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会计信息失真存在国际化、历史性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当前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国内外一些典型的例子,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几个重要原因:1、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2、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存在时滞.3、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4、会计事项的不确定性.5、部分会计人员缺欠会计职业道德.最后简要地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2.
加强会计诚信教育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英 《经济师》2007,(8):169-170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问题日益严重,会计业的诚信已被广泛关注。文章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表现谈起,就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展开论述,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曹建晋 《经济师》2007,(2):158-158
将会计信息失真分成三大类,并根据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作了分析,指出会计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和人为因素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在完善会计法规和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曹建晋 《经济师》2006,(7):210-211
将会计信息失真分成三大类.并根据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作了分析.指出会计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和人为因素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在完善会计法规和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谈高等院校的会计信息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影响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预算执行,影响国家通过财政预算对教育经费的控制;本文通过对高等院校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找出其造成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原因,以此为依据,从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内部制度建设、营造良好会计环境等方面,提出防范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丽娟 《时代经贸》2009,(4):117-120
会计信息失真表现为会计凭证提供的信息失真、会计帐簿生成的信息失真、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失真等几种情形,无论对国家财政收入、社会经济秩序、相关会计主体,还是对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都会带来巨大的危害。会计信息失真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制度性失真、行为性失真、违规性失真。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从源头入手,针对失真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7.
白秀英  张小明 《经济论坛》2011,(11):196-199,20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作用日益重要,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本文将博弈论引入到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中,通过利用博弈论的原理探讨会计博弈的产生根源、种类及博弈过程,最后提出了相关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1 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之所以客观存在,其原因就在于会计规则制定者将自生自发的会计域秩序转变为会计规则的过程中存在偏差。这种偏差主要是由知识的相对性和人的有限认知理性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邱滢  叶秋 《经济师》2002,(10):181-182
经济发展与会计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个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是落后的 ,反过来 ,也没有一个会计落后的国家经济能够发达。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的今天 ,会计信息失真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危害之大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然后提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对会计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健全制度法规,完善监督职能;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1.
If cumulativeness is one feature of knowledge as economic good [Foray, D. 2006. The Economics of Knowledge.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one may wonder why knowledge produced in a given sector does not result in several applications thorough the whole economy.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knowledge that helps a given piece of knowledge to overcome sectorial silos and become more transversal. Here, focusing on Drones, patents analysis reveals how different technical systems use or do not use the same knowledge to solve identical issues or needs. This paper offers three major advantages. First, it allows distinguishing between component knowledge linked with technological bricks and architectural knowledge linked with system integration. Second, it opens new possibilities to measure the transversality of knowledge or its duality (beyond the debates in defense economics). And finally, it offers the opportunity to empirically analyse duality using patent databases.  相似文献   

12.
张涛 《经济经纬》2005,(3):154-156
经济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体系中的一种,是指由经济法调整而产生的经济有机体整体(通常以国家的各种机关为代表)与功能个体(通常指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或组织)及功能个体相互间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显著特性是:二元结构及二重性。二元结构是指,经济法律关系是由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权利义务体系构成:其一是,作为社会经济整体代表的经济机关在经济法律活动中形成的权利义务体系;其二是,作为经济功能个体的权利义务体系。二重性是指,经济法主体的同一行为,因其角色二重性,同时处于两重法律关系中,有两重不同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13.
Although some research has already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penditure elasticities of leisure demand, some shortcomings with regard to the content and the underlying theoretical model as well as the applied methods exist. This article aims at avoiding these problems to provide consistent derivatives of leisure service expenditure elasticities. Therefore, a regular demand system is derived from microeconomic duality theory. To implement leisure specific demand factors (i.e. demand- and supply-based sports and recreational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sports and recreational preferences) while still being consistent with neoclassical demand theory, the basic model is extended by applying the demographic translation framework. Data of the continuous household budget survey (n?=?7724) from Germany is us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derived demand system. It is shown how sensitive the results are depending on the applied (censored) regression model: 16 out of 18 analysed services are indicated as luxury good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Tobit model type I but as necessitie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Tobit model type II. Possible im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多的会计选择空间,诱发了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动机。本文以新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分类为例,结合2007~200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安排对管理层机会主义会计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控股和两职合一的公司更倾向于机会主义会计选择,独立董事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机会主义会计选择显著负相关。并且,独立董事和股权激励制度对管理层机会主义会计行为的约束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本研究丰富了会计选择的研究文献,有助于监管部门了解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及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虚实二重性分析的房地产理论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仅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研究房地产的经济理论已经不能完全诠释当今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现实。通过对房地产从虚拟经济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房地产具有实体资产和虚拟资产二重属性。正是房地产的这种特性决定了房地产具有稳定经济的职能,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在房地产虚实二重性的基础上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6.
投入产出方法作为一种经验研究方法被大量用于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但是模型假定与方法性质的理解却是合理使用投入产出方法的前提。投入产出模型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以生产为中心、结构性和方法的系统性。投入产出需求拉动的数量模型和成本推动的价格模型构成了其核心分析框架,两类模型都是以生产为中心;数量模型和价格模型所体现的产业间相互影响不仅包括直接联系,也包括间接联系,从而具有结构性特征。从系统性来看,这一分析框架以生产为核心形成模型的内生边界,并可以进一步对内生边界和概念进行调整;此外,通过引入分配系数建立供给驱动模型,以及与优化模型相结合扩展为广义投入产出模型体系,构成系统性的分析框架。为此,本文从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性质出发,对投入产出方法结构性的内涵、模型系统内生边界的划分和调整、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模型体系的对称性,以及广义投入产出体系的对偶性等若干基本问题展开充分讨论,由此提出笔者对投入产出方法性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李洁慧 《经济管理》2007,(22):59-63
会计国际协调是国内外会计界近年来讨论较多的重大课题。就会计国际化发展现状而言,研究“协调化”是必然的选择。会计协调的本质含义应该是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构成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系统协调,从而产生可比的,进而决策有用或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本文通过分析欧盟会计政策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现阶段会计国际化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思考,探索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会计国际化路径,谋求有效推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肖体仁 《时代经贸》2007,5(8X):110-111
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界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把会计信息失真分为客观性失真和主观性失真。由此,分别对会计信息客观性失真和主观性失真的原因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探询相关的对策建议,这对当前的会计实践和经济建设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下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已有低碳经济概念并扩大了其内涵,并以此为基础着重介绍了低碳经济下对经济增长的评价,提出并分析了以低消耗和技术进步为条件的经济增长的评价标准,最后指出如何实现低碳经济下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利用社会审计系统的经验数据,在分析社会审计系统弹性生成的主要要素对系统弹性影响的基础上,检验不同类型、不同系统弹性水平的社会审计主体系统弹性的市场表征,以期为社会审计系统弹性的生成机理分析提供经验证据支持的同时,进一步分析和验证系统弹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