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对农村的人口结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农村劳动力外流会使农村留守人口中老人、妇女和儿童的比重偏大,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劳动力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失衡,严重影响农业产出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科技推广。因此,应从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转变、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农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人口流动呈现出规模更大、流向集中与精英流动等特点,这全面影响与冲击了我国现有的社会结构与政治结构。本文尝试从法学、政治学角度,从分析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入手,主要探讨在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冲击下,我国选举制度在代表名额分配、选区划分与选民登记、候选人产生与选举过程等方面出现的与制度环境不能协调的问题,并在认可农村人口流动造就的新的人口分布格局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选举制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周洋 《大众商务》2010,(12):327-327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和人口转变,人口生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而言,由于种种原因,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人口生态问题更加的突出。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和人口转变,人口生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而言,由于种种原因,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人口生态问题更加的突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视野涉及了人口流动的相关理论问题,流动群体的现状,特点,趋势,影响以及有关对策设计等方面,其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而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乡村稳定的关系,农村人口回流,制度变迁与农村人口流动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已经提出了许多年,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与影响也早已得到了验证。如今人口问题越来越严峻,从人口的角度对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研究,并由此探讨如何通过技术的作用解决人口问题,使人口与经济的发展相一致,即培养经济适度人口显得十分重要。人口包括了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三方面的因素,科学技术要作用于培养适度经济人口,也必须考虑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潘一 《现代经济》2015,(1):66-68
本文阐述了农村人口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关系,分析了农村人口城镇化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贵州农村人口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广西的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性别比失调将给人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滞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生产力不高,非法进行性别鉴定和终止妊娠,经济上歧视女性等经济因素是造成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与否,不仅直接决定着人口再生产的速度,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本文以广西农村人口性别比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出生人口性别比发展变化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观点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57年,马寅初先生提出“新人口论”,次年开始,他的经济观点和人口理论受到批判。此后,中国人口从50年代初的6亿增至70年代末的近10亿。20年增长近50%。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在今天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巨大包袱。“白发浪潮”下的中国怎么办?城市家庭子女减少而农村家庭子女增多怎么办?中国男女比例将达到133:100,从而产生3000万-5000万单身汉怎么办?思考这些问题,分析其与就业之间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的成因,我们认为,中国必须多管齐下,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老龄人口的生存状况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而北京又是全国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本文以密云县老龄人口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分析当地老龄人口的收入与支出状况、生活和健康及医疗状况,结果表明:当地老龄人口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普遍较低,且其收入构成多样化、城乡养老及医疗保障差别大、慢性病患病率高、情感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其根源主要在于老龄事业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养老保险政策差异大、医疗保障起点低等,进而提出了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做好老年福利设施建设规划、积极发展老龄产业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人口增长性压力逐步降低,但与此同时流动性压力不断增大,并逐渐取代增长性压力而成为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矛盾。目前,农村人口流动不但对计划生育工作,而且对社会稳定;不但对城市发展,而且对农村发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压力。优化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化解人口流动性压力的基础。要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模式为目标,以育龄人口为重点,创新管理模式和政策机制,加强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数量大、扶养比高、城乡间不平衡等特点.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现状产生了一定影响,必须建立与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口空心化和人口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两个并行不可逆转的趋势,对现阶段的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农村建设者流失,乡村文化传承面临困境,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留守儿童教育等五方面的问题。为此,建立面向城乡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体系和农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保障机制,乡村文化重建是应对挑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前景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基本国情,中国老龄化具有老年人数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地区和城乡之间差异大等特点,中国的老龄政策要把健康老龄化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老龄政策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家庭支持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口向城镇"永久性"迁移规模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统计资料的欠缺,我国每年到底有多少农村人口"永久性"地迁移城镇成为城镇常住人口,一直是个谜.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用3种不同的方法对数据缺失年份市镇(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行估算,进而测算出1979~2003年历年我国农村人口向城镇"永久性"迁移的规模.  相似文献   

17.
无锡作为农村人口转移进入较为集中的城市,近年来在流动规模、就业结构、区域分布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文章依据无锡的实际情况,在对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投入成本进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主张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身份和待遇问题;抓住重点难点环节,着力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人口工作体制,构建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组织实施体系;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最终实现城乡和区域人口的均衡和谐。  相似文献   

18.
1961年日本国民年金制度建立,把农民纳入到了养老保险体系之中,在实现了 "全体国民皆年金"后,把国民年金变为各类年金的共通部分,解决了各种养老保险制度相互分立的问题,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多支柱立体化的保险制度.目前中国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城乡差距大等社会问题与当时日本很相似,因此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动态过程。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重点是县域城乡一体化,县域经济发展好了,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需要总结分析各地的实践做法,分析农村人口的家庭生计策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养老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在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由于土地养老和农村医疗保障的缺陷,老年人的自养能力很脆弱;对老年人的子女来说,由于存在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延长和子女数下降的矛盾,养老能力也同样很脆弱,家庭养老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