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加快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诸多资源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浙江已经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这为浙江广泛参与国内外分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应是:在宏观发展模式上应继续实行点轴线发展方式,以中心城市和城镇产业集聚带为中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点轴线的网络化发展实施分层推进梯度开发的战略。在微观发展模式上注重区域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的培育和发展,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布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5%,基本达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 在城镇化进程中,美国打破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依托大中城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胜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陛中心城市、地方小城.  相似文献   

3.
创建“长株潭”经济增长极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生产要素总是力求从低的效益地区和部门,向高效益地区和部门流动,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投入产出率,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正是这种流动,必然会出现资本的集聚,从而形成特定的经济增长中心。所以,任何区域,无论大小,其全部产业在市场运行过程中,总会成团地集合在一些生产发展、条件优越的地点上,组成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联系紧密且集聚效益相当高的集聚体,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周围扩散,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拟就创建湖南"长株潭"经济增长极对策问题作些思考。 一、建设"长株潭"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试论小城镇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农村-城市的边缘地带,是土地集中利用、社会和人口集聚发展等特征形成的过渡地带,它位于城市建成区与外围的纯农业腹地之间,兼有城市和乡村的特征,人口低密度低于城市中心地区,但高于周围的农村地区。它与农村、城市构成地域空间结构的三个主体,在这个空间结构里,由于城市要素与农村要素不断地向小城镇过渡,并在那里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互相融合,使得小城镇既有城市属性,又有农村属性,具有集聚、协调和的辐射带动等功能,成为农村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5.
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对我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我省的情况看,城市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科技、人才的集聚地,也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信息化需求最为集中地地方。推进城市信息化,将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提升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带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带动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信息化的发展,并为领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提供环境支持,从而带动我省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  相似文献   

6.
区域中心城镇指在成都市县级行政区划中包括政府驻地镇在内的,既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又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重点镇。相对于建制镇属于行政区划的概念,区域中心城镇属于经济区划的概念,是一种客观要求,即区域内的各种经济要素要求按照市场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成都市区域中心城镇而言,有较为广阔的经济腹地,即镇经济中心(或辐射源)吸引和辐射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  相似文献   

7.
农村城市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在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县城建设应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县城是县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化中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县城对于县域经济起着集聚协调、带动辐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5%,基本达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 美国城镇化的四点经验 (1)以大城市群建设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城镇体系. 在城镇化进程中,美国打破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依托大中城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大都市区在20世纪出现后,很快就成为美国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之一,大都市区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急剧扩大,大都市区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也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5%,基本达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 美国城镇化的四点经验 (1)以大城市群建设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城镇体系. 在城镇化进程中,美国打破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依托大中城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大都市区在20世纪出现后,很快就成为美国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之一,大都市区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急剧扩大,大都市区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也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区域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浙江城市化发展相对滞后,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不强,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资源和生产要素利用分散,企业布局分散、基础设施投资分散,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差距有所扩大等问题。从长远看.浙扛区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城市化为导向.走按城市圈组织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带动广西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城市是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提高中心城市竞争力是广西加快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但当前,还存在诸多制约广西中心城市竞争力提高的因素:各中心城市总体规模小、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差、城市规划和品牌意识弱、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底子薄。因此,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发展开放型经济、引进精英人才、融入区域经济合作,以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带动广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抓紧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要注意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  一、发展小城镇的意义  1、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发展小城镇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重要环节。是开拓农村市场的桥头堡,农村市场建设的载体,发展农村经济的据点。  2、是连接城乡的桥梁。小城镇处于城市与农村之间,以乡村为腹地,以城市为依托,是城市之尾,农村之首,是工业品流向城市的纽带,是人员、商品、信息由农村向城市传递的必经通道。  3、是城市发展的辅助区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通过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对于流动人口的吸纳能力,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的就业压力。  二、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对经济增长点的分析  小城镇的功能主要着眼于经济建设。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建设小城镇主要是因为小城镇可以发挥经济增长点的作用。  (一)集聚效应  所谓集聚效应是指由于集中而产生的外在经济效益。  1、规模效益:经济增长点原来就有一定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投资容易取得规模效益,减低生产成本。  2、交易成本:在经济增长点,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聚集在...  相似文献   

13.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导航定位提出的“314”战略部署,重庆必须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建设西部开放型服务经济高地,有效集聚要素,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与带动作用,推动自身及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从工商业中心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城市更依赖于农村经济的有力支撑,农村也更需要城市的辐射带动,城乡之间的互补性更加紧密,城乡联合、互为相融、共同发展是大势所趋。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中心,以周围县市为依托的跨地区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进而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梅田琳 《北方经济》2021,(10):12-16
城市化是人口与产业集聚、分工的过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工业化过程带动了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提高和向城市迁移,城市化反过来又促进工业化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思想内核,适应新时代城市化发展,发挥呼包鄂乌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推进中小城市和以旗县城为主的重点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对拉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保障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路 《山东经济》2004,20(3):95-97
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对发展区域经济作用主要包括增强发展极作用,促进分工经济和整合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和强化创新功能等五方面。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文章将区域经济学中的发展极理论、分工理论引入现代物流,探讨建立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对促进区域经济集聚和辐射的作用,以利于进一步提高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水平,扩大市场范围,发挥强大的经济渗透作用与带动效应,从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张军 《改革与战略》2007,(2):99-101
解决县域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在于对各种动力来源进行整合,形成高效率的动力机制.以制度创新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产业对接促进农业发展、以空间集聚带动乡村繁荣,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基本内涵.而完善农村教育培训和社保制度、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县城设施建设和经济集聚程度,则是激活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乡基础教育非均衡化趋势日益强化,研究城乡基础教育投资效益对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基础,运用2008~2014年武汉城乡基础教育数据,对武汉市城乡基础教育投资效益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城乡基础教育总体投资效益相对偏低,不同阶段的基础教育投资收益出现分异;城镇基础教育投资效益高于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效益,不同区域的基础教育投资收益出现分化;最终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基础教育马太效应。基础教育投资体制欠优、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错位、优质基础教育队伍缺失是造成武汉基础教育投资效益偏低的三大主因;二元化经济结构、差异化教育基础、异质化投入结构是造成武汉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效益低于城镇基础教育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进程,它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但在欠发达平原农业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发达的大中城市数量少,现有的小城镇零星散落在幅员辽阔的平原上,难以接受大中城市"极化"作用的辐射.区域中心城镇虽然在数量上比小城镇少,但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优区位,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各种经济要素来城镇集中,因而能得到较快增长.因此,在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发展区域中心城镇,建立自己的经济增长极,从而带动经济的整体发展,是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城市化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0.
十堰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城市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集聚体和增长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龙头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座产业支撑能力较强、城市功能日趋完备、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汽车城、旅游城和生态城,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