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方货币信用传导机制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金融市场不完善的现实,在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的途径上,西方学者提出了货币传导的信用机制理论,包括信用可得性理论、金融中介机构理论、流动性约束理论和银行信贷理论和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就发展中国家而言,信用传导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静宜 《全国商情》2012,(24):31-3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完善对缓解中小企业信贷约束意义重大,文章基于马克思信用理论,围绕着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相关问题,对福建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归纳,在总结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剖析,最后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在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完善对缓解中小企业信贷约束意义重大,文章基于马克思信用理论,围绕着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相关问题,对福建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归纳,在总结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剖析,最后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在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后危机时代,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改革措施,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通过剖析信用评级监管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以后危机视角下信用评级业国际监管改革为鉴,重新审视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现状,提出适合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监管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信用取决于信任,而信任取决于社会结构、文化和经验。具体到中国,理论逻辑和历史上的信用活动所证实的是,信用问题的社会根源,是纵向社会结构、熟人社会的交往习俗以及似是而非的市场经验。因此,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压力下,谋求社会信用之改善,应当从改善社会信任入手,即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增强社会透明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理论的探讨,提出了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评价的现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运用主成分法构造了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的理论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信用交易规模的扩大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国采用独创的社会信用体系方式建立市场上的失信惩戒机制,并建立起大征信系统和政府信用监管系统.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展开的,理论先行于实践,有效地指导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介绍社会信用体系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阐明社会信用体系框架设计和其运行理论形成的过程,包括核心理念、指导思想、设计考虑、影响因素等,以及该理论的逐步完善过程,认为在技术层面上,社会信用体系理论的形成基于三项基础理论,即信息经济学、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和广义的征信技术.同时,阐述企业信用管理理论、信用评级技术、企业征信技术和个人征信技术的渊源以及它们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情况,并在介绍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在上述理论和技术领域的长短优劣,力图理清社会信用体系及其相关理论的传承脉络与创新点,探讨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代金融中介理论中的信息生产模型和受托监控模型,分别从企业债券信用评价机构在降低交易费用、信息生产等方面的功能角度,对企业债券信用评价机构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理论证明。  相似文献   

9.
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一般把诚信和信用混用,信用与诚信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经济信用只是诚信的部分内容,信用需要以诚信作为基础和支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需要道德作为支撑。当前,诚信缺失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和隐患。诚信的缺失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在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影响银行业,形成了商业银行的诚信问题,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从根本上动摇了我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重点讨论诚信问题在银行业的表现、理论根源与现实起因,并进一步提出建立商业银行诚信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标志,本对信用经济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制约我国信用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发展信用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摘要: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引发的“信贷悖论”出发,基于信用风险抑制论和信用风险转移论的视角,比较、分析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工具,阐述信贷资产转让交易、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三种交易模式,并从信用风险转移视角,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发展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信用和经济信用相辅相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比肩发展,然而现实社会却出现了众多信用缺失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信用缺失问题的理论成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出口信用保险理应顺势快速发展。这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看都能说明快速发展是必然的。制约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风险意识不足、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缺乏发展动力、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三个结合、三个为主”应是现阶段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借鉴国际个人征信制度的发展历程,着重研究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使用与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问题,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出建立健全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个人征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信用服务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新兴产业。首次将现代信用服务业的发展路径放到三维系统模型之中,基于"过程—结构—位势"的三维理论框架,对社会信用服务业的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学分析。首先,信用服务业系统的发展是不断演进的自组织过程;其次,信用服务业的结构演化也表现出显著的嵌入性、多层次性及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再次,在外部他组织因素、系统内部因素及集成创新的驱动作用下,信用服务业的系统位势得到提升,促使系统中信用主体、信用产品质量及信用产业链条升级。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分析征信体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研究征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依托探讨征信体系影响经济活动的机制,并对不同阶段征信体系的发展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由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我国征信业发展和征信立法遇到的诸多问题存在分歧,阻碍了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和信用立法工作的开展。为完善我国信用立法,促进我国征信业发展,应严格区分征信与贷款征信的内涵与外延,合理界定政府的法定职能,选择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和个人征信模式,通过立法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正确处理好企业信息公开与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陕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信用交易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与信用交易相适应的企业信用体系却没有建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信用恶化问题日益突出。目前,陕西省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信用的缺乏和薄弱,已经成为陕西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企业信用的经济理论分析入手,对陕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陕西实际提出加快陕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同时又是信用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马克思的信用理论对我国企业信用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强大的商业银行体系和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却出现了企业信用持续恶化的不和谐现象。因此,必须把握信用的本质——信用只不过是产业资本用来筹集资金的工具而已。信用交易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取决于授信者的诚信,必须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企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20.
信用制度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各个领域的信用失衡现象十分严重,能否建立起有效的信用机制决定着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成败。文章旨在从制度的角度来解释信用,试图运用博弈论方法建立相应的模型.将各种不同的信用机制置于统一的博弈框架下分别进行分析,由此找出信用失衡现象的制度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