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八七”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但是,如何实行土地革命,如何组建由党直接领导的人民军队,如何开展武装斗争,特别是如何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等等这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还只能在探索中逐步寻求正确的答案。在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群体中,就有“常州三杰” (恽代英、张太雷、瞿秋白 )这样的杰出代表。   恽代英是这批最早的拓路者之一。这位外秀内刚的革命家,早在 1926年 2月,就在他写的《党纪与军纪》的重要文章中,提出了著名的“党指挥枪”、“党高于一切”、“军人要服从党…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是我党土地革命初期解决土地问题的两部重要法律,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部法律制定的时间相隔不远,从两部法律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当时根据地土地政策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3.
略论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农与富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党史学界就有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贫农、地主等问题作了较多论述,但对于中农与富农问题涉及尚少,且有不同看法。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谈粗浅的看法。 关于中农问题。 中共“六大”比较明确论及中农问题,指出:“联合中农是保证土地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在现在革命阶段上,共产党主要的策略,应该创造建设绝对大多数被残余封建势力剥削的农民群众的统一战线,从雇农起到中农止。”因而,“在中农占多数的地方,尤不可强施‘平分土地’”,否则,“必将触犯广大的中农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闽浙赣苏区的经济建设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浙赣苏区是大革命失败后,在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同志领导的弋、横大起义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到后来,实际上包括江西、浙江、福建、安微四个省、由赣东北、闽北、闽东、三个苏区根据地和皖南、浙南两个游击根据地所组成。苏区人口约有一百万左右,游击区的人口则在二千万以上。闽浙赣苏区所以能在频繁而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发展壮大,这和它抓紧时机进行经济、文化建没,有了本阶级的财政支持分不开。探讨闽浙赣苏区的经济建设,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第一节 刘永华:造反故事与闽西土地革命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由于来自闽西苏区,对革命史是非常感兴趣的.那时阅读闽西各县的文史资料,在《上杭文史资料》第一辑上面读到《才溪的土地革命》,那是由来自上杭县才溪乡的刘忠将军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录介绍了他参与才溪三次暴动的经历.这三次暴动先后发生于1927年8月到1929年夏之间.这篇回忆文字,我读了觉得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6)
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战争阶段之后,我党根据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等成功的货币经验,结合在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的实践需求,明确认识到根据地的巩固离不开经济生活的发展,而货币则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根本。因此,我党建立了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科学的货币理论体系以及在理论指导下的货币实践工作实施方法。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特殊土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甘宁边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一九三七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改称为陕甘宁边区。共辖陕北18县、陇东6县及宁夏东南部2县共26个县。总面积12. 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清涧、葭县等老根据地开活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没收了地主的土地,改变了土地占有关系。但尚有米脂、绥德、庆阳、合水、镇原、宁县、正宁等约占边区二分之一的地区,尚未开展土地分配。在这些尚未分配土地的区域,土地仍然高度集中在地主、富农手里。如米脂县印斗乡九保,各阶级土地占有状况如表(一)  相似文献   

8.
一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在我党历史上出现了一次重大的战略和策略路线的转变。“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掀起抗日高潮。这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并很快地建立起包括国民党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时党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是全国革命根据地的总司令部,同时又是属于国民党政府管辖的一个行政区域;八路军既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队伍,又是全国  相似文献   

9.
农村税费改革后建立城乡一体化新农业税制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税费改革成绩与收获自21世纪初以来,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自上而下的发起了一场影响深远、涉及面广的农村税费改革。它被国内众多学者称为“继土地革命、土地承包制之后的第三次农村革命”。1.改革历程回顾。2000年的农村税费改革  相似文献   

10.
何伟福 《经贸实践》2016,(1):117-118
土地革命时期,为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我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大力发展经济,建立了粮食合作社并发行了股票.本文对革命根据地粮食合作社的建立、主要任务和工作方法,粮食合作社的发展及股票发行,粮食合作社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7日在甘肃南梁荔园堡成立了中国西北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我党“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非常鲜明的提出了“坚持密切联系群众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作风 ,并把它作为新时期“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新作风的核心 ,这抓住了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根本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纵观党的 80年历史 ,无论是战争年代、建设时期 ,还是改革开放阶段 ,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 ,取得胜利和成功的条件最为重要的有两条 ,一条是要有正确的理论、路线 ,一条就是要有好的作风 ,而好作风中最核…  相似文献   

13.
建党 8 0年来 ,我党在农村进行的具有历史跨跃性意义的三次改革 ,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费改税 ,是党在农村实践“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 ,充分显示了“三个代表”这一力量之源。一、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性飞跃 ,是党实践“三个代表”取得的重大成果。旧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 ,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占农村人口不到 10 %的地主和富农 ,占有 70 %— 80 %的土地 ;而占农村人口90 %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 ,却仅占有 2 0 %— 30 %的土地。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广大贫苦农民迫切要求土地 ,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革命要求 ,…  相似文献   

14.
东北解方区的财经工作王文素,李炜光毛泽东在"七大"报告中指出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的和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一切根据地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  相似文献   

15.
赵炜 《经济改革》2013,(9):30-32
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到广东省党政当家人,使习仲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几个关键时刻的亲历者。在主政广东的两年零八个月中,他以独到的眼光和敢想、敢说、敢闯、敢为人先的勇气,为中国走向新时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历史铭记着铜鼓与党的光辉历程、铜鼓与伟人毛泽东。1927年9月,伟人毛泽东在铜鼓化险后,领导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从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伟人毛泽东和为中国革命牺牲的两万八千铜鼓英烈为中国革命所作出伟大贡献,将永远成为激励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溪南里土地法》是一九二八年八月邓子恢等同志制定的,也是一九二九年毛泽东同志所肯定和赞扬的,并总结和推广到整个闽西和赣南,从而成为毛泽东土地革命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党早期的土地政策,《溪南里土地法》的历史地位应予重视。诚如张鼎丞所说的:“在溪南没收和分配土地的创举中,邓子恢同志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造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9,(1)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方志敏等人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建造印刷厂和印钞厂,精工细造生产纸币,设立特区贫民银行,发行和管理纸币,扶助根据地的生产,加之有效的贸易活动,使老百姓的经济生活得到了可观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3月中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召开了全国农业经济研究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经济工作一定要愈作愈细致”、“革命热情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原则”和1959年全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农业经济科学研究工作的精神召开的。参加这次会议的有25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的农业经济研  相似文献   

20.
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4年底,在为期一年半的时间内,顺德市进行了一场“悄悄”的产权革命,初步建立起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框架。虽然顺德在这次产权革命过程中,有意识地采取了“只干不说”的策略。但从中央到地方,从理论界到实际部门,都对这个“顺德现象”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因为毕竟顺德的产权革命不仅仅是顺德人的事情,他们的成败得失都具有全国性的意义,所以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去议论、分析和评价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