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城市郊区化与“新都市主义”理念的未来吸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一个城市的发展同时受到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导致发展过程呈现阶段性现象(Hall1984)。郊区化就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与相对集中以后的一个离心分散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外迁。理论界一般认为有狭义郊区化和广义郊区化之分。狭义郊区化认为只有中心区的人口和功能外迁引起的郊区化,并且这种郊区化导致了中心区的停滞或衰退,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郊区化。广义郊区化认为只要城市中心区人口和部分职能向城市郊区迁移就是郊区化,它不涉及中心区是否停滞或衰退。本文采用的广义郊区化概念。  相似文献   

2.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论文从美国城市郊区化出发,结合已有的郊区化理论成果,从发生的时间、郊区化的范围、产生的效果及动力机制比较中美郊区化的异同,指出中国人从未有过反城市的传统、中美文化理念上的差异、政府决策行为和政策法规的差异,导致中国政府没有实施推动郊区化发展的政策。最后指出其对中国城乡建设的启示,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城市郊区化发展的由来 城市的郊区化发展,是城市在一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地域扩张、社会演进、经济整合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存在形态.城市的工业化和不科学的现代化发展所产生的严重的城市病,包括交通极度拥挤、环境日趋恶化、居住空间和卫生条件不如人意、社会矛盾加剧、犯罪率提高等.这一切诱导和迫使人们设法到城市的郊区寻找一片能够躲避城市病的净土作为自身的庇护之地.  相似文献   

4.
五年前,我提出一个判断:上海城市发展正进入一个“后建设”的新时期。“后建设”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城市建设;二是指重在环境与功能开发与完善时期的城市建设;三是指现代城市理念再思考的“元建设(metaconstruction)”意义上的城市建设。有关城市功能与城市精神问题的提出也包含了上述三层意义上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郊区化(Suburbanization)是指随着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人口、产业、就业和住宅等逐渐由中心城区向郊外扩展和迁移的分散化发展过程,其实质,是社会经济要素由中心城区向郊区的离心拓展扩散。由于人口的分散与集中是乡村与城市的突出标志,因而人们通常把人口作为郊区化的首要标志;实际上,郊区化发展的标志还有产业.城市重大功能设施、科技、教育、商贸、住宅和旅游等其它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用生态理念重新设计未来的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社会模式,城市里的高楼、汽车、工业污染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未来城市如何设计,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我们应该抛弃被经济利益扭曲的市场信号。以生态平衡为原则,把生态理念融入到经济决策之中,让我们的城市不是为汽车所设计,而是为未来的生态平衡所设计,按照生态平衡的模式建设我们新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以房地产热为代表的经济结构性过热的背后,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经营这一新理念的误解和误用,形成所谓“城市经营”的风潮;地方企业(尤其国企)和银行(尤其国有银行)为其推波助澜,土地作为直接载体和最重要工具,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8.
记者:进入21世纪,上海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高潮: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生态环境高标准建设力度加大,城市旧区改造再度推进……而2010年世博会的申办成功,又对上海的城市管理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请问,您对此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9.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过程中,郊区化趋势非常明显。英、美、澳、日四个发达国家分布雀文化背景不同的四个大陆,其城市化进程的模式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后城市化阶段表现出的特点更加鲜明。对比分析发现,四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政府政策、城乡关系、不同规模的城市所起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英、澳、日等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在投资、规划以及法律建设等方面的介入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美国则是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的城市化模式。发达国家取得的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的城市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虽说广州的高速城市化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经济成就的推动,但广州城市郊区化仍经历了以行政指令为主导的时期、以产业调整和旧城改造为主导的时期,以及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时期,由此形成了有差异的城市化格局,并得出经验:一、郊区新城建设与市中心旧城改造同步进行;二、人口郊区化与工业郊区化先行,商业郊区化与办公郊区化跟上;三、城市郊区化是政府与市场双重作用选择的结果;四、城市郊区化的前阶段离不开政策和制度层面,后阶段必须得力于物质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的劳动力新移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中,有关对中国城市农民工的理解多半是放在“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人口”、“外来人口”等既有的框架内来进行探讨与解释的,其政策的落脚点和解释的出发点都放在“外来”和“流动”上。如果说这些农民工在20世纪80年代进城的初期,其特征多半是流动人口或外来人口,还可以理解,那么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那些已经生活在城市数年甚至10多年的农民工,难道还是城市的“流动人口”?他们是否有长期移居城市的愿望与期待?  相似文献   

12.
由国家科技部、上海世博会执委会、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以及无锡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主题论坛前不久在无锡举行. 自人类创造城市以来,城市的发展与科技的创新始终相互促进、互为依托,历届世博会更是各国最新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上海世博会将秉承世博会的传统,贯穿人、城市与地球和谐共处的理念,汇聚全球科技,集中人类智慧,共同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塑造城市精神,再创上海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著名学者斯宾格勒说:“将一个城市和一座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内在气质和根本价值追求,是内化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哲学法则,是体现城市独特风格的显著符号,是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抽象理念。因此,城市精神在本质上来说,就是城市的文化精神,亦即城市的传统。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产生过无数的城市,但真正令人难忘的是那些拥有独特文化精神的城市;也许城市本身已荡然不存,但城市精神却历久不衰。塑造城市精神,必须始终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相似文献   

14.
上海是国内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十一五"以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产业强镇促转型,确立了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二是多管齐下促增收,大力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三是产权改革探新路,大力探索"两个流转、一个置换、一个推进";四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谱新篇,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险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城市的兴替,说法向来纷纭。经济学家说,新城市的生命之光,其世系往往绵延几千年,可溯向埃及、印度、美索布达米亚甚至更古远的先辈城市,而她们无一不依河而兴。考古学家说,一旦人类在一地定居,其余的事便紧随而至。社会学家则认为,在城市生产性的空间化进程中,社会生活既被塑造,又得以物质性地呈现。建筑师说,引水筑路而来的城市,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在不断协调后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