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9,(3)
我国人口老龄化使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长,家庭长期护理的功能逐渐弱化,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不言而喻,而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可行性的研究也成为社会保障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首要问题是确定筹资模式,论证财务可行性。文章通过梳理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相关文章,总结目前学术界对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的不同观点,进而总结分析各筹资模型下的缴费率水平,最后结合国内外经验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模式进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有效供给,将成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金钥匙"。然而,动态调节机制的缺乏与制度系统性障碍,导致中国"广覆盖"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非适宜化。为提高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适宜效率,需采取"竞争嵌入"与制度"解锁"双重策略:一方面,通过竞争嵌入机制,实现中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多中心制度安排;另一方面,采取相应对策,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收益预期和保障,进行制度"解锁",完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经济研究导刊》2011,(17):314-316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突出问题是老人护理问题。在介绍美国、德国、日本等国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护理保险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参考。我国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模式应以强制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为主,同时鼓励并支持发展商业性护理保险,为从社会保障方面解决老年护理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是一项老龄化社会解决老年人照料问题的良好制度安排,已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实施。这些国家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各有特色,又在实施范围、筹资主体、护理机构等方面表现出共同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尽快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5,(12)
文章从我国计划生育夫妇养老保障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建立一种适合计划生育夫妇的计划生育保险制度。并对我国建立计划生育保险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对构建计划生育保险的基础性作用上看,我国的GDP和财政收入都在稳步增长,有能力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计划生育保险制度;从个人缴费和承受能力上看,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城乡居民储蓄都呈现出整体增长的趋势,人们在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具备参加计划生育保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汤薇  粟芳 《财经研究》2021,47(11):34-48
在人口老龄化和失能化程度加深、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制度碎片化和差异化的背景下,探究不同筹资模式对于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长期护理保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多期微观跟踪调查数据,刻画了中国老年人健康状态转换的规律,并基于"七普"数据和年龄移算法,测算了2020-2040年失能老年群体的规模和结构.文章进一步基于社会保险精算平衡理论,构建了筹资模式为现收现付制和三种混合制下的动态精算模型,模拟了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未来20年的均衡费率和缴费额.研究发现,在相同的筹资模式下,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的均衡费率低于城乡居民,但缴费额高于城乡居民.均衡费率较低的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更适合采用具有一定积累功能的混合制,以应对人口失能化高峰时期可能出现的支出缺口;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则更适合采用现收现付制,现阶段各筹资主体的缴费压力较小,且制度运行成本较低,在推广初期比较容易被接受.文章的研究丰富了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精算研究,对于正在推广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筹资体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长期护理成为21世纪各国政府和学术界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以色列、德国、日本、韩国等于上个世纪推行了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而法国、美国则采取了长期护理商业保险制度。以这些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研究对象,从立法规范、参保对象、保险原则、基金筹集、基金管理、服务提供以及待遇支付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制度的特征、实施效果和改革措施,给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徐玉豹 《时代经贸》2013,(24):189-190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导致我国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伴随人口老龄化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日益严峻,因此,我国亟需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日本从2000年开始实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国情在很多方面与日本相似,因此对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制度建立背景、制度体系、运行效果三个方面对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云筝 《经济前沿》2006,(11):50-53
近年来,一些地方建立了捉民工社会保险制度,但保险关系不具备可转移性,缴费率高,待遇不能保证,造成农民工大量退保。必须调整现行制度中不合理的规定,实现社会保险关系的便捷转移、接续,允许单项参保,降低社会保险缴费才能使农民工接受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护理问题,德国、日本先后于1995年1月1日、2000年4月1日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国在1999年也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老龄化并呈加速趋势。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看护功能日益削弱、城镇养老机构数量不足、新型居家养老模式的资金来源不足。有必要借鉴德国、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采取城市的居家养老护理保险与农村的老年护理救助模式。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从价值支持、意识形态支持、成本支持与路径支持上论证了该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张福至 《经济论坛》2002,(21):14-15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单位缴费率测算国发犤1998犦44号文《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于1998年12月发布,规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原则上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6%左右,职工个人缴费率为2%。1.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缴费率测算总体指导思想。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过程中,合理确定用人单位缴费水平是能否减轻企业负担的关键。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企业和个人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具体到某一市(县),还要在国家原…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采用的是商业护理保险模式,我国未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创新的路径就在于建立以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为基础,商业护理保险为补充的双层护理保险制度。双层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建立面临诸多瓶颈,需要政府采取制订护理等级评估标准、财税优惠政策,明确政府在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中的筹资责任,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体系等措施来规范并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部分,过重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直接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参保意愿和缴费水平.这使得工业企业缴费水平可能低于政策缴费率,也导致不同企业之间实际缴费率存在差异,而且社会保险缴费可能增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负担.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理解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内在动机,而且有助于社会保险征收制度的顶层设计,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降成本"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文章尝试研究这些问题,基于利润最大化框架,系统考察了劳动力市场规模与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的逻辑关系.理论分析表明,给定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具有改善劳动生产率和增加财务困境风险的双重作用,最优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应满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伴随着劳动力市场规模扩张,再就业搜寻成本和工资构成中的解雇风险补偿下降,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引致的边际成本越小,均衡状态的最优社保缴费比例趋于向上调整.文章以行业就业容量衡量劳动力市场规模的计量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规模增加会显著提升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并集中体现于行业内而非行业间,而且在高融资约束企业、高失业成本企业和民营企业更为凸显.进一步,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提升会显著降低其经营绩效,即成本效应占据主导地位.文章强调,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行为内生于所处的行业环境,在政策调整时需要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及国际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保险制度在我国建立的 18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 ,尽快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为此 ,文章总结了国际上失业保险制度的先进经验及发展趋势 ,阐述了我国当前失业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以此探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扩大保障范围 ;建立与企业失业风险挂钩的保险缴费制度 ;调整失业救济金的给付标准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实行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 ,把失业保险与失业人员再就业有机结合起来 ;使再就业服务市场化以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完善过程中,其主要矛盾仍然是如何筹资和如何给付的问题。社会统筹主要通过提高缴费率和扩大覆盖面两条途径来增加基金供给,而现行制度却面临着养老金供给的两难困境。一是提高缴费率增加了基金收入,但不利于经济增长与扩大覆盖面;二是不同群体实行差别费率有利于扩大覆盖面,但加剧了养老金收支的失衡。经数理模型与实证分析,社会统筹缴费率应该保持适度水平,同时应该对不同群体实行差别费率的政策进行调整,以建立养老保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养老保险缴费率下调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6—2020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测算并分解了政策缴费率下调的宏观就业与产出效应。理论分析表明,政策缴费率下调的激励效应和配置效应是促进宏观就业与产出增长的两个重要机制。实证分析表明,2019年政策缴费率下调显著促进宏观就业增长约5.1%,宏观产出增长约11.4%,并且宏观就业与产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配置效应。对微观企业的行为分析表明,政策缴费率下调显著降低企业的实际社保缴费率和劳动力成本,同时提升员工工资,促进企业雇佣和产出规模的扩张。进一步分析表明,缴费率下调的宏观经济效应在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在制造业和中东部地区的激励效应和配置效应同时显著。最后,缴费率下调显著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约2.4%,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地区—行业内的资源配置效率改进。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养老金计划中,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统筹养老金缴费率存在较大差距,这对企业发展、市场竞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产生很大负面影响。依据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养老保险精算分析,并结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现状,认为将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统筹养老金缴费率分别由目前过高、过低状态分阶段向中间调整,最终统一为18%,是中国统筹养老金缴费率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韩国健康保险体系由三种健康保险计划构成,它们是由易到难逐步建立的。该制度是一种低缴费、低给付的健康保险制度,财务稳定问题是其建立中的突出问题。为了提高健康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韩国对保险机构进行了合并。韩国健康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扩大覆盖面的经验及为了提高健康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而采取的措施对我国健康保险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主要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确保养老金制度的长期财务平衡是养老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本文基于三种主要的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运行机理,运用两期世代交叠模型的假设,构建养老金制度财务平衡关系式,并进而比较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缴费型养老金制度长期财务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坚持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发展道路,加快医疗保障由数量上的增长转向质量上的提升,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人口结构的转变、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制度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规律是推动医疗保障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动力。文章结合新时代中国医疗保障发展定位和价值追求,从微观个体层面、中观企业层面和宏观政府层面阐述了中国医疗保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并进一步从个体、企业和政府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医疗保障质量测度体系。文章认为,中国医疗保障质量的提升在于以下三个层面:在微观个体层面要不断提高居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增强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加强精神保障;在中观企业层面要进一步降低医保缴费率,调整并优化医保缴费在企业和职工之间的转嫁关系;在宏观政府层面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资源供给质量,调整并优化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和改善医保基金收支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