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刘玲 《经济改革》2009,(10):68-68
富县位于陕西北部,延安市南部。多年来,富县围绕陕北跨越发展的总体部署,按照“果菜富民、油煤强县、开放带动、项目支撑”的发展思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推进项目带动、开放带动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浦东开放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余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党中央的这一英明战略决策,确定了上海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90年代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的战略目标。一、上海经济起飞的环境分析联合国最近发布的世界经济年终展望指出,199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2.5%,从而结束了连续三年增长率在1%上下徘徊的局面。世界经济的好转给上海外向型经济发展和与国际接轨带来了机会。由经济和社会资料及政策分析部编写…  相似文献   

3.
都市圈经济辐射效应的协方差分析——以上海都市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县级市数据,通过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上海都市圈内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效应以及对相关市场的带动效应。结论表明,上海对其都市圈内的城市有显著的经济辐射效应,对相关市场的带动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4.
上海产业结构、人口、就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0年以来,上海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增长效应已初步显现。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上海市政府可能将系列新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与磨擦性失业问题;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外来劳动力对本地人员所产生的就业替代效应与挤出效应问题;外部劳动力进入所导致的上海产业“滞移“现象,等等。同时,上海也面临着继续追求经济增长还是追求人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模式的选择。本文利用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分析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增长及就业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实现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长及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战略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群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群城市间产业分工也处于持续不断的形成与演进当中.文章以中国11个国家级城市群1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城市群产业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此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中介效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群内部所形成的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服务业、外围城市发展制造业的产业分工格局,对城市群整体、中心城市、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中介机制来看,城市群产业分工可以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带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基于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总量的提升,更体现在结构的优化.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体系,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并行推进,助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崔岩 《现代经济信息》2012,(11):352+355
提出开放带动战略,特别是加强与东亚地区的经贸合作,既是推动长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长春市迈向国际化城市的必要阶段,更是拉动腹地经济、提升腹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全省经济乃至东北地区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上海松江新城为例,通过对城市功能的特点及产业结构与城市功能的互动关系的探讨,提出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来带动城市功能转变,用城市功能延伸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发挥区域优势。此外,在对上海松江城市建设讨论中,明确指出城市服务网络构建,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区域联动是推进产业结构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孰占主导,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基于2001—2020年中国沪深板块上市企业数据,通过份额移动法构建工具变量缓解反向因果问题,实证分析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模式;进一步将珠三角城市群划分为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都市圈,研究单个都市圈内部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模式。结果表明:中心城市收入、就业和资产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同一城市群下不同都市圈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经济辐射模式呈现异质性,广州虹吸效应占主导,深圳和珠海溢出效应占主导,其中深圳溢出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且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当数字经济跨越门槛值后,对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呈递减趋势,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则逐渐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基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非线性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与政府效率的提升并跨越门槛值,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的促进作用会进一步增强。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作用于邻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因此,应积极建设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加强数字核心技术供给,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以便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对外贸易是最主要的国际经济关系.本文通过选取的三个回归方程,用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对上海产业结构的升级效应.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对外贸易与FDI对产业结构有着不同的影响:对外贸易带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FDI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回归方程一、二、三分别表明:对外贸易额度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第二产业产值增长0.59个百分点;FDI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会带动第三产业产值增长1.24个百分点并且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系数上升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李杰义 《生产力研究》2008,(19):102-103
上海城市功能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大,而郊区人口密度偏低的现象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而导致了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对称分布问题。这种不对称分布问题,给城市进一步发展带来危害。可通过规划引导、构建郊区城镇反磁力体系、技能培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来解决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对称分布问题,进而促进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人工智能时代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产业智能化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实现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本文借助网络爬虫、手工搜集数据等方法,围绕智能化条件、智能化创新和智能化应用三个维度构建出中国283个地级市的产业智能化指数,探讨了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将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探析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在产业智能化与低碳经济转型之间的作用机理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低碳转型压力,产业智能化能够显著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产业智能化能够通过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低碳经济转型。进一步研究表明,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存在显著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位于中等水平时,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最强;当技术创新跨过门槛值后,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才得以显现。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产业智能化主要作用于低碳试点城市、高碳排放强度城市、东部城市和一线城市的低碳经济转型。本文研究结论为促进我国产业智能化升级,推动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  相似文献   

13.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经济效应及其分析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改革本国金融体制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先后开放了本国金融市场。90年代后,随着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的进展,特别是1997年12月12日达成的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金融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已成为各国的大势所趋,银行业的跨国经营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经济现象,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外资银行都要先后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事实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上海、深圳等城市经营早已有之。在这种新形势下,研究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经营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及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无疑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刘静静 《经济师》2009,(12):247-248
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实践证明风险投资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上海一直是我国高科技风险投资最为集中和活跃的地域之一,上海风险投资业的良好发展对上海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上海近年来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现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上海风险投资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数字技术发展对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基础上,采用 2011—2021 年 276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技术发展指数,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经济效率是数字技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变量,数字技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以及深化劳动分工等途径提升经济效率,进而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形成间接促进效应;数字技术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于中西部等相对落后地区的城市产业结构实现向高端化的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此,建议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弥合区域间“数字鸿沟”,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数字化政策,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促进效应,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禳炜 《生产力研究》2007,(9):52-53,86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循环经济,但是江苏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高新技术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等问题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真正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强化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功能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地域分工的专业化.产业集群梯度效应的发挥一方面是核心企业带动辅助企业在价值链上自发地由低端向高端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是低附加值产业集群转向价值高、新的产业价值链的过程.产业集群的梯度效应促进了集群内部以及集群间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助于优化地方产业结构.同时,产业集群的梯度效应能够突出地方的产业优势,实现城市地域分工的专业化,从而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数字经济带动城市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选取2015—2020年我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的赋能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力,且城市行政等级越高,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力的赋能效应越强,利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后,这一结果仍然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存在多种门槛效应,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PE/VC活跃度越高,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力的赋能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9.
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的战略选择。以黄河流域35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双向固定模型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升级对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看,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显著提升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2)从区域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对黄河流域下游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门槛效应,不同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下,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第三产业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如何加快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对于进一步提升城区功能和地位,充分发挥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推动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