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佤族、布朗族、德昂族民族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已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是我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佤族、布朗族、德昂族是云南古代濮人的后裔,是同根同族同源的古老民族,探讨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的民族关系,对于构建新时期的民族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藏、新疆存在的民族民族问题有其复杂的原因,本文仅就由于经济原因导致的民族问题进行论述,因为发展,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梁建东 《黑河学刊》2014,(10):35-36
民族自决权这一原则最初是近代初期资产阶级提出的。马克思、恩格斯从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争取社会主义的利益出发,赞成民族自决权原则。马恩认为:一切民族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的命运,遭受殖民统治的被压迫民族有权同压迫民族在政治上自由分离,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工人阶级特别是压迫的工人阶级应当承认被压迫民族独立的自决权要求。在解决具体民族问题时,无产阶级政党要辩证、灵活地运用民族自决权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主义看来,"民族"是国家社会团结合作、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当代民族主义思潮也是围绕着"民族"和"族性"来展开其理论建构的。应当看到,民族观是不同的,许多现代民族国家为提升族性、增强国家凝聚力,正通过各种途径做出政治努力。  相似文献   

5.
科学认识草原、治理草原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我国主要采用苏联的发展模式,而当时苏联理论界正在盛行社会进化论的风潮,社会进化论是以美国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为基础的论述.路易斯.亨利·摩尔根以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为标志,把人类社会划为由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达到文明时代的三个历史分期,并把蒙昧和野蛮时代分别划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级.其理论模式逐渐变为"单线进化论"的研究模式.并指导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民族理论和民族发展研究领域更是首当其冲,特别是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定义和概念成为主导性的理论模式.这种单线进化论把民族的发展与社会形态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把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界定为以狩猎--游猎--游牧--游耕--农耕--工业渐次递进的进化发展系列,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对应于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渐次递进的民族发展预设框架,然后把表现为极不相同的,甚至经常是相悖的各民族的特征和社会形态纳入了他们理论预设的硬性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6.
一二三 《中国西部》2009,(12):114-115
曾有一位研究世界战争历史的美国专家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历来的外来入侵者,不但没有灭亡这个伟大的民族,反而被这个民族的文化所同化。事实如此,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7.
吴孝林 《浙江经济》2003,(24):44-45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处于优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浙江人民,几千年来,靠着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遗产。这些自然、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浙江人民“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坚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主义看来,“民族”是国寥社会团结合作、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当代民族主义思潮也是围绕着“民族”和“族性”来展开其理论建构的。应当看到,民族观是不同的,许多现代民族国家为提升族性、增强国家凝聚力,正通过各种途径做出政治努力。  相似文献   

9.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从宪法角度对比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的民族政策,能使我们对两个国家民族政策规定的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个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由于两国在国体、政体、基本国情、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两国在宪法制定时关于民族政策的内容存在极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桂林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分散分布,相对聚居的地区,有汉、壮、瑶、苗、侗、回6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75万人,占总人口的15.6%。桂林辖区内有2个民族自治县,15个民族乡,其中,龙胜各族自治县是国家首批成立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是党的民族政策首次提出并加以成功实践的地方,有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等四个主体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1.
藏、蒙古、彝族的生态经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是依靠社会群体一代代传承、保持和发展下来的,是民族存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整个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藏、蒙古、彝族文化不仅表现在语言、艺术、习俗、宗教、法律等方面,同时也包含着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其环境及其变化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生态经济中。藏、蒙古、彝族对自然、环境、资源的认识不同,因而其适应方式也不同,利用环境资源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从而其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也不完全相同。藏、蒙古、彝族社会经济、生态、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各有千秋,但他们的生态伦理、文化习俗与生态经济原则密切吻合,充分…  相似文献   

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各民族文化遗存丰厚,源远流长。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事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文化信息收集和传播中心的新疆高校图书馆,理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有利条件去推动本地区民族的团结和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于数字用语的文化认知概念来自于大自然,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探索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及总结.在荚、汉、俄三种语言中,数字作为计算功能的意义是一致的。但由于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文化差异的影响,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数字,英、汉、俄有着不同的联想并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并由此而孕育出各自独特的数字文化。本文将从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方面的影响来阐述英、汉、俄数字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同步小康应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思路,以提高民族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推进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以"四化同步"发展缩小收入差距;以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区域合作提高民族地区创新能力;以区域联动保护生态环境为实现路径,切实推动民族地区同步小康。通过不断优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方式以及对口支援政策和方式,完善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协调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保障民族地区同步小康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社会稳定的风向标,乡村地区作为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的压舱石,均对我国社会平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既推动了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也凸显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下城乡功能不协调、空间布局待优化以及协同治理不完善等问题。进入新时代,上述发展模式固化衍生的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及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困境,是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短板,然而重塑城乡空间关系的前提是二者要对等。因此应在以空间正义为价值导向基础之上,通过共融共享、合理有效的空间规划和空间善治促进和推动城乡互动与交流,彰显城乡空间各自价值,促进功能互补,构建城乡双向赋能的空间结构,对于民族地区实践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夯实共同富裕发展基础,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城市精神对于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重庆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和巴渝文化的集中体现,只有准确地把握民族精神、巴渝文化,才能在重庆文化建设过程中真正融会贯通,使其成为培育重庆城市精神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7.
玉素甫江 《发展》2006,(8):124-125
采用问卷法对汉、回、东乡族的350名儿童进行学业成就归因的跨文化研究.发现这三个民族的儿童在学业成就归因的总分及成功(成功归因于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等项目中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在学业成就归因的失败,失败归因于能力、运气等项目上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在失败归因于难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失败归因于运气上民族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曾有一位研究世界战争历史的美国专家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历来的外来入侵者,不但没有灭亡这个伟大的民族,反而被这个民族的文化所同化.事实如此,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是在历史上、现实中、未来的岁月里创造奇迹的鲜活人物,并以奇迹改变了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然而,一段时间,“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虚构”“刘胡兰精神有问题”等言论在网络上被炒作,人民英烈遭到肆意调侃、抹黑、诋毁与质疑.正历史本,正英雄名,正民族魂,正国家骨.本刊综合整理一组报道,还原英雄本来面目,一睹英雄风采.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工作,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制定和实施了专项扶持规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地区(以下简称北疆)有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撒拉族等7个人口较少民族,主要聚居在阿勒泰、塔城、昌吉、伊犁等地区173个行政村297个自然村。2013年,北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共有24.8万人口,占新疆全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总人口的51.98%;其中人口较少民族7.4万人,占全疆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的2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