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黎波 《新财经》2014,(5):91-93
粗放式发展模式仍然困扰着中国制造业,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制造业的未来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基石,也将决定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纪念日。"入世"10年,中国经济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入世"10年,跨国公司全面进入中国,与中国经济共同发展。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在竞争中合作,在磨合中融合,实现了互利共赢。"入世"在中国现代历史中必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现在的疑虑不是2012年的中国楼市会不会跌下来,这一点已毫无悬念可言。我们现在的疑虑是,如果2012年的中国楼市跌下来,会重创中国经济吗?中国经济的两翼:实体经济的中国楼市和虚拟经济的中国股市一齐折翅,一直是靠一只翅膀在艰难地飞的中国经济,会发生什么?  相似文献   

4.
周励 《西部大开发》2012,(12):69-71
你如果想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那么你就得关注央视一年一度举行的中国经济人物评选活动。可以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代表了中国在当年的整个经济增长状况,它感知着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是风向标,被誉为经济界的"奥斯卡",见证着中国经济前行的每一个足迹。  相似文献   

5.
目前围绕中国经济学社的研究已取得不少重要成果,但聚焦中国经济学社与近代中国经济学构建的关联性研究尚较薄弱。本文以中国经济学社1925年提出并被社员躬行践履的四条宗旨为出发点,基于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统计分析,对该社关于中国经济学构建的思想与实践探索历程进行全景式剖析。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学社在推进中国经济学构建过程中,呈现出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演进再到理论建构的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逻辑层次和演变路径。首先,学社重视编译经济书籍,这既表现为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引进,也体现在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挖掘中,二者共同构成中国经济学构建的理论基础;其次是解析中国现实经济,为中国经济学构建奠定实践基础,并在相关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问题方面呈现出经济学研究中国化与创新性特征;最终目标是通过精深经济学研究以实现中国经济学之构建。中国经济学社的有益探索可为当代中国经济学的构建提供诸多历史借鉴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北方经济》2012,(17):47-47
正张立群: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只是阶段性下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在第三十九期"经济每月谈"上表示,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只是阶段性的。当经济转型完成之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会重新提高到9%左右,而且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平均经济增速在10%左右,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过去潜在增长率在10%左右。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下降,由于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等因素,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张立群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潜在增长率下滑之势阶段性的,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容低估。他认为,中国经济到目前为止与发达  相似文献   

7.
2012年全球经济震荡加剧,引发全球实体经济回归大潮。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早在2011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指明了"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方向。实体经济,中国的经济命脉。危机来临,变革在即。值此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节点,本刊推出"重振实体经济探寻中国经济原动力"系列报道,为中国企业的路径探索提供借鉴,为中国实体经济再现辉煌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源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20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开始了高速增长的进程,这一进程一直延续了20年,创造了GDP年均达到9%的世界经济增长奇迹。还在国外经济学家剖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和试图核实9%的增长率的准确性时,中国的经济奇迹已成为公认的事实。目前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经济是否就此结束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阶  相似文献   

9.
王东 《山东经济》2012,(5):13-19
近期以来,外界主流媒体和国际舆论对中国经济的解读,既有正面积极的声音,同时也不乏"唱衰中国经济"的悖论。其中绝大部分外界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评论高度评价中国经济,普遍认为中国通过扩大内需、增加投资、抑制通胀的宏观调控,既保持了经济强劲稳定增长,也避免了经济的"硬着陆",对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经济形象得到普遍认可。但另类"唱衰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崩溃论"也浮出"水面",这是否意味着渲染"中国经济崩溃"将成为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经济崛起的另一种舆论导向?显然这需要我们深思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到底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多少的作用?出口与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否相同?本文从统计学的角度对中国外贸历史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力图找出外贸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工作导刊》2000,(9):28-32
1.全球战略的需要 (1)中国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务理事国中惟一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而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却没有多大发言权,与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的地位很不相称。虽然中国经济改革与  相似文献   

12.
王建 《北方经济》2003,(6):13-14
2002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增长8.2%的好成绩,在当年全球经济增量中的比重接近20%,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只有中国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势头,这对世界经济无疑是巨大的贡献。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达9.9%,创8年来季度增长的最高记录,如果没有意外,全年出现9%以上的高增长率是可能的。但是从去年底以来,SARS病毒逐渐在全国蔓延,这场疫病是否会挡住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步伐?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多大损失?目前不仅中国在关注这个问题,世界也关注这个问题。那么应当怎么判断SAR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3.
程超泽 《开放潮》2002,(11):25-27
21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项内容是考虑和寻求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一体化进程中,中国将在21世纪初形成“规模经济中国”。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的时间构建亚洲自由贸易区。21世纪中国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复杂多变的世界经贸环境,按照经济联系和打通对外通道的崭新思路,从较大范围和区域不同特征出发,对包括国内与周边国家在内的区域经济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整合,形成多无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相互渗透的开放网络和国民经济有机系统,以整体协调参与国际竞争,迎接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区域化的挑战。华南经济圈 所谓“规模经济中国”,其范围除  相似文献   

14.
赵晓 《宁波经济》2007,(11):34-35
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其根基是坚实的,是建立在中国经济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在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基础上。众所周知,1980-2006年,中国经历了26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快的增长。而到目前,中国的工业化大概也只走了50%的进程。中国城市化刚刚跨越40%的进程,而中国的重要支柱产业房地产的发展也许只完成了1/3的进程,中国经济的发展可谓依然方兴未艾.根本不可能像一些国外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将在2008年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5.
书讯·经管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如果不能直面全球化背景下的资金大流动、产业大分工,如果不能直面中国经济正处在大爆发之中,就不容易看懂今天的中国经济。在中国经济大爆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5,(40):14-16
中国私营经济的规模究竟有多大?这在研究中国问题的经济学家们中是个热门的讨论话题。鉴于中国政府为经济降温的举措似乎正在减缓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中国问题专家们试图搞清楚中国企业在这种局面下是如何应对的。  相似文献   

17.
<正> 经过了22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积累,中国经济正在发生巨大的变迁,并且这一变迁有可能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加速。今天,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经济的成长,都在关注中国经济的动向。在国际投资者的眼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投资最理想的目的地。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变迁,仅仅在10年前还甚嚣国际的中国前途担忧论,在国际投资者大举进军中国的事实面前已变得哑口无言。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今天所享受的生活在十几年前还只是一个梦。改革开放前,贫穷落后让每一个中国人有切肤之痛,  相似文献   

18.
任寿根 《开放导报》2003,(4):25-26,48
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世界各国寻求发展本国经济、抵御经济衰退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有助于增强中国内地港澳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国经济在亚洲、甚至在世界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有助于增强中国内地港澳防御经济风险和经济波动的能力,为中国进一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具有的主要地位和新兴态势,为中国参与到全球跨国经济结构和多边的国际组织提供了巨大动力。本文拟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为例,详细分析中国政府在建设过程中的外交进程、阶段性成果以及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世纪中国对亚太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相关战略,并就面临的挑战及机遇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在这种复杂局面下,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深刻认识中国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至关重要。当前中国经济形成了增长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基本面特征。中国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是结构问题。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我们所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