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6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缓慢增长,总炼油能力达到约48.7亿吨/年;原油加工量略低于上年的水平;炼油毛利较上年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世界各主要地区炼油业发展形势各异,北美地区炼油投资从建设新装置转向现有炼厂改造,欧洲炼油业重陷困境,而“一带一路”沿线新兴经济体国家继续推动炼油项目建设.2017年,世界炼油能力仍将缓慢增长,总能力达到48.9亿吨/年;全球炼油毛利预期将低于2016年的水平.未来5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增长,受燃油经济性提升和替代燃料的影响,全球油品需求增速将明显放缓,将导致更低的炼厂开工率和新一轮的调整或关闭.  相似文献   

2.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2015,23(2):47-53,110,111
2014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总能力达到46.28亿吨/年,同比增加612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炼厂加工总量创历史新高;炼厂开工率略有回升,总体仍在低位徘徊;炼油毛利总体水平下降。北美地区抓住页岩油产量增长机遇,重启扩能,炼油业迎来新的发展;欧洲炼油业处境依旧艰难,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中;亚太地区能力总体过剩,炼油业正在加紧调整;中东继续扩大炼油能力,提高生产清洁油品能力;俄罗斯投巨资改造炼厂,生产清洁燃料,增加向欧洲的超低硫柴油出口;非洲石油炼制业发展缓慢,大部分国家炼油投资停滞不前;燃料标准更加严格,世界各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未来世界炼油能力增速将放缓,2015年世界新增炼油能力787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中东、中国和拉美;全球炼油业的开工率将降至约80%。  相似文献   

3.
徐海丰  胡艳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20-27,110
2011年,全球炼油能力比上年增加1470万吨/年,同比增长0.3%.欧美炼厂关闭导致该地区炼油能力下降,亚太地区炼油能力继续增长,占世界炼油总能力的份额从2010年的28.2%略上升到28.3%.世界炼厂总数回落至2008年的水平,加氢处理总能力同比增长0.7%;发达国家炼厂开工率仍保持较低水平,而新兴经济体炼厂开工率保持较高水平;世界炼油毛利水平总体小幅攀升,西欧地区毛利下滑.总体看,发达国家炼油业进入结构性调整期,欧洲炼油业继续萎缩,美国炼油业深度调整,日本炼油业遭受地震重创;而新兴经济体根据自身特点和不同需要继续发展炼油业.中东资源国提出新建炼厂和扩能计划,但融资困难及局势动荡使炼厂项目建设步伐缓慢.油品质量标准进一步趋严.预计2012年世界炼油能力过剩状况将加剧,炼油毛利可能持续承压,世界炼厂开工率仍将维持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102-110,214
2012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缓慢增长,总能力达到45.78亿吨,同比增加4965万吨,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炼厂原油加工量波动回升,开工率小幅回升;炼油毛利总体水平好于上年。未来全球炼油行业持续调整,区域发展差异明显。欧洲炼油业动荡加剧,最大独立炼油商破产,炼厂依旧面临生存压力。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增加及价格优势使部分地区炼厂生产势头强劲,而加工成本高的地区炼厂处境依旧艰难。中东国家继续扩大炼油能力,加大与外资合作力度,竞争超低硫柴油市场。在全球炼油市场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下,部分炼厂调整生产模式,注重油品之外的产品生产,同时拓展炼油资源,以适应市场变化。各国清洁燃料升级步伐加快,世界船用燃料油实施更加严格的标准,炼厂环保压力加大。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世界各地众多新建炼厂继续延期建成,但加工重油类炼厂项目增多。  相似文献   

5.
2015年中国炼油能力首次下降,总能力为7.1亿吨/年;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向地炼放开,原油加工量小幅增长,开工率维持低位;成品油净出口进一步增加,逼近2000万吨/年;低油价下炼油毛利显著改善.“十三五”期间,中国炼油工业发展需特别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放缓炼油能力增速,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化解产能结构性过剩;二是继续推进油品质量升级,继续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型化、炼化一体化、智能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三是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将进一步发展,竞争将更趋激烈;四是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五是全面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加快炼油业“走出去”步伐.  相似文献   

6.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5):19-26,112
201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4亿吨/年,同比增长6.8%,总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全年炼油装置基本保持在高负荷运行,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量为4.23亿吨,累计成品油(汽、煤、柴油)产量为2.5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0.8%。"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业实现了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的双增长,炼油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油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替代燃料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是我国炼油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由大走强的关键时期。炼油总规模将继续扩张,炼油能力将突破6亿吨/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持续上升,炼油装置结构和布局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千万吨级炼厂将增至30座左右,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外资权益能力进一步上升,炼油工业的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产品标准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深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将在科学、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中国炼油业规模继续快速扩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5.75亿吨/年,同比增加6.5%;炼厂平均规模继续有所提升;装置结构继续调整,深加工、精加工能力继续加强;油品质量升级稳步推进;一批大型新建和改扩建炼油装置建设继续推进.2013年,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预计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将加快;炼油能力和原油加工量将稳步增长,达到4.89亿吨,同比增长5.4%;炼油布局进一步优化,装置大型化和炼化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物能源等替代能源继续发展,将为炼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开拓新思路.今后几年,我国炼油工业仍将处在由大走强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困难与优势兼有,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8.
2016年,中国炼油能力达到7.5亿吨/年,过剩现象日趋严重;地炼的崛起使中国石油市场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市场竞争加剧;成品油产量继续增长,出口成为调剂过剩产量的重要途径;替代能源占比继续上升,估计替代成品由3043万吨.2017年,中国炼油能力重回增长轨道,总能力将达到7.9亿吨/年,2020年达到8.7亿吨/年,建议国家适当收紧炼油项目审批权,合理规划炼厂布局.炼厂要加快炼油结构升级,推进智能化炼厂建设,从长远看,将逐步由燃料型转向化工型.  相似文献   

9.
2011年,中国炼油企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实现稳步增加.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48亿吨,同比增加约4.9%;汽、煤、柴油产量达到2.67亿吨,同比增长5.6%.为适应市场需要,炼厂调整产品结构,航煤等产品增幅较大,车用柴油质量开始全面向国Ⅲ标准升级;主要炼油技术指标明显提升;由于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炼油企业亏损加剧;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炼厂挖潜技术改造、环保和储运设施等项目.展望2012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65亿吨,增幅为4%左右;2013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85亿吨.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中国炼油企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适应市场需求,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23亿吨,同比增加约13%,汽、煤、柴油产量达到约2.53亿吨,同比增长10%;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柴汽比大幅提高,航煤、柴油、化工轻油和高等级道路沥青等产品增幅较大;汽油质量全面升级至国Ⅲ标准,主要技术指标明显提升;由于成品油价格不到位,炼油毛利同比降低了12.7%;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炼油布局调整、劣质原油加工和储运设施等项目。展望2011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4亿吨,增幅为4%左右;预计2012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6亿吨。  相似文献   

11.
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低迷的形势,中国炼油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营运水平,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68亿吨,同比增加约4.5%;汽、煤、柴油产量达到2.82亿吨,同比增长5.5%.为适应市场需要,炼厂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汽油、航煤等产品的产出;主要炼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升;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技术改造、环保设施完善等项目.预计2013年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85亿吨,增幅为3.5%左右;2014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超过5亿吨.  相似文献   

12.
世界炼油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世界炼油能力平缓增长,比2007年增长0.3%,达到42.8亿吨/年;炼厂规模继续扩大,平均规模提高到653万吨;炼厂深度加工能力增长迅速,加氢处理能力占炼油总能力的份额从1997年的35%增至2008年的51.9%;炼油装置适应能力逐步增强,利用率明显下降。同时,经济减速导致油品需求出现自198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且供需依然不平衡。炼油毛利在持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后转而下行,炼油工业持续数年的景气高峰期结束。政府对可替代燃料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球经济衰退威胁到全球炼油项目的投资前景,预计2015年全球油品生产能力可能将低于需求。各国对清洁燃料的标准要求日趋严格,导致炼油行业整体灵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2022年,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放缓,净增炼油能力1260万吨/年,总能力升至9.24亿吨/年,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加快。国际油价高位大幅震荡、主要油品需求在疫情影响下显著下降等不利因素对国内炼油行业的生产运行带来挑战,多项主要生产经营指标下降。节能、绿色、低碳发展继续深化,智能炼厂建设持续推进,外资进一步深化在华合作,投资大动作不断。2023年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暂停,但2025年前仍有3100万吨/年产能上线。炼油能力过剩的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淘汰落后产能、“减油增化增特”、节能降碳等转型升级措施需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市场需求低迷,油品消费结构进一步分化调整、国家调整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为炼油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中国炼油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营运水平,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79亿吨,同比增加约3.3%;汽、煤、柴油产量达到2.96亿吨,同比增长5.1%。为适应市场需要,炼厂调整产品结构,汽油、航煤等产品增幅较大,柴油增幅大幅下降,生产柴汽比降至1.76;主要炼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升;资本性投资结构调整压缩,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技术改造、环保设施完善等项目。展望未来两年,预计2014年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95亿吨,增幅为3.4%左右;随着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预计2015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5.2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我国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总能力达到6.33亿吨/年,同比增长5.5%。全年原油加工量增速进一步放缓至近7年的最低,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国Ⅳ汽柴油逐渐在全国供应,炼能过剩的问题凸显。2014年,我国炼油总能力预计将达到6.73亿吨/年,同比增长6.4%。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将着力化解炼能过剩问题,但不能搞一刀切和搞平均主义,同时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根据市场和资源优化布局,推进大型化和炼化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06,14(12):37-41
世界炼油工业呈现十个特点:1)油品供需趋紧,炼油毛利走高,炼油能力较快增长,开工率提高;2)油品生产和消费重心东移,亚太地区的炼油能力已超过北美,油品需求量即将超过北美;3)炼厂数量减少,规模进一步增大;4)装置结构进一步调整,深加工能力增加,装置适应能力提高;5)发展中国家炼油能力仍将迅速增长;6)燃料清洁化步伐加快,发达国家引领发展潮流;7)替代燃料发展迅速;8)原油呈现重质化、含硫化、劣质化趋势,原油和石油产品供需存在区域间不平衡;9)国有石油公司地位进一步上升;10)美欧大石油公司重组整合全球性炼油与油品营销业务.世界石化工业有六个趋势值得关注:1)处于景气周期的高峰后缓慢下行阶段;2)发展重心继续东移;3)高油价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促进石化原料的改变;4)规模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提高产业集中度;5)大型石化公司专业化、高端化、个性化;6)技术进步仍将是世界石化工业前进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亚太地区炼油能力持续增长。2012年油品需求略有上涨,炼油毛利小幅回落。预计未来亚太炼厂将继续扩能,导致毛利下降,特别是汽油和柴油将持续过剩。亚太地区炼油投资的关键驱动因素为需求、油品价格差异、供给安全以及清洁燃油的挑战。2012年亚太地区仍然是油品净进口地区,但预计今后几年净进口规模会下降,特别是汽煤柴油将持续过剩。但预计到2020年,由于后期炼油扩能步伐的减缓,亚太地区的油品净进口会重新跃上新的高度,汽煤柴油过剩量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2001年世界炼油行业经历了几次大的公司合并或兼并重组,炼油能力总体略有下降。美国《油气杂志》关于世界炼油能力的年度调查表明,截至2001年底,世界炼油能力约为405832万吨,比上一年下降了426万吨。 1.各地区炼油能力的变化 南美地区是炼油能力减少最多的地区,由于巴西关闭了两座炼厂以及炼油能力有所调整,南美共减少930万吨。非洲和东欧地区炼油能力也略有减少。 中东地区炼油能力增长最快,阿联酋一座新炼厂投产,使该地区炼油能力共增长了405万吨。另外,北美洲和西欧地区炼油能力也分别增长了320万吨和160万吨。 亚太地区炼油能力的净增长仅为90万吨,尽管新增炼油能力2500万吨,但旧能力的减少抵消了大部分的新增能力。 2.炼厂的新增与关闭  相似文献   

19.
2014年我国炼油能力首破7亿吨/年,炼油能力进入快速增长末期,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已开展;装置大型化、规模化、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继续发展;炼厂加工不同原油的适应性继续加强;炼厂开工率连年下降,油价暴跌影响巨大;雾霾推动油品质量加快升级,国V汽柴油标准升级时间提前;车用替代燃料增长较快,区域化发展特征明显.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炼油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需特别关注六个方面:一是炼能增速放缓,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加剧,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较重;二是将形成“七大基地”,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三是实现油品质量升级、低碳绿色发展将成为首要任务;四是配合“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加快炼油工业“走出去”步伐;五是创新驱动是未来炼油业由大走强的关键;六是充分利用能源多元化、替代多元化的机遇,推进炼油、化工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任静 《中国石化》2014,(2):17-19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炼油能力持续小幅上升,2013年全球炼油能力在经历了2012年的峰值后略有下降,达到44.01亿吨/年,较2012年下降4677万吨/年,降幅1.1%.据统计,2013年全球共有炼厂645座,比上年减少10座,炼厂平均规模达682万吨/年,比2012年略有上升.2013年世界炼油行业毛利下降,关闭的产能超过新增产能.欧洲炼厂在高成本的环境中持续产能下降的趋势,匈牙利、瑞士、法国等国都有炼厂宣布关闭.2013年亚洲和中东地区仍然是主要的产能增长地区.亚洲地区需求仍然是驱动产能增长的动力,2013年产能略有增长.北美由于成本下降,产能产量都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