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材料是促进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支撑和保障。化工新材料产业对提升中国材料工业整体实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化工新材料专题论坛上,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针对化工新材料的重要意义、新材料的发展方向以及应用领域等交流了自己的观点。化工新材料举足轻重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国家先后颁布了《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材料作为21世纪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是我国各领域孕育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摇篮".这个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显著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被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被认为是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化工新材料作为化学工业中的高端产品,早已成为国际大型公司竞相争夺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新材料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于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日,在哈尔滨举办的我国首届新材料博览会上,工信部对即将出炉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化》2016,(4):9
正在4月12日举行的2016年石化行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发布《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十三五"期间,行业年均增速将转变为个位数,调结构取得重大进展,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将明显提高。根据《指南》,严控过剩产能,积极推进行业升级成为"十三五"期间  相似文献   

5.
<正>《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新材料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也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提出了任务和要求。为贯彻落实《纲要》与《决定》精神,特编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的目标、重点及措施,旨在引导企业决策,为政府配置公共资源提供依据,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祎淼 《化工管理》2013,(11):51-52
<正>"由于起步较晚,工业基础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我国化工新材料领域产业化核心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落后10~15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近日在2013年氟硅产业发展与合作交流大会上表示,目前化工新材料仍然是我国石化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因技术问题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的行业之一。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部统计,2012年我国化工新材料自给率为66%。其中,膜材料市场规模250亿元,自给率50%;工程塑料市场规模1000亿元,自给率60%;特种橡胶市场规模200亿元,自给率65%;有机氟硅材料市场规模300亿元,自给率  相似文献   

7.
7月2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战略眭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20%以上,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8%,重要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规划》的发布,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绘制了明晰的路线图,也为石油和化工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南。  相似文献   

8.
程相天 《化工管理》2024,(9):82-85+117
化工新材料作为新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传统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濮阳市立足石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新路,努力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且已初具规模。为充分发挥化工新材料汇碳、固碳、减碳的重要作用,推动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双碳”目标,研究濮阳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五"行业发展方向主要是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新能源、生物化工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一批新的行业增长点,全面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实现行业与资源、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油气开采按照"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开发海域、拓展海外"的思路,重点开拓海域及主要油气盆地和陆  相似文献   

10.
薛梅 《化工管理》2011,(12):11-11
<正>当前是化工新材料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作为我国第一个关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化工新材料领域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涉及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24个重点发展方向下共3100余项细分的产品和服务。在节能环保、生物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中,有多项与纺织相关的产品位列其中。发改委表示,发布《指导目录》的作用是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内涵进一步细化,体现了战略性和前瞻性,以更好地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利于各部门、各地区以此为依据,开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  相似文献   

12.
证券市场中,人们普遍看好那些具有良好增长前景的行业。在网络、生物技术和通信股受到追捧之后,大家对新材料板块也寄予很大的热情。 2000年,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一度成为市场的短暂热点。因而,有必要关注新材料板块和有关的上市公司。   一、化工新材料概况   材料是工业的物质基础,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每一个领域。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工业各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化工新材料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化工新材料是指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和优良性能的新近研制或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的化工材料,这些优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7月20日正式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大领域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纺织业虽然没有位列其中,但很多领域都与纺织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行业自身需要在新兴产业领域有所作为,另一方面行业也是新兴产业的重要应用领域。因此,可以认为纺织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吕薇 《化工管理》2012,(5):14-15
<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应对国际产业格局变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形势下,我们要充分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和特殊性,正确选择、规划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找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沈阳市整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沈阳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现状,并针对每个产业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化工新材料是石化行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新领域。目前我国一些基础材料、高性能材料仍大量依赖进口。与传统材料相比,化工新材料具有质量轻、性能优异、功能性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点,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尤其是高技术及尖端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而且在应对全球性的能源危机、气候问题、环境污染及水资源匮乏等紧迫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市)级产业园区,于2003年10月启动建设。园区一期规划控制面积31.3平方公里,规划为天然气化工片区、石油化工片区、精细化工片区及化工新材料片区,是集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及化工新材料四大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化工园区;是重庆市资源加工业的重要平台、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相似文献   

18.
《纺织服装周刊》2016,(35):27-27
早在2012年,国务院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就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大领域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可以说这7大领域都与纺织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行业自身在新兴产业领域大有作为,另一方面行业也是新兴产业的重要应用领域。因此,从国家层面讲,纺织业也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沈研 《化工管理》2014,(28):33-34
"近几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工程塑料、特种橡胶、聚氨酯、氟硅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重点产品产能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依然严峻。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在中国化工新材料发展交流会上对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20.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产业选择和布局不合理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性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交集,既有一般产业的共同特征,又有“战略”和“新兴”的特殊性.文章从“战略性”和“新兴性”的经济学内涵出发,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和产业技术特征,构建了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的选择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研究搭建了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