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的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正式全面启动为中国机电产品对东盟的出口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东盟已经成为中国机电产品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出口规模稳步扩大,但出口产品缺乏核心技术、中国与东盟产品结构同质化、出口市场较集中等许多问题制约着中国对东盟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分析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开拓多元市场、提高中国机电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出口份额,对促进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开拓国际新兴市场是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战略。俄罗斯作为一个吸纳潜力巨大、辐射力强、成长性较好的机电产品进口市场.在中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中俄经贸关系经过近十年的潮起潮落,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但与中国几十种机电产品出口世界第一的规模相比,中国机电产品在俄市场上的潜力却远未释放。因此,深入调查研究俄对机电产品的需求,做大俄机电产品市场,应成为中国的致力追求。它对提升中俄经贸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法(CMS),选取2001-2012年的相关数据,从产品和市场两个角度对中国向东盟出口机电产品的结构效应及竞争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竞争力效应是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结构效应则贡献很小。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如何优化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增强我国机电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2015,(25)
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迅猛发展,在高铁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中国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东盟国家成为中国政府推介高速铁路的重要对象。本文指出中国高铁出口东盟已具备的市场契机和优势,基于迄今为止中国与东盟在高铁项目合作建设中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现状,分析了高铁出口东盟国家将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及颇高的融资运营风险等主要挑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加快中国高铁出口东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出口对东盟出口的影响既存在互补效应,又存在替代效应。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区域合作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增加会促进东盟国家同行业的出口。然而,中国对其他国家出口的增加则会挤出东盟各国同行业的出口。近年来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这既给东盟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使得中国和东盟的区域合作面临挑战。东盟国家可通过进一步的贸易自由化、增加R&D投资和培训更多的熟练工人来提高其出口和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东盟宪章是东盟成立40多年来第一份对所有成员国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它的生效会对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对东盟宪章评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东盟宪章生效对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提出在东盟宪章生效后我国应采取强化政治互信、增强贸易互补性、实施投资东盟战略和主动推动CAFTA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东盟及东盟各国关系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6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硕果累累,双边贸易额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2007年1~4月中国-东盟的贸易额达到595.6亿美元,约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4%,东盟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同时,中国-东盟贸易区的组建,势必会全面提速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促进经贸关系向纵深领域发展。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并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提出了双方未来合作关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比较明显,机械和运输设备是双边最主要的贸易商品。东盟已成为对中国投资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对东盟投资的第六大主体。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动下,双边取得的贸易创造效应比较显著,贸易转移效应存在排挤和替代现象。为了促进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双边在贸易上应继续扩大合作领域,在投资上兼顾双边的投资需求进行投资开发,从而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9.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与出口额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机电产品主要制造及出口的基地.1995年以来,机电产品已取代纺织品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意味着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本文对近年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和出口结构的变化做了阐述,运用计量方法分析了出口结构与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相关性,并就如何优化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是否使得东盟农产品的出口减少了呢?中国国民收入的增长是否使得东盟农产品的出口增加了呢?我对中国与东盟1980-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回归分析发现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出口主要是正相关的关系。而且随着我国商品贸易结构的优化,农产品贸易额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商品的增长速度;随着东盟商品贸易额的增长,农产品贸易额的增长速度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并且中国和东盟的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几乎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已逾半年,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对东盟10国91.5%以上产品实行零关税,这成功地拉动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仅仅半年的时间,东盟就已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达1564.9亿美元,同比增长54.7%。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646亿美元,增长45.4%。自东盟进口718.9亿美元,增长64%。  相似文献   

12.
石珊 《商业科技》2010,(34):1-1
东盟与中国的贸易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步以来,成为双方互利往来的重要领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之中,中国和东盟已互为彼此十分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本文将从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历史以及现状对双方贸易的整体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与中国的贸易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步以来,成为双方互利往来的重要领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之中,中国和东盟已互为彼此十分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本文将从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历史以及现状对双方贸易的整体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曾炫川  者贵昌 《商》2014,(42):125-12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直接投资已成为各国企业向外发展的重要手段。凭借地理毗邻和文化相近的优势,今年来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已经从初始阶段向发展阶段转变。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东盟五国的出口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勤 《国际贸易问题》2007,292(4):71-75
东盟五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出口地区,2005年东盟五国在世界货物出口贸易的排名中列第5位,仅次于德国、美国、中国和日本。本文将借鉴和运用工业竞争力指数(CIP)、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测度指标,对东盟五国的出口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疾步如飞,成为华夏大地最大宗出口商品,是长期拉动外贸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和重要力量。近些年来,机电产品出口拉动外贸出口年均增长百分点逐年提升,其出口增量占外贸出口增量比重累计已达60%以上,占据了外贸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7.
无锡市与东盟经贸合作态势良好。一是贸易发展迅速,老6国主体地位突出。近年来,无锡对东盟出口年均增长40%以上,进口年均增长20%左右。今年1~9月,对东盟出口9.6亿美元,增长5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2.6%;对东盟进口12.2亿美元,增长16%,  相似文献   

18.
林逸婷  陈晨 《现代商业》2014,(20):36-3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推动了双方的经济合作,中国蔬菜在东盟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本文首先研究了近几年中国与东盟对世界蔬菜贸易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中国对东盟同期的蔬菜出口变化情况。认为中国与东盟的蔬菜贸易不断增加,但存在出口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出口集中度较高等问题。对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升中国蔬菜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速加快,2001年至2004年双边贸易额平均增长28.8%。200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1059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5%,提前一年实现2005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的目标,东盟连续12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同时,东盟还是中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占中国与东盟贸易的25%。新加坡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汇率改革的不断完善和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主导力量。本文从1993年-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现状出发,着重分析机电产品出口与汇率改革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