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榆林市是陕西省未利用土地面积最大、耕地后备资源潜力丰富的地区。本文根据有关年鉴及文献资料的数据,对榆林市的常用耕地面积以及耕地后备资源量进行了初步分析。总体来看,榆林市的常用耕地面积总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1949年7.57×105 hm~2减少到2013年的5.95×105 hm~2。榆林市现有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3.98×105 hm~2,宜耕性面积为1.50×105 hm~2,宜耕比例为37.84%。榆林市北部的榆阳区、靖边县、神木县、定边县、横山县和府谷县的宜耕性耕地后备资源量为1.43×105 hm~2,约占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95%。  相似文献   

2.
耕地后备资源是耕地的主要补充来源,在耕地占补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渭北台塬区白水县为研究区,利用GIS空间分析和叠加功能,基于DEM数据、土壤数据及二调基础数据,选取地形坡度、土壤质地、林木郁闭度和耕作便利度4个限制因子,对其他草地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水县宜耕后备资源总面积2 959.35公顷,占后备资源总面积的13.5%,空间分布不均。研究结果对渭北台塬区同类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易县经济发展、人口快速增长,耕地资源日趋紧张,将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剖析易县旱地、坡耕地面积大、宜耕后备资源匮乏、耕地质量降低等问题,充分利用易县耕地资源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易县土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事件     
《浙江经济》2003,(8):3-3
中国公布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国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了《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将通过开发整理土地补充耕地274万公顷。规划提出,到2010年,通过农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补充耕地165.87万公顷。新增工矿废弃地得到全面复垦,历史欠账逐步消化。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宜耕土地后备资源得到适度开发。规划确定土地开发重点区域是:东部沿海滩涂区、河套银川平原区、滇中地区、甘肃疏勒河流域和沿黄灌区、新疆伊犁河谷地一南北疆山麓绿洲区、川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5.
滨州地区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 ,北濒渤海 ,共有土地1417万亩 ,其中耕地669万亩 ,具有土地后备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目前 ,全区有土地后备资源316万亩 ,其中宜耕荒地82万亩 ,宜林牧用地110万亩 ,宜渔养殖及盐业用地123万亩。全区还有中低产田410万亩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巨大。近十年来 ,全区紧紧抓住“两黄”开发和“海上山东”建设的机遇 ,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 ,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 ,不仅确保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提高了土地生产力水平 ,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 ,繁荣了农村经济 ,推动了全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取得…  相似文献   

6.
江苏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及综合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人口众多、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明显。但江苏拥有65.3万hm^2的滩涂和244万hm^2的浅海海域,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本文讨论了江苏海岸带资源在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海岸带综合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渭北台塬区其他草地是区域内主要的耕地后备资源,通过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的实施,对低效利用、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土体有机重构和配套工程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本文围绕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的前期阶段、实施阶段和验收管护阶段三个方面的工作,探讨和总结了渭北台塬区其他草地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一)牧草,作为一种宝贵资源,来自天然草地、人工草地、轮作草田和农区秸秆等多方面.它的开发利用,是建立与发展草业的一个重要基础,而草业的兴旺发达则是草食畜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所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草地面积60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40%,是耕地面积的3.7倍。青海草地面积是耕地的58倍,海西草地面积则是耕地的112倍。而我国目前的草地生产能力按年产值计算,每亩低于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科尔沁左翼后旗2009-2017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模型,分析了该旗将近九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9-2017年,科尔沁左翼后旗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及林地为主,其中耕地、城镇用地、交通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林地、草地及其他土地面积下降,而园地和水域用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地整治已从传统的以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为目的向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转变。土地生态化整治是实现人-地-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土地生态化整治的发展及内涵,提出基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土地生态化整治应遵循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持自然景观性、提高民众参与度和社会可接受性的四项原则,同时选取黄土台塬区耕地后备资源整治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田块设计、生态道路工程及灌溉排水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土地生态化整治设计的实证研究,从而推动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在我国主要耕地资源后备区域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PSR模型构建华池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5年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线性规划模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等为控制变量,以生态效益最优为目标函数,建立约束条件,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显示:耕地、园地、草地和其他土地面积应所有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应有所增加。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华池县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与城乡建设有关的土地资源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根据最新资料,1996年末全国实有耕地19.51亿亩(《人民日报》,1999年11月4日),人均耕地面积仅1.59亩,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4%。人多地少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特点。我国现有未来利用土地40.74亿亩,占国土面积的28%。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为10.63亿亩,其余则为目前技术条件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这些后备土地资源由荒山、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9~2014年新疆石河子市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幅度、转移方向、变化速度、利用程度等多方面分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对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河子市耕地面积最多,占地区总面积的40%以上;2009~2014年,石河子市耕地、林地减幅较大,而交通运输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幅较大,主要转移特征为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移;石河子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呈不断上升趋势;经济发展、人口因素、宏观政策等是影响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石河子市土地利用演变特征的研究,可为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21年1月15日,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论坛上,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宣布,目前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2021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我国盐碱地面积和沿海滩涂面积达上亿亩。在耕地资源日益趋紧的情况下,培育并推广耐盐碱的海水稻,有利于推进亿亩盐碱地“荒滩变良田”,不仅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助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零饥饿”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2000—201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针对南京市土地利用存在的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侵占耕地和草地面积、土地利用格局不合理、环境污染的加剧等问题,给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裴桐  陕永杰 《科技和产业》2022,22(10):400-404
为了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区域土地资源管理、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提供决策依据,以运城市为研究区,运用ArcGIS软件对运城市1980、1990、2000、2010年4个时相3个阶段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变化频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运城市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最多,其中盐湖区和河津市以及道路沿线的变化特征较明显,耕地变为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较大,水域面积一直在减少,多为水域变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国土局1986年成立,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的一个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和土地执法部门,负责全省国土综合规划和开发整治,城乡上地资源和资产统一管理,以及农业区划工作。下有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所、四川省土地有偿使用地价事务所、四川省土地市场交易咨询中心三个直属事业单位。四川省是中国的内陆大省,国土面积56.76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五位;人口1亿1千多万,居全国首位。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矿产、生物、水利、旅游等资源极为丰富。在土地资源中,耕地0.938亿亩,园地802万亩,林地1.63亿亩,牧草地2.73亿亩,城镇和工矿占地近2000万亩。全省尚未利用又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有  相似文献   

19.
田梅  怀伟  李洪新 《魅力中国》2014,(10):26-26
1辽宁省农用地利用现状 辽宁省人均农地0,095公顷。耕地质量总体相对较差,除了辽河平原相对肥沃外,辽西、辽北大部分耕地土质贫瘠,地力较差,产量不高,全省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可以实际利用的土地并不多,尤其是可开垦为耕地的更少。  相似文献   

20.
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1990年和2007年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陇西县10年来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空间景观特征、方向与转化过程。结果表明:1990—2007年陇西县耕地、草地和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建设用地、园地和未利用土地显著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程度下降;景观变得破碎,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增强;土地利用主要转化形式是耕地、草地和林地转化为未利用地以及耕地和未利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