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的《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的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修改、完善《行政诉讼法》势在必行。建议:在《行政诉讼法》中增加有关务文,使其更具操作性;增设确立行政案件调解原则;设置简易诉讼程序;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拓宽原告的主体资格;简化被告资格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行政许可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可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行政许可行为的范围,以及行政许可复议和诉讼的原告资格、范围,违法设定或规定行政许可的法律文件在复议和诉讼中的处理,行政许可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标准,行政许可中的行政补偿和行政赔偿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全庆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50-52
关于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一直是经济公益诉讼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国外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探讨,提出了我国构建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条件和范围.  相似文献   

4.
经济公益诉讼是维护经济法权利的有力的司法途径.然而我国现行诉讼法对原告资格的"直接利害关系人"的界定影响了经济公益诉讼的发展,建议应扩大原告资格的范围,赋予公民个人、社会团体、检察机关原告资格,使经济公益诉讼适用范围更广,公共利益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原告资格是引发行政公益诉讼的关键,起诉人是否具有原告资格决定着诉讼能否得以进行,因此建立行政公益诉讼,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确立行政公益诉讼主体资格。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确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必要性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石真  周恬静 《魅力中国》2014,(7):295-296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梳理政机关、检察机关和公民个人作为原告的困境,着重分析民间环保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优势和缺陷,得出其可以作为原告的现实可行性结论,并就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殷实 《新西部(上)》2010,(7):70-70,73
本文阐述厘清了公益诉讼的概念,对于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确定分歧,作者认为公益诉讼的原告应为检察机关和社会团体。同时提出解决举证责任问题、诉讼费用的分担问题、限制当事人的处分权、适当奖励胜诉原告主体及提出检举的自然人等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俊 《魅力中国》2014,(2):342-342
环境公益诉讼在维护环境公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立法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进行了一定的限定,不利于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因此,应当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明确检察机关和环保公益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并建议立法赋予公民个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起诉资格。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应当将提高诉讼效率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因为限制当事人提交给法庭的证据数量,可以提高行政诉讼的效率。但我国关于行政诉讼证据的法律,对当事人可以提交给法庭的证据没有作出任何限制性规定,这不利于行政诉讼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对行政诉讼证据进入法庭审理程序的资格作出必要的限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法律可以根据证据的形式、证据的取得时间、证据的提交时间,对行政诉讼证据进入法庭审理程序进行限制,并且可以明确规定某些证据与案件事实不具有关联性,从而将其排除在法庭审理程序之外。  相似文献   

10.
陈朝晖 《特区经济》2005,(4):234-236
<正>一、问题的提出消防行政许可行为,是公安消防机构根据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申请,依法审查并赋予当事人从事消防所限制事项的权利和资格的行为。目前,在深圳市公安消防部门在实施消防行政许可行为中,消防行政许可诉讼已经成为目前消防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1.
王芳 《魅力中国》2010,(32):155-15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侵害公众环境权益事件频频发生,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迫在眉睫。但中国在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立法规定尚存在缺陷,限制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笔者认为,应扩展环境会益诉讼原告资格,维护我们公众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12.
王宏伟 《辽宁经济》2005,(12):108-108
举证责任是法律假定的一种后果,特指承担该责任的当事人必须对自己的主张列出主要的事实根据,以证明其确实存在,否则就将承担败诉结果。行政诉讼中举证原则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税务行政诉讼也不例外,如果被告税务机关不能及时全面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就要承担败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行政审判中,促成当事人之间的和解,以原告撤诉的方式结案一直是我国法院的重要做法。由于和解对现阶段的人民法院、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和解的方式颇受欢迎。虽然众多人士认为,这一处理方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是,行政诉讼制度的功能归根结底在于有效地规范政府权力以及其他公权力。在具备实定法的依据前,过于随意地开展行政诉讼中的和解,其目的容易被异化而违背行政诉讼制度设立初衷,甚至阻滞我国行政体制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4.
孔维仑 《魅力中国》2011,(7):162-162
自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依法行政意识普遍得到提高。然而,当前行政诉讼效率相对低下,相当一部分行政案件久拖不决,极大地影响着行政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行政诉讼领域设立简易程序将有助于行政诉讼效率的提高、诉讼成本的节约、司法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5.
作为反垄断民事诉讼研究的开端——谁享有原告资格,是理论和实践上有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在比较法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国情进行了思考,认为应明确赋予竞争者、间接购买者以诉权,赋予社会团体以有限诉权,并引入集体诉讼制度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制度是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 ,这一制度对于行政诉讼的后果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制度 ,对于促进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理论研究的发展 ,从而保障行政诉讼的公平、公正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彭明明 《魅力中国》2010,(33):46-47
我国《行政诉讼法》自实施以来,在社会上收到了一些显著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进了法制逐步完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有关行政诉讼收案范围的讨论尤为激烈。由于行政诉讼制度在我国是一项新的诉讼制度,受案范围在行政诉讼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权利的保护。受案范围狭窄阻碍了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现在对行政诉讼法进行修改是一项急待解决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唐细宗 《开放潮》2006,(5):56-57
我国行政诉讼法自1990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应该说行政诉讼在发挥其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目前我国的行政诉讼现状看,仍然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长期从事行政诉讼法学的教学、研究及代理行政诉讼案件的实践,试图就我国当前行政诉讼存在的一些问题、成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与关心我国行政诉讼前途和命运的人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韩芳 《黑河学刊》2007,(3):93-95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理论上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也作为我国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然而,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在目前的审判实践中,有大量的行政案件是通过“调解”解决的,所以应对我国现有的行政诉讼调解立法重新进行思考,确立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20.
马晓丽 《魅力中国》2010,(33):34-35
依照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除提起行政诉讼时要求附带审查之外,相对人不得对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抽象行政行为审查监督体制的缺陷要求将抽象行政行为列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将抽象行政行为即行政规范性文件纳入司法机关的审查范围,业已成为学界有关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