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要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中心,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和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全力服务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左权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体系建设、能力建设、执法行为、执法监督日益规范,执法能力得到提升,执法效果明显增强,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自忠 《发展》2015,(1):55+57
张掖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在农业发展中也面临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等突出问题。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张掖市总结推广甘州区前进村"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四化"村模式,探索建设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综合试验示范区,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个富有张掖区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业。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本文从推进莆田农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出发,分析了目前莆田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探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举措,为莆田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概述 "九五"期间(1996-2000年)我国农业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农业常规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结合,推进农业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在农作物育种、畜禽育种及饲养、生物兽药和农药研制、土壤监测、农业科技网络建设、农业专家系统建设等方面获得明显进展,同时,更加注重农业生态环境和农牧资源综合利用.为"十五"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科技园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新型农业发展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以高新技术示范、科技成果产业化与示范应用为主要内容,对推动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产生了巨大作用。200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肯定了各地农业科技园区的实践成果,明确指出"要抓紧建设科学园区,并制定扶持政策"。2001年,全国农业科技大会将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的具体要求.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按照"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实服务业"的要求,优化结构、提升层次,这为做好浙江农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必须坚持以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经济生态化为路径,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做优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发展层次,逐步实现从大宗农业向精品农业、粗放农业向精致农业、自然农业向精准农业转变,着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农发行作为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必须按照中央"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刘艳 《改革与战略》2007,(4):110-112
都市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农业.以广州都市农业的发展为例,主要说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怎么干、谁来干和干什么"三大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从而增强都市农业协调城乡发展、缓解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持之间矛盾的作用,最终完成广州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成为来农业发展的重心,在新媒体时代,现代农业继续进行互联网转型,文章中提出了"互联网+农业"的新型的销售模式,将"新"零售模式实践、生态农业产业振"兴"、精准扶贫"愿"景这三方面相结合,在健康中国背景下绿色农产品新零售模式建设下建成虚拟种植系统、智慧物流体系、绿色生态农场与社区讨论四大板块,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黄明朗 《宁波通讯》2007,(12):43-43
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生产发展为先导,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创意农业则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创意",通俗些说就是好"点子"、好"主意"。要以创意为理念、以文化  相似文献   

11.
论发展“三农”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慧  刘小蓓 《特区经济》2011,(4):185-18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发展"三农"旅游,即农业、农村、农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应重视"三农"旅游,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产品,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开拓农村旅游市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一、集体统一经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如何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早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就指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 《北方经济》2006,(19):75-7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还是适应日益提高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和新环境下日渐强烈的农业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因此,发展循环农业需要协同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的力量着重解决农村能源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打响"四张名片"、重点建设"六大特色农业"、精心打造"一批优势产业",用城乡统筹统领农业,用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用市场理念经营农业,用新型农户发展农业,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产业化经营,着力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云南农业发展水平,为实现全省跨越发展奠定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省,研究其生态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立足于生态文明的视角,结合四川省农业的发展现状,从生态农业的本质出发,对四川省建设生态农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农业主体经营意识生态化"、"农业技术生态化"和"农业经济生态化"三方面的措施,以推动四川省走出一条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统一发展的"绿色农业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6.
八方寄语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如果农业现代化搞不上去,不仅会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势必会拖工业化、城镇化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后腿。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一定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为农业"强筋健骨",让农民以"农"致富。  相似文献   

17.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着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程度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程度。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提出了一系列重基础、管长远、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并明确提出"要面向产业需求,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  相似文献   

18.
依托北京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与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要求,密云农业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打造"绿色国际休闲之都",通过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完善经营主体形式、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等手段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休闲文化型、产业带动型两种模式实现农业园区化建设,依靠产品认证、基地建设及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进而提出"三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与经济社会紧密关联。2006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进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十一五"期间中央将继续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更加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加大农业  相似文献   

20.
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建设"生态唐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现代化农业与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