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好政府主义”提出的背景和“好政府主义”的内容,对胡适的好政府主义做出了评价。指出其对国情的分析有一定局限性,思想过于抽象,内容较为保守。  相似文献   

2.
张岸 《改革与开放》2013,(20):72-74,76
与"科学方法论"相对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学说是一种现代的产物,从纯理论上说,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最终确立主要得益于莱布尼茨、休谟、康德和韦伯等哲学家以及实证主义和新康德主义两大哲学思潮,莱布尼茨和休谟对不同真理和知识所作的区分,休谟和康德对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自然领域和自由领域所作的著名的勘定,是为社会科学方法论之源起,康德之后,实证主义和新康德主义哲学家从不同的哲学观念和研究进路进一步推进了方法论的研究,奠定了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此后,德国哲学家韦伯在前贤的基础上对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使得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得以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提出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整个世界的科学方法论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实证主义造成了最直接的冲击,至今仍有学者研究和思考两种方法论的关系。在诸多的学科中,尤以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最为显著。文章在简要介绍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了解证伪主义被运用到经济学的发展经历,并对经济学方法论产生影响的这一过程中获得对我国经济研究及经济学方法论发展的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4.
解释主义在市场营销的方法论研究,是1980年代在欧美以及日本分析享乐性消费时被导入的。解释主义方法论源于传统的解释主义,认为市场是社会构建物,这与实证主义认为市场是纯粹客观的对象物持相反的哲学思辨。实证主义强调客观法则的发现和适用,而解释主义强调理解、解释、构建。在日本,解释主义方法论被应用于消费者行为分析、需求分析、样本选择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5.
环境法律作为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法律规范,同传统的法律规范之间在法律性质、调整对象、运用的法律方法上有诸多的不同。本文试图从法律方法的角度论证环境法所运用的整体主义方法论。整体主义方法论以集体作为研究的基点,通过群体行动的分析来说明该学科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内容。而环境法律是以整个自然环境为基点,以代表集体利益的国家机构或者国家机构的行动为基础的。这正是环境法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契合。  相似文献   

6.
乔静 《理论观察》2005,(6):71-73
八十多年前发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一次重大论战。在这次论战中,针对胡适提出的“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改艮主义主张,李大钊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义义原理,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正确阐述了“问题”与“主义”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整体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体现在诸多哲学著作与哲学家的思想当中.它强调社会的作用,要求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乃至为之作出牺牲,本文主要通过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的著作分析,对整体主义方法论进行简单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国外新区域主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顺洪 《特区经济》2008,(2):278-280
"新区域主义"不同于"旧区域主义",有它独特的成因、特征,所以不能用原有分析"旧区域主义"的方法来分析"新区域主义"。运用新增长理论和政治经济学进行分析是现今两个重要的方法,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关系一直是学界的热点问题。运用新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无论是在福利效果还是在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关系等方面,都与以往有所差异。文章最后是对现有新区域主义研究的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9.
文章收集和整理2000年至2011年《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五个顶级经济学期刊发表的8034篇论文数据,研究编辑部是否存在"裙带主义"、"精英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偏好行为。发现在论文发表过程中,无论是总引用数据,还是年度引用数据的回归显示:偏爱985高校和男性第一作者的"精英主义"和"性别主义",都没有得到证据支持。从每年引用的层面看,中国五大期刊均没有表现出编辑部偏爱本单位作者的"裙带主义"的证据。从论文排序的角度看,文章发现对于总引用和年度引用样本的检验,都不支持存在编辑关于排序的三种偏爱行为。在进一步考虑了名校效应之后,文章发现五大期刊在发表过程中仅有个别期刊在样本期内存在显著的"裙带主义"偏爱现象。  相似文献   

10.
陈萌 《魅力中国》2014,(1):284-284
新制度主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政治学方法论流派,它是由经济学中引入的。制度主义者认为个体“表达出来的”偏好和“真正的”偏好有区分,其变量就是“制度”因素。这里的“制度”事实上是个体内化的惯性观念,这一点是与旧有制度主义中“制度”的根本差别,后者的“制度”指的是由宪法和法条保障建立起来的实体性制度。本文拟就对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中制度变迁理论模型里的“路径依赖”概念作一案例分析,来考察新制度主义这一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广东省民意调查的初步结论,本文通过解析社会转型过程的社会选择理论性质,论证了:由于社会转型是一个包含政治、经济与文化等综合因素的社会过程,传统经济学的理性逻辑与各种精英主义的方法论,存在着致命的理论缺陷;这使得民意及其调查的信息,作为一种社会理性对话的"呼声",对于当下的广东乃至中国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是实现哈贝马斯意义上"理性交往行动"的重要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1977年出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一书构成了新自由制度主义兴起的理论基石,以罗伯特·基欧汉为代表的新自由制度主义被称为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主流理论之一,新自由制度主义也在理论上发展成自由主义各流派中最具系统的体系.基欧汉这一开创性成就主要归功于他把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研究范式和具体分析方法的完美整合,从而使新自由制度主义具有严谨、理性的科学美.本文试以方法论为视角对<权力与相互依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里格斯行政生态学思想摆脱了只在系统内部研究行政管理的窠臼,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行政与行政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使行政生态学成为一门新的系统学科。但是,里格斯将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向行政学渗透,更为重要的是方法论层面的意义。里格斯行政生态学以“生态人”作为其方法论的逻辑起点.并预设了整体主义的本体论.在此基础上运用整体主义的方法对三大行政模式.特别是对过渡社会公共行政进行分析,正确地指出了行政系统不可简单化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区域间主义是指不同国际区域或次区域之间制度化的关系。它是国家和区域组织等行为体对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一种积极反应,其主要功能包括权力平衡、认同强化、制度建设、利益共享等。区域间主义实践既有综合性、多元性、开放性、多轨性等共性,也有由"欧盟模式"、"东盟模式"、"美国模式"和"中国模式"等表现出的个性。理论与实证结合的综合研究将是区域间主义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5.
区域间主义是指不同国际区域或次区域之间制度化的关系。它是国家和区域组织等行为体对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一种积极反应,其主要功能包括权力平衡、认同强化、制度建设、利益共享等。区域间主义实践既有综合性、多元性、开放性、多轨性等共性,也有由"欧盟模式"、"东盟模式"、"美国模式"和"中国模式"等表现出的个性。理论与实证结合的综合研究将是区域间主义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共和主义的两大分支——新雅典共和主义和新罗马共和主义都对"公民参与"持积极态度。但由于二者自由观的差异,前者较为保守,后者更为激进。"公民参与"在规范意义上遭受的质疑反映出新共和主义面临的挑战,其实质是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在当代西方社会仍具有较强生命力。新共和主义试图与自由主义并驾齐驱,在其理论构建上尚须完善。  相似文献   

17.
西方政治学的进步与方法论的发展紧密相关,行为主义政治学体现了政治学研究科学化的倾向,理性选择理论将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政治分析,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批判地借鉴了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理论,强调制度研究的重要价值,凸显了政治学的学术性与实践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天下体系的一个简要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试图论证,天下观点是中国政治思想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它意味着一种中国式的兼容普遍主义,这是比温特所谓的西方政治的"三种文化"更有潜力解决冲突问题的"第四种文化"。与此相关,以关系为分析单位的中国存在论为兼容普遍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要素主义和素质教育,因为"素"字,使这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了-起.要素主义所倡导的"基础性"就是今天推进课程改革,完善素质教育的最好方式.本文从要素主义的产生、发展历程、主体内容和后人评述四个方面对要素主义进行梳理,力求找到"教育自我保存功能"的支点和学习者对教育可以信赖的"脉络".从而在纷杂的教育理论中找到目前教育中值得去相信和延续的东丙.  相似文献   

20.
作者试图论证,天下观点是中国政治思想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它意味着一种中国式的兼容普遍主义,这是比温特所谓的西方政治的"三种文化"更有潜力解决冲突问题的"第四种文化"。与此相关,以关系为分析单位的中国存在论为兼容普遍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