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深圳是一个保险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母梓睿身边也有很多保险代理人,然而他似乎并没有受到保险氛围的影响,在代理人眼中,他是属于那种难攻的“顽固派”。他为什么一直没有给自己买份保险呢?他到底是如何看待保险呢?从他的谈话来看,他对保险并不是完全排斥的。  相似文献   

2.
核心问题:连续做了三年多的保险,忽然觉得很累,而且热情一天天在减退,“疲劳期”是保险事业的又一个十字路口,我应该如何去应对?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习惯选“苗”不选“树”,挖掘“早期人才”,就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选才。国内许多公司对选用优秀的应肩大学毕业生也很重视,但如何去培养他们,并不是每个公司都做得很好。  相似文献   

4.
近日,陪一个朋友去看病,在朋友去注射室打针的时候,我帮忙去拿药,拿在手里的药方引起了我的思考:医生在检查之后开的药方,往往都是独一无二的处方。也就是说,你只能按照医生开的处方去抓药,而不得随意对处方进行更改;在吃药的时候,你也必须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那么给客户做保险计划书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和医生开的处方一样呢?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保险的需求呢?  相似文献   

5.
《中外企业文化》2007,(10):77-80
核心问题:如何提高回访质量?如何通过回访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当事人:谭微,某保险公司代理人,半年前进入保险行业。 疑难陈述:我进入保险行业半年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帮助,业绩有很大的提升。然而,我发现在保险行业并不是卖出了保险,所有的工作就结束了,你卖出的保险越多,你的工作将会越多、越复杂,因为后续的服务还有很多很多,客户回访就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知道,做好客户服务是做好保险销售的根本,而客户回访是客户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我发现,当客户在我这里投保后,我却不知道如何与客户交往下去,回访的时候也不知道从何下手,以什么样的话题切入。越多客户在我这里买保险,我就越担心客户回访做的不好。我该怎么办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如今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还不如专科、技校毕业生容易?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为什么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工资会越来越低……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采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观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外企业文化》2007,(9):77-80
核心问题:如何让自己尽快地树立自信,不再让自卑心理作怪呢? 当事人档案:原一丹,女,32岁,从业一个月时间的新人。 问题陈述:一个月前,在朋友的极力说服下,我加入了现在的保险公司,进入了保险行业。这个选择是我以前想都没想过的,因为对于保险行业的印象一直不是很好,对于保险代理人的工作方式我也不太感兴趣,总觉得这应该是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强的人做的工作,对自己从事这份事业一点信心也没有。之所以进入现在的公司,一是看到朋友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面貌上;二是抱着试试的态度;三是那时我刚刚辞去一份工作,正在待业。经过一个月的展业,觉得自己有一个瓶颈始终突破不了——自卑心理。我现在虽然已经成为一名保险代理人,但是始终摆脱不了自己以前对于保险行业的印象,甚至有时将客户约出来,都不敢说出自己加入了这个行业,怕别人打击我,瞧不起我。我现在特别困惑,一定是自己不适合在这个行业里做,现在真想退出了。在此,想通过《保险文化》咨询各位专家,我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做?我这种性格是否适合从事这份工作?希望专家能给我指点迷津,多谢指教![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我们认为,自主创新的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人才,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取决于机制和环境。这个话大家听起来可能有一点刺耳。我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四五百万,所以说我们不是缺人。我们也不缺技术,为什么?我国差不多有80万留学生出去了20多年,很多人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如果我们有很好的机制吸引他们,有很多先进技术就是我们的。现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倡自主创新,就是要创建一个自主创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公司里,我们常常被教导,只要按照公司的要求去做,坚持每日六访或每日五访,就能签到单,但有的业务同仁说,我天天坚持六访.有时还不止,怎么还是签不了单呢?诸位同仁,这里说的五访六访是有效拜访而不是轻尝辄止地和别人随便聊上两句,末了发现自己连对方的联系方式都不清不楚。这  相似文献   

10.
核心问题:对于人脉较少的新人,将如何去定位今后稳定的客户群? 当事人档案:李艳宏,女,大学毕业生,现为深圳某保险公司的营销新人。 问题陈述:我是一名参加工作2年的女大学生,以前在一家媒体里从事设计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增员到现在这家公司做保险。来到保险行业后,我的主管首先让我们定位自己的客户群,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年龄去寻找长远的客户群,这无疑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发展。比如有小孩子的最好去卖少儿险,以前做过医生的最好去卖健康险等等,可我想来想去也找不出一个好的方法。我以前换过两个单位,但是每次认识的人都局限于设计师,可以说人脉很少,我知道我这样的人做保险没有什么优势,但是我觉得这个行业确实比较具有挑战性,我决定在这个行业立足,去挑战自己。这里我想请教一下各位专家,像我这样人脉较少的营销新人,应该从哪里去找突破口,将怎样去定位自己的客户群?或者说你们在刚涉足保险行业是如何度过人脉不足的困境的?多谢指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最近,华为的辞职事件打破了《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之前的寂静,成为媒体和网络热议的焦点话题。其实,早在10年前,买断工龄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7000多人辞职也不是历史之最,国有企业已经做了。国有企业都做得,华为怎么就做不得呢?  相似文献   

12.
尹辉金 《人力资源》2007,(16):32-36
目前社会上面对"80后"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花大量精力招聘培养的大学生流失率太高,以致有些企业已经放弃招聘应届毕业生。难道应届毕业生真的不值一用?显然不是!像IBM、宝洁、微软、联想等无数知名企业都在校园招聘中持续地加大投入,一些中小企业也更多地走进了校园,这些都印证了应届毕业生是企业人才的重要来源。然而,"80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确实让不少企业深感困惑,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这些应届毕业生真正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材呢?  相似文献   

13.
《中外企业文化》2006,(7):67-67
每年的5、6月份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高峰,许多还没有着落的学生们在此时更是心急火燎。在一些校园采访过程中,一些学生告诉记者,现在就业很难,但在招聘会上找一份卖保险的工作却还很容易,可是一提起干保险,许多学生似乎并不是很情愿。目前,已经有4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扎根,占中国保险公司总数的半壁江山。今后几年内,这些公司将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分支机构。此外,还有三四十家较大规模的外资公司正在积极为进入中国做准备。与此同时,国内的保险公司也在不断扩展业务,迅速发展,各大保险公司都在大量招人。据统计,当前,发达国家的人均年…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就业市场,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名牌大学门庭若市,每天都有几场招聘会,而一些牌子不是很响的一般院校则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在人才交流会上,名牌院校的毕业生受到更多的青睐。这无疑让一般院校学生在求职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那么,一般院校的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让用人单位消除门户之见,改变求职中的劣势呢?  相似文献   

15.
昊辉 《财务与会计》2013,(12):68-68
1投连险有可能亏损谈到保险,很多人都认为买保险怎么会亏损呢?其实不然。投连险虽为保险,但它有投资功能。投连险同其他投资产品一样,不保证最低收益率,也就?是说,购买投连险可能有较好的回报,也可能出现亏本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财会月刊》2010,(12):I0003-I0003
在很多人眼里.财务、会计是一项适应性很广泛的工作,只要学的专业与经济相关,似乎都能做会计,只是有科班出身与半路出家之分,也就是会计专业出身与非会计专业出身之分罢了。其实,学什么专业做会计,我觉得并不是很重要的,过去有很多很优秀的财务人员学历只是高中甚至初中,但工作仍然做得相当出色。这里我们只想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性格的人才适合做会计呢?  相似文献   

17.
现在谁都在说:打工不是一辈子的事,是永远没有出头之路的!既然如此,身为打工族的我们该如何寻找自己未来的前程呢?
  无论是从事哪个行业,给人打工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如果考虑到以后需要进行创业,我们现在应该做一些什么呢?应该先考虑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1、学会“夹缝中生存”。刚开始可以选择从soho创业做起,当你有了创业的冲动的想法的时候,也许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你去实现的,不管是做什么,你总是需要在周六、周日来回的跑,为你的客户做分析、做实施;周一到周五每天工作到12点;每天在你坐车的时候做着你的工作上的计划;每天上班的时候又要换一付脑袋来做你本职工作上的事情,需要有多点思维。  相似文献   

18.
《厂长经理之友》2012,(4):50-51
黄挺:没有人会给你高起点,除非那是一个很烂的公司,不然怎么会给一个毕业生一个高起点呢?薛庆志:基层岗位,向上发展。 刘坚:肯定要从基层开始做啦。你没有基层经验积累怎么能做得起来呢?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你以为读两本书就能解决问题吗?实际上错得太离谱啦。好多人都说基层特辛苦,薪酬又不高,这是肯定的啦。  相似文献   

19.
张慧 《人力资源》2006,(17):78-79
26岁的邴长民2004年8月毕业于沈阳建筑大学,工作不到一年半就被提拔为中铁九局集团铁路工程处项目部经理。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孩子,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为什么在短暂的时间里成长为管理省重点建设项目的主管呢?他的经历或许能够给想做一番事业的年轻人一些启示吧。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人大政协两会上,代表委员都在提巨灾保险的议案和建议,但没结果。个税改革也被一再提起,结果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