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政策是民族地区政府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性安排,是民族地区政府文化产业发展意志和理念的集中反映.民族地区应按照效率、公平、符合客观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等原则,根据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选择文化产业的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标以及政策工具,构建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下,文化产业化运作已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方式之一,亦是提升黑龙江省文化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为此必须拓宽以旅游、休闲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化途径,打造特色旅游知名品牌,变"粗放型"开发为"集约型"开发,同时还必须民族文化特质可持续发展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土地征收涉及行政征收权的正当行使和被征地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土地征收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并且要有完善的程序制约。"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核心要件,建立"公共利益"界定和审查机制对规范土地征收意义重大。现有土地征收程序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被征地者参与并影响土地征收程序保障不力,土地征收程序缺乏事后行政或司法审查监督,建立被征地者有效参与、司法审查监督的土地征收程序是预防和解决土地征收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其中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经纪业,为文化市场的经营主体服务。文化经纪作为文化市场的一种中介机构,其自身也是一种文化产业,它不仅将产生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其对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所起的作用以及将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5.
区域文化产业的渝东南民族文化产业市场,迄今为止处于开拓阶段,文化事业的体制机制管辖下,直接面对的却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区域民族文化品牌开发,当下市场化的规律认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前提;重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渝东南,具有先天的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区域民族文化品牌开发,依托资源、"政府主导模式"的选择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广西省的全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由此可知广西富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根据相关统计可知,广西的文化产业规模较小,局限性较大.为了突出广西的民族文化特征以及发展广西的文化产业,本文将根据现阶段的市场发展、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探讨,并提出几点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以便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宝华  郭英 《当代经济》2007,(12):66-67
民族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粗放到集约,由分散到规模的渐近路径.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经历了由低层次的初级利用到高层次的综合提炼,包括工艺品、民族风情与风俗、旅游、民族文化汇展、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由单一化发展为多元化,形成由国家财政、地方政府、民间资金组成的综合体.文化产业的受益主体由部分逐渐扩大为整体,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必定是国家、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潘林 《大陆桥视野》2012,(14):127-128
随着和平与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文化软实力成为各国提升本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简单介绍了新疆民族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然性,并据此提出新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已然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青海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具有较为丰富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但随着文化产业的逐步成熟,以及新形势下环境的变化,也显现出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产业融资难和人才匮乏等问题.本文对青海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发掘原生态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增强电子商务在民族文化产业中的应用;注重人才引进、加大开发力度等建议,以助推青海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静  顾江 《经济管理》2007,(21):62-65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现象不断加剧,新一轮世界文化产业的“瓜分浪潮”已经开始,而文化产业的竞争关乎文化融合和民族精神。“酒香也怕巷子深”,尽快占领文化产业的制高点,捍卫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已刻不容缓。如何使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面向国际,走向世界,使我国民族文化产业既保持中国民族特色,又为世界人民所接受、所喜爱,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民族文化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特色推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各地区发展状态不均衡。虽然,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绚丽多彩,但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经营性开发的产业发展比较落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偏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演艺业、工艺美术业及会展业发展初具规模,并探索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方式,但产业化的发展却出现了扭曲或忽略民族文化精神价值的经营运作形态,短期的经济利益会使得文化产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总体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处于随意发展状态,缺乏鲜明民族特色的发展重点引导,也没有形成突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由此,我国文化产业新的发展阶段,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运用文化生态观引导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确定特色推进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成长与发展,寻求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推动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贵州民族文化产业特色发展道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芸 《当代经济》2010,(15):78-79
贵州省文化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仍处在起步、探索和培育的初级发展阶段,有许多重大问题亟待深入研究.贵州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以民族地域文化为鲜明特色,将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引擎.结合贵州实际情况,本文围绕品牌、资本、市场等核心要素,展开贵州省民族文化产业特色发展道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中国兴起之后,该产业结合了文化与创意,逐渐成为如今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发育水平目前在一定程度之上也能作为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指标,在我国民族文化产业还未成型的时候,日本文化产业的腾飞对中国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对中国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内蒙古文化产业园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煜 《经济研究导刊》2011,(36):194-196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十二五"期间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我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各类综合配套措施,其中从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我区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进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在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度上实现突破,加快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仍是一条加快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内蒙古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反倾销措施是一种旨在保护国内产业的贸易救济手段.从经济学分析的角度看,征收反倾销税能给进口国政府及生产者带来收益,而减少给消费者(包括工业用户)带来的收益.也就是说,反倾销措施可能符合公共利益或减少公共利益.可以其他国家的立法和实践为借鉴,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利益审查制度,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本国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7.
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经过近20年的互动发展,两个产业均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当前,云南省正处在旅游产业"二次创业"和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对今后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的区域布局给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丰富独特的民族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政策的保驾护航。政府的产业政策对文化资本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百色民族文化资本化政策存在操作性不强、执行力较差;政策相对滞后;对民族文化产业的保护、扶持不够;缺乏对民族文化主体利益的保护等问题。百色必须加强政策创新,科学制定民族文化资本化政策,合理调整财政政策,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等,实现百色民族文化资本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创新是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从总体上来看,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政策创新是相对比较滞后的,这主要体现在政策创新的体制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实效性上的缺失.其原因主要是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政策的不成熟、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政策认识上的偏差、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政策体制的缺陷以及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政策科学性和民主性不强.为此,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政策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王爽 《经济研究导刊》2011,(17):182-183
强制拆迁与拆迁后的补偿和安置所产生的利益冲突,一直是我国城市拆迁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以往实践中对"公共利益"界定不清,导致行政权力的滥用,"官商合谋"、征收与商业开发征收混为一谈的拆迁模式,使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受到威胁,得不到公平公正的保护。已于2011年1月2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虽然对"公共利益"有了明确的界定,但是,现行拆迁制度并不会因一部法律的出台结束暴力对抗,只有真正地实现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才会真正地解决拆迁与补偿安置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