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诸大建 《环境经济》2012,(1):105-106
在曲折的延期、假草案闹剧之后,最终,南非德班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工作组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下的“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的决议,宣布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从2013年开始实施。同时,不晚于2015年制定一个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从2020年开始共同承担有法律约束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与此同时,绿色气候基金正式在德班启动。  相似文献   

2.
在经过48个小时几乎不间断的密集磋商,比原定的闭幕时间延期一天半后,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缔约方大会于德班当地时间2011年12月11日清晨终于落下了帷幕.通过14天马拉松式的谈判,大会通过决议,建市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这标志着,德班气候大会几经转折后交出了一份积极的答卷.但,这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3.
2011年的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举行,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12月31日到期,德班会议能否决定发达国家这个议定书的二期承诺;二是2010年在坎昆气候会议上说的富国出资帮助穷国应对变化的"资金承诺"能否落实.  相似文献   

4.
2011年的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举行,主要任务有两个:一足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12月31日到期,德班会议能否决定发达国家这个议定书的二期承诺;二是2010年在坎昆气候会议十说的富国出资帮助穷冈应对变化的“资金承诺”能否落实。  相似文献   

5.
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即将到期而进入倒计时状态时,全球190多个国家的代表按时坐到了非洲德班国际会议中心的谈判桌前,以试图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为2013年到2020年全球各国的减排勾勒出一幅具有约束力和协同性的新框架与机制。然而,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召开。此次联合国气候大会的正式名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下称《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全球约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专家学者以及非政府组织成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大会第17次全体缔约方大会(COP17)在南非德班召开。由于《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在2012年到期,本次会议决定着议定书第二期能否顺利地延续下去,哥本哈根大会闹剧如果再次出现,那全球环境无疑将遭到  相似文献   

8.
《商周刊》2011,(26):22-25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法律文件,《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于2012年到期。如何迅速形成一份规范第二承诺期的国际法律协议,以续签《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COP16)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CMP6)在墨西哥坎昆市举行。会议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确定的双轨制谈判方式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最终通过了193个缔约方联合签署的、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坎昆协议》(Cancun Agreement)。  相似文献   

10.
《经济咨询》2005,(2):6-6
经过多数缔约方多年共同努力,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求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2月16日终于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将在更深层次上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低碳经济最早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一书中。2007年12月3日,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3次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第3次会议,会议的主要成员制定了令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  相似文献   

12.
<正>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以下简称CBAM)于5月17日正式生效,尽管只是欧盟内部法律,但是其影响不亚于《京都议定书》与《巴黎协定》。如果说《京都议定书》拉开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的序幕,《巴黎协定》进一步明确了国家责任与行动目标,那么CBAM则是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责任体系,将减排责任传导至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会议结束后的当月,加联邦政府总理、各省省长召开“第一首长会议”。会议认为,加拿大必须在保持和发展经济及竞争力与减少排放之间找到平衡点。要求各自分管能源和环境的部长评估议定书可能产生的影响,拟出批准加拿大实施京都议定书的程序。加联邦和地方政府并达成共识共同对京都议定书的实施进行管理O加联邦政府承诺在1998年的联邦预算中拨出1.5亿加元经费,用于今后3年气候变化的有关问题。这笔经费加上各省政府的投入,将成立加拿大气候变化基金。该基金用于拟定加拿大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公…  相似文献   

14.
由俄罗斯总统普京倡议、得到联合国支持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3日在莫斯科闭幕。尽管《京都议定书》没有在会议召开期间“突然死亡”,但前景已显得黯淡。《京都议定书》并未列入大会议程,但这一旨在遏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其中有减排义务的国家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当年全球排放量的43.9%,离使公约生效所必需的55%还有11.1%的差距。在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情况下,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17%的俄罗斯是否批准,将决定着公约…  相似文献   

15.
陈林  万攀兵 《经济研究》2019,54(3):55-71
面对新一届美国政府退出《巴黎协定》,中国政府要不要落实《巴黎协定》的减排承诺,继续投身国际环境合作?作为《巴黎协定》的早期探索版本,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可为相关政策效果评估提供一个较好的"反事实框架"。为此,本文以《京都议定书》唯一的南北国环境合作项目"清洁发展机制"(CDM)为研究对象,手工搜集国内3027个工厂级CDM项目的空间地理信息,构造包含30773个观测点的2001—2012年空间面板数据,以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京都议定书》的政策效果,并量化出中国在近年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减排贡献。结果表明:《京都议定书》及其清洁发展机制的实施,对控制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产生了显著而积极的政策效果。与国内大部分环境规制文献不同,本文不局限于研究某一次宏观环境政策变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而是使用更微观的工厂级清洁生产项目及其附近的污染物数据,进行较科学而细致的公共政策评估。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为当前我国政府应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提供部分决策依据,更回应了部分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减排效果和发展中国家没有承担减排责任的政治质疑。  相似文献   

16.
马玉霞 《经济师》2006,(2):89-90
2005年2月16日,举世瞩目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实施细则”,《京都议定书》旨在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回望《京都议定书》的形成过程,不难发现,政治、外交、文化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对《京都议定书》生效提供了催生力,而经济“诱因”作用同样十分显著。我们认为,围绕《京都议定书》引发的思考,可以为转型期中国经济贸易发展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制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都议定书》生效是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里程碑。议定书生效后,议定书的实施成为当务之急。这一急务的完成不仅需要从国际层面上对相关法律程序进行完善和运行,而且需要附件Ⅰ缔约方制定和实施新的减排政策措施,完成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后京都国际气候制度谈判启动在即,国际气候制度的发展面临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搭建了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基本框架。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围绕基本原则阐释、减排、技术与资金、履约核查和透明度四大核心要素,在公约框架下逐步发展完善。德班平台建立以来,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治理机制发生显著变化。巴黎气候大会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公约》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对称责任"减排转变为在一个共同平台上,为2020年后的全球减排目标贡献力量。"承诺+审评"作为一种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模式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主流形态。中国须在主动承担更多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发展中的大国作用,切实推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进程。  相似文献   

19.
再谈美国的气候变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继2001年3月单方面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后,为平息欧盟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抗议,2001年6月11日布什总统出访欧洲前夕,发表了气候变化政策的中期研究报告。并于2001年8月正式推出其取代《京都议定书》的气候变化政策。但由于9·11恐怖事件的影响和事件后美国将主要精力投入国内安全和国际反恐战中去,直至今年2月14日美国才发布了其最终的气候变化政策方案。政策确立的目标1.温室气体强度和美国确定的目标作为美国衡量尺码的温室气体强度,指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产出的比率,是一种更好地衡量减排取得的进展而…  相似文献   

20.
清洁发展机制对我国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驰  邵梅丽 《经济论坛》2006,(22):67-69
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使全球气温日益升高。这一全球气候变化将给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为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1992年由各国政府共同参与并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希望能通过此公约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一个安全水平。1997年在东京会议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在UNFCCC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排义务,即38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的承诺期内,把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990年排放水平平均大约降低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