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重大的立法修正:欧盟修改对华反倾销政策的由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毅 《国际贸易》1998,(6):43-45
自70年代后期,中国与欧共体开始建立并发展贸易关系。1979年的糖精反倾销案,是欧盟开始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的第一个案例。在近20年间,中国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已成为欧盟15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同时中国的出口产品也成为欧盟反倾销的主要目标。从1979年至1997年底,欧盟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共立案69例,平均每年约3.5例,最多的年份高达7例。欧盟对中国产品采取的带有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已构成一种非关税壁垒,阻碍了中欧贸易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彩电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大事记 欧盟最早是在1988年6月,接受了飞利浦等公司对中国彩电在欧洲倾销的起诉,并开始立案调查.此后,就开始了无休止的调查论证,其间欧盟在1991年7月、1994年10月、1995年4月、1998年12月裁定对中国彩电征收的反倾销税率分别为15.3%、28.8%、25.6%和44.6%.  相似文献   

3.
议欧盟反倾销法与对华反倾销中的不合理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1979年第一起欧盟对华反倾销案至今20多年的时间里,许多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被欧盟反倾销法判为倾销,即使这些中国企业对欧盟市场索取的出口价高于其产品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价。但是,在欧盟反倾销法下,他们不仅被判倾销,并且经常被施加高额的反倾销税。中国企业有理由问:欧盟反倾销法关于中国出口商品的倾销判定标准及其实施结果是否合理公正?下面我们解读欧盟对华反倾销关于倾销判定的法律标准及相关实践,以及其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些不合理的因素,导致了对中国企业的不公正的待遇。一、根据GATT和WTO反倾销协议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入世一年来,“反倾销”恐怕成为经贸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国人对反 倾销的意识和相关认识也在不断提高,无论是对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应诉还是对进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均表现出积极的姿态。据统计,截至2002年12月20日,中国企业对待国外的反倾销立案平均应诉率达到79.3%。其中,涉及美国和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案件的应诉率已达100%,而这一数字在1994年前为零。与此同时,我国本土企业面对国外进口商品也大胆使用反倾销武器。从1997年底开始,中国已对21起国外反倾销行为进行立案调查,而其中有9起就发生在2002年。而前几年中国主动提起的反倾销调查屈指可数,少时1年1起也没有,多时也不过4~5起。这也充分说明我国企业的主动保护意识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所谓“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相似文献   

5.
向玉兰 《商业研究》2005,(13):179-183
在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欧盟可能给予中国涉诉企业三种不同的待遇:非市场经济待遇,个别税率待遇和市场经济待遇。争取市场经济待遇是每个出口企业努力的目标。然而,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本质上的消极性和适用上的歧视性注定这一目标不易实现。此外,从2003年11月起,欧盟开始缩减中国享受普惠制税率的产品,进一步削弱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尽管如此,中国可以利用欧盟政策表面上的灵活性和自身的努力,争取获得最佳待遇,为欧盟全面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2000年1月20日,中国自行车零部件企业在应对欧盟反倾销中以胜利告终。消息传出,震惊社会各界。此次胜诉的关键是我国充分发挥了进口商在应诉中的作用。一直以来,我们在分析应对反倾销策略时都忽视了进口商及其国内相关利益集团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将通过该案的回顾,重点阐述如何发挥进口国利益集团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作用。这对于我国有效的应对反倾销,保证对外贸易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序 《华商》2013,(6):20-20
有些担心的事一定会发生,比如双边、多边贸易争端。这一次,把美酒当了武器。 6月4日,中国政府宣布已启动对欧盟葡萄酒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作为应对欧盟向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关税决定的反制举措。根据欧盟的决定,定于6月6日生效的关税税率为11.8%,是5月传阅的一份欧盟委员会提案所列税率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欧盟原定于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平均47%左右的关税;这些产品包括光伏面板及其主要零部件、光伏电池和硅晶圆。欧盟委员会认定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以低于公允市场价格的水平倾销产品。  相似文献   

8.
一、现状 自1979年的第一起反倾销案件至今,我国已受到国外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立案调查540多起,仅从1995年至2003年6月底,中国就遭受反倾销立案调查324起,占同期世界反倾销立案调查总量的14.2%。在2001年,中国遭遇国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占当年全球案件的15%,到2002年上升至17%,被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为36起,列全球首位。  相似文献   

9.
西班牙怒烧中国鞋的大火已过去近两年,俄罗斯没收中国鞋的风波也沉寂多时,但关于中国鞋的“问题”依旧没完没了——刚刚进入2006年,就有部分中国鞋类产品在意大利港口被扣押,理由是在抽样检测中被测出所含潜在性有毒物质超过欧盟设定的标准。特别是欧盟对中国部分鞋产品进行反货销立案调查,令中国鞋在欧洲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白友文 《浙商》2009,(17):41-41
如何应对反倾销,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直是摆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难题。但应对反倾销,企业在专业知识、财力方面都存在弱势。中国政府如今积极地承担起了这个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紧固件制造大国,2007年之前欧盟是我国紧固件主要出口市场.然而,由于我国紧固件行业在低端市场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导致欧盟对中国紧固件产品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2007年11月9日,欧盟对中国紧固件产品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中方提出应诉,并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2016年1月18日,世贸组织最终裁定中国胜诉,时间跨度长达十年.2016年2月27日,欧盟正式取消对原产于中国钢铁紧固件的反倾销措施.本文通过对中国应对反倾销在WTO胜诉欧盟第一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应对反倾销的相关对策,为我国紧固件出口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产业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受到进口国反倾销调查和征收反倾销税,案件数量逐年递增;另一方面,中国产业在国内市场面临倾销进口产品的冲击。自1979年8月欧盟对中国糖精和闹钟提起首次反倾销指控以来,截止2002年6月底,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提起的反倾销诉讼案共有497起,占全球反倾销诉讼案的12%—13%,《面对反倾销 企业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墨西哥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铸铁阀门规避反倾销税的行为进行调查;土耳其对原产于中国的彩电作出反倾销终裁;土耳其对原产于中国的空调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铸铁井盖作出反倾销终裁;巴西对中国产自行车轮胎再次实施反倾销措施;欧盟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铸件等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欧盟终裁对我铸件和碳化钨等产品征反倾销税;美国对中国复合强化地板发起337立案调查;美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中国发起环状焊接非合金钢管421特保调查;俄国拟提高关税以阻止进口蔬菜的倾销;中国光盘企业全部递交申请应对欧盟光盘反倾销案;阿根廷加强对中国等国家和地区进口商品的控制;欧盟结束对韩国钢丝绳反倾销调查;印度对原产于中国的聚四氟乙烯作出反倾销终裁;哥伦比亚对中国58个税号的纺织品采取临时特保。  相似文献   

14.
自1979年欧洲共同体对中国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起,以中国为目标的应急性贸易保护措施快速增长,其中反倾销措施比保障措施等其他贸易救济手段更为盛行。20世纪80年代,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终裁措施平均每年6.3起。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增到每年30.3起。世贸组织(WTO)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WTO于1995年成立以来,中国连续11年登上反倾销名单榜首。2005年中国总计遭遇40次额外反倾销,居WTO各成员之最。而跨国公司的反倾销策略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经贸》2004,(2):12-15
join the game,play the game,in the game——参与、竞争、共赢。中国加入WTO两年时间,一些潜在的深刻变化在静悄悄进行。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渐退却,非关税贸易壁垒成为国际上斗智斗勇的主战场。一些重大的事件也在频频引爆。中国彩电、家具遭遇美国反倾销的迎头痛击,“反倾销”也成为2003年曝光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而国外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势头仍在高涨。反倾销是何物?1979年,中国出口的糖精钠遭到独联体反倾销,“反倾销”首次出现在中国出口企业的词典里。25年过去了。随着“中国制造”的强大,反倾销愈演愈烈。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的中国企业遍体鳞伤,一败涂地;有的却笑到最后。虽然中国出口企业还不能谎“应对反倾销,没问题!”,虽然中国反倾销应对体系依然不尽如人意。但是,企业已经开始学习、领会,甚至是主动应用规则。没有是非,没有对错,没有输赢,只有在运用规则中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构成了中国在WTO框架下生存和发展的图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贸易》2003,(1):34-35
早在1988年欧盟就开始了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1991年,裁决对中国国营企业生产的小屏幕彩电统一征税15.3%;1992年,扩展至大屏幕彩电的立案;1995年,裁定对所有的中国企业征收25.6%的最终反倾销税;1998年12月,在飞利浦的申诉下,欧盟决定对中国彩电征收高达44.6%的反倾销税。这意味着欧盟1000万台的市场彻底地对中国企业关上了大门。由于厦华公司是我国最早的大量出口彩电的公司,首当其冲受害的自然就是厦华公司。1993年前,厦华对欧洲出口每年达30万台。1993年后由于高额的反倾销税,厦华彩电几乎再也没有踏入欧盟市场,1999年也仅仅出口3000多台。欧盟的反倾销措施给厦华造成重大损失。从厦华停止出口欧盟到2001年底计算出口损失,粗略估算出口额为近4.4亿美金,利润损失超过亿元人民币。为了生存,厦华公司也自然成为我国最早与之斗争的公司。十五年的风风雨雨让厦华公司平添了很多应对反倾销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李洋 《市场周刊》2005,(18):9-9
2005年5月10日,商务部发布2005年第23号公告,公布对原产于日本、美国、欧盟的进口氯丁橡胶反倾销调查的终裁决定:在本案调查期内.原产于日本、美国、欧盟的进口氯丁橡胶存在倾销.并对中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商务部决定自2005年5月10日起。对原产于日本、美国、  相似文献   

18.
倾销是指国外企业出售的产品定价低于在其本国的市场价格或者低于它的生产成本,或者比这两者都低。早在20世纪初,美国和加拿大就制定法律来应对这一情况。1921年的反倾销税法令和1930年的关税法令第七条构成了美国反倾  相似文献   

19.
正一、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及特征(一)欧盟对华反倾销的数量越来越多、占比越来越高欧盟是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根据WTO公布的数据,从200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欧盟共对外发起208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其中最大的对象国就是中国,高达87起,占欧盟反倾销立案调查总数的41.8%。从年度数据上看,2009年至2013年,欧盟对华发起反倾销及反  相似文献   

20.
徐晶 《中国工商》2004,(1):48-49
2003年12月.欧盟对中国的短纤产品进行反倾销,并以美国作为替代国计算倾销幅度.中国企业连连喊冤.大呼不公.可是等到让他们指出自己认为谁是合理的替代国时。这些企业又哑口无言.追悔莫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