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十一五”规划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筹措和有效使用资金,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合理投放与有效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教育——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是一个社会、自然和人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农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唯物辩证法关于整体性和全面性理论要求,应该把发展农村教育放在关键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十六届五中全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响亮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时代命题,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4.
卢翔  韩江波 《经济师》2009,(5):12-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在实行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它不仅是新时期城乡由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小康目标和国家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关系到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及社会能否协调统一。从新型工业化的视角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利用新型工业化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两大理念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的成就,农村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然而在农村、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偏远地区邪教依然存在,并影响着、腐蚀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邪教的存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邪教对新农村建设的危害性,应该研究和认识在新形势下农村反邪教的特点和重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彻底战胜邪教。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玉枝 《经济师》2006,(9):248-24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概念,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新理念,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举措。文章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如下观点: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二要突出发展的关键,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是按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实现农村的经济繁荣、制度完善、环境优美和谐。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教育公平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制约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瓶颈,影响着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因此,主要分析探讨农村教育目标、教育投入、教育师资等方面的教育公平现状及理论对策,切实实现农村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推进。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正在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政治文明的助推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为社会建设提供着精神动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的发展水平、繁荣程度影响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以人为本”理念的角度,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疆的观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韩俊 《宏观经济研究》2006,(3):13-17,48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十一五”规划《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在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内,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的问题是“钱从哪来”。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相当完备的情况下,政治文化体系的建设就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谐的政治文化是与和谐的经济政治制度紧密相连的,如果没有政治文化的持续发展和创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水土保持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已经显而易见。如何突出国策地位,发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根本所在就是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而水土生态环境建设在心农村建设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总目标、总要求。具体说来,包括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深化农村改革等有关内容。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一、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农村现状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全面、系统和完整的,即(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3)“五个坚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宪法规定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4)“五要五不要”。要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协商,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5…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素琴 《经济论坛》2007,(1):122-124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安排,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具体规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这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文明,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构建和谐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贯彻保障权益、尊重意愿、满足需求、激励士气、自我管理五项原则.必须体现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环境和入的和谐共处的发展观。本文在深入分析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我国和谐新农村的具体思路、建设内容、指导原则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项单纯的工作,而是涉及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一项系统工程。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仅仅是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总体要求。具体目标、标准和工作措施都没有确定,在当前各地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步骤,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既不在一个起点上,也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水平。但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必须找准切入点,使工作具体化并具有可操作性。为此,我们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研究制定…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目标在于通过培育“新产业、新设施、新组织、新制度、新风貌、新农民”,使农民作为平等国民,分享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成果,实现城乡一体化。到底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20字方针”提出了指导性思路,其中必须强化产业支撑成为一项突出战略。因此,我们试图结合我国浙江义乌地区的成功经验,探索构建农村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经济视角》2006,(5):46-4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加以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出发,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做出的战略决策,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任务十分艰巨,要完成这一历史性重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搞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