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基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市场调节机制的视角分析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采用空间变系数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经典OLS方法无法模拟地域间各种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能源资源禀赋与能源强度成正比关系,但GWR回归弹性系数差别很小;工业和重工业弹性的省域间差异性十分显著,是能源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进步降低了能源消费强度,但从系数来看,地区间略有差别;在市场调节机制下,能源价格变量在统计上不够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开放有力地降低了能源强度,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地区作用较大,而对外开放对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较大。本文研究结论为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使用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GML)生产率指数方法测度了中国29个省区1990~2009年包含3种污染物排放的环境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构成,在构造3种污染物环境规制强度指数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它们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和绿色生产率及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东部地区维持着较高的环境技术效率,全国平均工业绿色生产率年均保持2%左右的增长,且地区差距明显;(2)对3种污染物的检验显示,只有对固体废物的规制满足波特假说"双赢"效果;(3)各地区的检验呈现不同的特点,对西部地区的检验仅能反映较弱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市场化视角切入,利用固定效应回归和面板工具变量法对中国1998—2011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当地市场化进程、能源强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提高了中国的能源强度,但其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依赖于各地的市场化进程,市场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有效降低当地的能源强度,而在市场化进程落后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却对能源强度有负面的影响。总之,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外商直接投资将会逐渐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4.
借鉴罗默内生增长模型的主要思想,把能源、环境质量引入生产函数,并将技术因子与劳动力、能源、环境质量相融合,得到更贴近现实的反映经济增长的产出方程式,从而可测定技术因子对“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直接与间接效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检验中国1981~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环境治理、技术进步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正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长期中,分别融入技术变量的劳动力、能源消费和污染治理投资及资本存量、技术进步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短期中,加入技术变量的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加入技术变量的劳动力与污染治理投资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本存量短期变化对经济增长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由“劳动-资本-能源”型向“技术-环保”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借鉴罗默内生增长模型的主要思想,把能源、环境质量引入生产函数,并将技术因子与劳动力、能源、环境质量相融合,得到更贴近现实的反映经济增长的产出方程式,从而可测定技术因子对“能源一环境一经济”系统的直接与间接效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检验中国1981~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环境治理、技术进步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正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长期中,分别融入技术变量的劳动力、能源消费和污染治理投资及资本存量、技术进步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短期中,加入技术变量的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加入技术变量的劳动力与污染治理投资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本存量短期变化对经济增长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由“劳动一资本一能源”型向“技术一环保”型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双向直接投资及其交互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均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二者的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显著为正。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双向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中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小于西部地区,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其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则大于西部地区。此外,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投资水平、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水平、技术创新、出口贸易、资源禀赋和政府支出也都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陕西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西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FD I)、对外贸易(MY)变量之间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表明陕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均是陕西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并且陕西外商直接投资与陕西GDP之间的协整关系较强。指出陕西经济增长不是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增长的原因,而是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对陕西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双向FDI影响全要素减排效率的机制,进而运用系统GMM的方法检验了中国工业行业双向FDI对全要素减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商直接投资(IFDI)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均会显著抑制工业行业的全要素减排效率,但二者的交互项会显著促进全要素减排效率的提高。(2)不同能源结构、所有制结构和要素密集度的行业,双向FDI对全要素减排效率的影响也有所不同,IFDI和OFDI会显著抑制不同能源结构组、高所有制结构组和不同要素密集组的全要素减排效率,但会显著促进低所有制结构组的全要素减排效率;从双向FDI的交互项系数来看,不同能源结构组、高所有制结构组和不同要素密集组的双向FDI呈互补效应,而低所有制结构组双向FDI呈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动态面板数据一阶差分广义距方法,利用1985~2005年我国28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虽然对我国经济有一定的经济增长效应,但没有发现其对全要素生产率(TFP)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结果与各地区的吸收能力无关;国内研发显著地促进了...  相似文献   

10.
﹝摘要﹞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逐渐突显,传统的“以能源换产量”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外商直接投资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制约着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本文运用中国30个省(西藏与港澳台地区除外)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外商直接投资异质性的角度,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点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异质性方面,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进行特征分解后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在制造业的投资比重越大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越明显,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水平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