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朝晖 《人力资源》2005,(19):56-58
作为已拥有200多家门店的中国最大家电连锁企业,国美的销售额从2000年的30.2亿元到2004年的238.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大于50%.这种高速迅猛的销售增长掀起了震惊业界的"国美风暴",连东芝株式会社中国总代表平田信正都由衷地赞叹:"国美10多年就取得了东芝在130年历史中都没有取得的成就."今年3月份"2005国美全球战略合作高峰会"在上海召开,会上36岁的国美总裁黄光裕纵声宣告:到2008年实现1 200亿的年销售目标,并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相似文献   

2.
王筝 《企业活力》2009,(5):24-25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行业调查,2007年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成为了中国家电零售业的前两强。其中国美电器以1023.5亿元的销售额和1020家店铺的业绩排在中国家电零售业的第一位,苏宁电器以854.7亿元销售额和632家店铺排在第二位,估计2008年中国家电零售业的这一格局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一、中外零售大企业比较 与国外零售巨头相比,我国零售业处于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绩效差的状态.据美国《财富》杂志2006年全球500强资料,全球第一的美国沃尔玛2006年度销售额为3156.54亿美元.再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6年资料以及2006年12月31日中国银行中间折算价100美元=780.87元人民币计算,我国2006年销售额第一名国美电器集团,其销售额换算美元为111.32亿美元,从销售额规模上我国最大零售企业国美电器是美国沃尔玛的3.5%;我国零售前十名销售额合计是521.6亿美元只相当于处于美国沃尔玛的16.5%.可以看出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无论单体规模还是前十名与全球巨头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财会通讯》2005,(8):i037-i039
全国商业连锁零售业排名榜日前揭晓,国美再次坐稳中国家电零售业头把交椅,并正以每30个小时开设一个店的速度快速扩张。国美总裁黄光裕曾放言:到2008年,国美的销售额将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相似文献   

5.
2009年,上市公司国美电器(0493.HK)销售收入为427亿,降幅约7%,净利润却增长34.5%。在金融危机、创始人失去自由、不计非上市部分415间店收入及关闭189家店等一系列背景下,国美新团队的成绩可以说是不错的。国美427亿的销售额落后于苏宁的583亿元,如果将非上市部分计入的话,"国美系"的规模可能仍然占先。当然,仅此还不足以说明国美就拥有了绝对的领先优势,苏宁对其的"抢逼围"一刻也没有停止,双方的差距也并不大。  相似文献   

6.
郭朝晖 《人力资源》2005,(10):56-58
作为已拥有200多家门店的中国最大家电连锁企业,国美的销售额从2000年的30.2亿元到2004年的238.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大于50%。这种高速迅猛的销售增长掀起了震惊业界的“国美风暴”,连东芝株式会社中国总代表平田信正都由衷地赞叹:“国美10多年就取得了东芝在130年历史中都没有取得的成就。”今年3月份“2005国美全球战略合作高峰会”在上海召开,会上36岁的国美总裁黄光裕纵声宣告:到2008年实现1200亿的年销售目标,并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相似文献   

7.
500强狂想     
国家商务部2004年全国商业连锁零售业排名榜上,国美电器以238.8亿元的销售额蝉联中国家电零售行业第一。然而,这一业绩离黄光裕的规划还相差甚远,他的梦想是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之际,以1200亿元的产值进入全球500强。  相似文献   

8.
资本高手     
许多人认为黄光裕的成功归因于他的资本运作。与2003年的18亿资产相比,2004年黄光裕的财富一下子增加了87亿元,而2003年全年国美的总销售额不过177.9亿元,2004年销售额蹿升至238.8亿元。可以说,黄光裕的财富剧增中,很大功劳要归于股市,不管他本人认可与否,他还是被称为资本运作高手。  相似文献   

9.
2009年10月20日消息,正望咨询发布<中国数码产品网上销售统计报告2009>,报告显示,2009年上半年,仅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三种数码产品的网络零售金额就达到了200亿元,与国美电器同期包括家电在内的销售额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上购物节再掀购物狂潮,销售数据不断刷新纪录。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和天猫平台的销售额达到350亿元,京东的有效订单量超过了680万单,是去年的3倍;苏宁易购销售额同比增幅超20倍;国美在线销售额比平时单日销售额上涨近10倍……  相似文献   

11.
北京国美电器是一家民营的新兴企业,没有上市融资,也没有实行郑州百文高度负债经营.对民营企业来说,获得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贷款也是不现实的.国美成功靠的就是自身连锁经营所积聚起来的巨大销售实力和资金周转速度.目前,国美电器在京、津、沪、冀等地拥有24家连锁商城,几千名员工,全面经销国内外知名家电企业的产品,年销售额近30亿元.自1998年加入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统计局等单位的信息网络以来,国美电器的产品销售每月均居全国同行业榜首.2000年5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北京市亿元及营商场销售情况统计排名中,国美电器经销的空调、彩电、影碟机、摄像机中有71个品项零售量、销售额、销售量的占有率按商场排名均居第一.国美的流水一天可以达到1000多万元,一年要销售6万台彩电,今年仅在北京市场上就销售了12万套空调.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家电连锁业第一梯队的苏宁电器,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家电连锁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许多规则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作为业内一匹快马,苏宁电器也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2003年的时候,苏宁电器的销售额为120亿元,而到2004年时,这个数字变为221.1亿元,几乎接近238.8亿元的国美电器。2005年,苏宁电器高速的发展轨迹仍然在继续。与制造业不同的是,中国的家电连锁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尽管连锁业内的竞争几近白热化。2005年7月,国美在苏宁、五星的大本营南京登陆。行业的竞争与媒体的热炒相互挤推。但这些并不能阻…  相似文献   

13.
<正>小型企业在全国的发展速度相当理想,但在家电市场中,传统百货商场、中小型地方家电超市、家电夫妻店、个体专营店等小型家电零售企业却日渐受到大型家电连锁企业的挤压,面临着相当尴尬的境遇。在销售额这一块,2006年上半年,整个小型家电零售企业的营业额只有100亿元,全年也不到200亿元。而国美、苏宁等大  相似文献   

14.
读者     
如果您对杂志有任何观点和看法,请登陆官方网站:www.cm100.com.cn或拨打电话:010-59534376发送传真:010-59625388黄氏家族,新事业近期,后黄光裕时代国美首份年报出炉,2009年国美实现销售收入426亿元,与此前苏宁公布的583亿元相比落后明显。在门店数量上,国美上市公司部分共726家,而苏宁则达941家。对此,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晓也承认在净利润、销售规模方面不敌苏宁。离开黄光裕的国美究竟会怎样发展下去?前途又  相似文献   

15.
<正> “价格屠夫”缔造207亿港元上市王国国美香港借壳。黄光裕2.41亿元人民币,卖出天价88亿元人民币,双向监视文件有“价格屠夫”之称的国美集团董事长黄光裕,6月7日在香港做了一笔他一生中最赚钱的生意:用88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向香港主板上市的中国鹏润0493.HK出售价值2.41亿元的国美电器股权。鹏润复牌后股价狂飙112.84%,每股股价由停牌前的0.148港元,升至0.315港元。黄光裕同时是中国鹏润的最大股东,他的账面身家因此从6.19亿港元暴增至11.67亿港元,鹏润的市值也由原来的8.19亿港元,猛增至17.45亿港元。令人哗然是黄光裕的一贯风格。国美电器在短短数年之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过去的2009年。绿城旗下全国各地楼盘持续热销,销售额在连续突破200亿元、300亿元、400亿元后,截至12月31日,绿城合同销售额达到517.3亿元,较去年大幅增加241%,远超全年380亿元的合同销售目标,位列全国房地产行业销售额榜眼。  相似文献   

17.
李军 《经营者》2004,(7):96-101
国美香港借壳。黄光裕2.41亿元人民币,卖出天价88亿元人民币,双向监视文件有“价格屠夫”之称的国美集团董事长黄光裕,6月7日在香港做了一笔他一生中最赚钱的生意:用88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向香港主板上市的中国鹏润0493.HK出售价值2.41亿元的国美电器股权。  相似文献   

18.
从今年1至4月国美第一城累计销售额达到25个亿的事实看,国美第一城是成功的。1月1日一期逆市开盘,4天成交金额6个亿;1月29日二期8号楼已于提前进行认购,3月12日二期其他楼座正式开盘,2天成交3亿1千9百万。5月1日三期提前开盘,仅1天成交金额4亿6千万。这一组组的数据无不让人感叹国美营销理念的成功。国美第一城靠什么“逆市飞扬”?  相似文献   

19.
强势碧桂园     
正如果楼市行情保持稳定,今年可能完成1700亿元的销售额——2013年让业内大吃一惊的碧桂园,仍可能是马年最大的"黑马"2013年,碧桂园(02007.HK)以1060亿元的销售额扮演了"黑马"角色,成功晋级千亿房企俱乐部。从2012年的476亿元直接蹿升到1000亿元以上,碧桂园在2103年的势头确实有点猛。而进入2014年,这匹"黑马"仍在快速奔驰。强势碧桂园,靠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1956年,松下发布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销售额增长2.6倍;2004年,松下发布"跃进21计划":三年时间将中国市场销售额从400亿元提高到700亿元;1984年,京瓷发布年度经营方针:营业收入朝着1万亿日元的目标奋进.当时,京瓷的营业收入仅2000亿日元.动辄翻番甚至三倍,这样的高目标,企业就不怕达不成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