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开放资本市场与国家金融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其资本市场一定要开放。资本市场一开放,将对该国的金融安全产生威胁。资本市场开放使国家减弱了对汇率、利率的调节能力。我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人民币汇率稳定,证券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但目前,我国在资本市场抗冲击能力上仍存在不少问题。要提高资本市场抗冲击能力,就要选择有限制的直接开放模式。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已经并将进一步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正负效应,适度金融开放,保证金融安全,将我国的金融业逐步纳入世界经济轨道。  相似文献   

3.
金融开放是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中各国的必然选择。中国金融开放二十余年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入世以来,金融开放进入实质性阶段,尤其在当前的“后过渡期”内我们面临更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2005年11月7日央行首次发布《金融稳定报告,》我国“后过渡期”内金融开放将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为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取向。文章将从金融开放的内涵探讨出发,对中国金融开放的历史阶段及其开放成果进行回顾,最后对我国入世“后过渡期”内金融开放的走势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狼来了,中资银行吓跑了吗?今年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一年,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履行加入WTO承诺,银行业的开放步伐越来越大,在不久的将来,国内金融市场将向所有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中国的银行在入世后,将丧失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其利润部分也会大大缩小。”这是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布鲁斯-莫里当初就中国入世对金融业的影响所作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刘小明  李成 《经济学家》2005,(6):109-116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不断发展背景下.通过对新加坡、墨西哥和泰国金融开放实践的比较分析,从中得到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从经济学视角解释了金融开放的影响,面对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开放,我国既要抓住金融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快金融的国际化发展增强金融竞争内,同时需要严格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6.
银行业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维安 《财经研究》2003,29(12):25-31,38
本文在总结入世一年多来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新进展的基础上,从金融开放度、金融竞争度、金融冲击度三方面理论与实证分析了银行业开放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并就银行业开放提出相应的金融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金融业将在2006年对外全面开放,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品种单一,结构与功能很不完善,金融业务基本停留在传统业务上,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研究和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特别是防范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我国加入 WTO,国外金融业将逐渐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为了确保民族金融业安全,首先应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其次要审慎部署开放步伐,并且要加强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和监管  相似文献   

9.
欧阳琦 《经济管理》2003,(23):88-92
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是国际金融发展的一种趋势,加入WTO以后,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将适用于我国,我国的金融业也将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资银行较外资银行原有的竞争优势将会丧失。本论文试图从中资银行本身存在的导致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入手,分析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差距,论述短期内外资银行进入会给中资银行带来的冲击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为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制度安排、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的创新活动,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金融发展史实质上是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受经济体制的影响、金融改革滞后的约束以及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充分和技术进步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我国金融创新速度相对落后,但入世后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为金融创新及金融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加快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深化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必将推动我国的金融深化和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怡德 《经济管理》2001,(16):76-79
我国开放资本市场已提上议事日程,从利率、国内投资环境、国内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预期等角度分析,开放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现实因素,我国开放资本市场的时机尚不成熟。建议我国在开放资本市场前要为居高不下的居民储蓄存款找到出路。以住房市场为经济增长点,着重发展国内经济,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提高我国长期资本的吸引力,以保证资本市场开放后人民币汇率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2.
金融崛起对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前中国曾经是一个缺少外汇和资本的金融弱国,3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外金融大国。中国对外金融实力具体表现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国和全球第二大对外债权国。本文将探讨我国金融实力变化对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策略和政策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金融崛起不仅加快了资本项目开放的速度,而且改变了资本项目开放的重点和结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加入WTO尘埃落定,我国将融入世界统一的大市场之中,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也将融为一体,这不仅给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大好机遇,同时,我国必须履行入世承诺,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取消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限制等,这无疑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1.入世将使我国银行业面临强劲的国际竞争压力。第一,外资银行资本充足。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而我国商业银行普遍不能达标。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将极大地影响自身的竞争力。第二,外资银行规模庞大,资金雄厚,…  相似文献   

14.
金融开放次序与金融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金融开放次序作为金融开放的核心问题之一,金融开放次序的不同选择对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波动,乃至金融危机的发生产生了重  相似文献   

15.
郑彤  穆艳 《经济视角》2003,(12):24-26
逐步扩大金融开放,并最终融人全球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使我国继续获得在吸引外资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收益,也有助于加快国内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不过同时也应看到,由于一体化是以全方位的高度开放为前提的,这一过程必然会使我国的银行等相关行业在国内金融市场中面临更激烈的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正面临一个更加开放的经济格局。各国纷纷解除金融限制,开放金融市场,以期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中国的金融业也面临着对外开放的问题,在开放过程中,也面临着收益与风险的选择。本文介绍了我国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缓解金融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将新贸易理论的技术效应、规模经济、产业转移一起视为我国现阶段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渠道,计量发现仅有产业转移渠道在我国的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中起到显著正向作用;规模效应仅与贸易开放有显著正向互动;技术效应则仅与贸易开放存在反向互动,亦不能担当两者互动的中介作用。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的方差分解发现产业转移在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方差波动的解释能力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大于技术效应和规模效益之和。  相似文献   

18.
资本账户开放具有利益与风险的两面性。在当前现实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权衡利弊的结果必然利小于弊的,因为风险对我们带来的可能是致命的打击。而资本账户开放在我国又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于是,逐步建立开放利益最大化同时开放成本最小化的最优制度安排,则成为决定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时机选择乃至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业都先后在经济开放中,发生了银行危机、货币危机等金融危机事件,尤其是银行危机给这些国家造成了沉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全面开放阶段,如何在开放进程中保持我国银行稳定,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的一项战略性课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金融服务对外承诺开放的日益临近(2006年底完全开放),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还将影响我国的金融安全。从西方金融中介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来看,中介与市场之间的功能边界已越来越模糊、钝化,这为双方互相铆合走向混业经营提供了新的可能路径和平台。我们似乎从中可以找到以资借鉴的东西,来指导国有银行的改革,实行混业经营,取得改革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