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技术创新是指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应用有关的经济技术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理念和一种能够把握市场机会、技术机会,正确地作出决策并成功地引入市场的能力,技术创新的鲜明特征是:强调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以市场实现程度和获得商业利益作为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强调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供销社系统的社办工业也是供销社系统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知识经济时代,供销社工业如何强化主体意识,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本文对此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技术创新的前提是要有创新机会。本文结合具体案例研究了创新机会的产生条件、及利用感性的直觉和理性的系统分析如何来识别机会以及如何把握机会这三个方面,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动态能力日益引发关注。作为一个新的课题,中小企业的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的关联,值得我们技术中介服务工作者研究和探讨。动态能力,是企业为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而创建、集成和重新配置内外部能力的能力。动态能力旨在解决两个新的问题:一、如何更好地适应外部动荡环境。二、企业的核心能力发展到一定时候,有可能使企业过于依赖这种能力而失去创新性和开拓性。因此,在动荡环境下,企业增强适应性,必须具备改变既定能力的能力。一般来说,动态能力主要体现在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供销商情》2006,(5):30-31
自从去年直销法出台以来,直销行业的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直销管理条理》给中国直销行业带来划时代的变化,很多企业纷纷争取直销牌照,直销企业的直销员也从此不会再被人们误解为“传销员”。这让很多没有大笔资金的个人创业者获得了创业的机会,也给直销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本期开始《投资与营销》杂志开辟了《直销话题》专栏,本栏目的主要内容包括直销行业的最新资讯、直销企业的最新动态以及直销这一营销方式的发展历程。如果您一直关注直销行业的发展或者想通过个人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妨关注我们每期的直销话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一个新热点研究方向,吸引了来自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极大关注。本文将供应链企业之间动态传导性作为研究方向,分析传导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传导模式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6.
出口、投资与企业生产率:西方贸易理论的微观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口、投资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理论研究是当前贸易微观领域里的最新论题。这一研究突破了新贸易理论中的"企业同质性"假设,将企业异质性纳入到一般均衡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中,强调个体企业特征与国家对外贸易、投资活动的紧密关联性。本文通过对这一最新成果的简要回顾,厘清了理论发展的主要研究脉络。研究表明:西方贸易理论正在发生从宏观分析向微观基础的研究转向;以生产率差异作为分析工具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新形势下我国出口投资战略和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多级模糊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可以使企业了解自身在实施技术创新方面的潜力或不足,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弥补缺陷。基于技术创新的理论、界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建立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创新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于研究企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新增长理论中有关国际贸易和FDI对技术创新的研究,首先可以追溯到外贸外资对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研究,之后研究又主要从外贸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展开,然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对自主技术创新的研究。本文从上述三个层面对有关外贸外资与技术创新几个方向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解读,以展示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服务生产、传递和消费的形式,促进了人-人交互和人-技术交互结合的混合服务发展。单渠道情境中的传统服务质量和电子服务质量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多渠道融合情境中的混合服务质量还缺乏深入探索。混合服务质量逐渐成为近年来服务营销和管理领域新的研究主题。文章按照混合服务质量的内涵、构成、测量、影响因素以及对顾客行为的影响研究,对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和全面梳理,掌握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国内学术界对混合服务质量的关注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技术创新是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的动态过程,构成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人、财、物、创新信息,以及企业积累的知识与技能。技术创新系统是由这些系统要素共同作用组成的动态复杂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不确定性等复杂性特征,与其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演化必然遵循系统的演化规律。在介绍自组织理论及其所包括的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协同学以及突变、混沌、分形等理论基础上,运用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对处在动态、复杂环境中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企业价值创造系统中技术创新乘数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资源,可以从现有资产与成长机会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企业价值创造系统中,技术创新产出与投入之间存在着乘数关系,技术创新有效使用率、技术创新成果流失率以及竞争取胜概率影响并决定着乘数值。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技术要素与非技术要素协同程度和关键员工的代理人选择行为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乘数效应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2.
董屹宇  郭泽光 《财贸研究》2021,32(8):99-110
以2007-2015年中小板与创业板中首发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对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中风险资本能否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风险资本能够显著提升劳动密集型企业渐进式创新产出水平,有效提升资本密集型企业创新投入和突破式创新产出水平,同时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投入和两类创新产出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风险资本可以通过"资本增值功能"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投入,也可以通过"公司治理功能"分别促进三类行业中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  相似文献   

13.
军民融合发展现今上升为国家战略,"民参军"是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国防事业的不断发展,未来涉及军工行业技术以及新材料就显得尤为突出,这将为民营企业切入军工领域创造机会。文章对"民参军"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分析,研究了与政策补助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逆向技术溢出影响军民融合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而且其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税收优惠对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作用。政策补助对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影响,其关系呈正相关,说明政策补助对于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游德福 《现代商业》2011,(11):181-182
本文将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集成研究,借助协同学的系统研究思路,从动态角度研究企业技术要素、市场要素与管理要素协同类型,并详细分析和论述了各个协同类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技术分析与预测(总论)科技突破在许多关键技术领域打下印记。在电子技术上的一种突破会在所有工业和社会领域中产生影响,而一个领域中来自不同方面的技术创新又会影响其发展进程。今年,在医疗电子、汽车电子、通信、半导体等方面的重大进展会感受到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通信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技术,MIMO无线传输技术能成倍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和容量,并且不增加功率与带宽,因此迅速发展演变成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最近几年更是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和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MIMO技术的原理,进一步介绍了MIMO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其结合OFD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本文将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讨论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权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真 《现代商业》2012,(20):217-218
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重点扶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当前国家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应及时关注新政策的出台,避免因以前年度税务优惠申请资料与当前规定不一致而造成的税收筹划风险。文章对最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加以归纳和分析,指出了相关的税收筹划风险点,提出了规避风险、完善税收筹划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这次新技术革命最初从美国开始,以后逐步扩展到西欧、日本和苏联,不仅在个别科学理论和技术领域里出现新的突破,而且在各个学科和技术领域里都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形成科技群,并出现一批含有高科技成分的产业群;新技术革命至今还在继续发展,她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使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许多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谁是技术创新主体的认识上,我国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应当准确定位,充分认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必须强化企业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强化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领域的公共管理职能,高校、独立研究机构要积极寻求与企业联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