,营造良好的会计运营环境. 相似文献
9.
公司上市主要目的是借直接融资的机会壮大资金实力,增强经营能力,达到提高经营效益目标。但许多上市公司却心术不正,用会计舞弊手段来蒙骗投资者,达到“圈钱”的目的。会计舞弊行为的存在搬大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严重扰乱了我国的经济市场秩序。因此,如何甄别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别应用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产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经济伦理学对会计舞弊行为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