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爆发,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而且使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遭到普遍质疑。而中国经济总量和贸易规模不断上升,人民币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发展也受到各国的关注和期待,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条件,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优势与面对的挑战,对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金融联系更为紧密,也使得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再次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1.欧共体首脑会议决定将货币联盟第二阶段起始时间推迟至1994年1月1日;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从1991年1月1日起重新调整特别提款权中5种构成货币的权重; 3.美元兑西德马克汇价跌破1:1.5 000心理大关; 4.英国政府宣布英镑正式加入欧洲货币体系; 5.世界石油价格涨至海湾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点; 6.苏联宣布卢布官方贬值; 7.两德货币联盟正式生效,西德马克成为两德唯一货币;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主权债务危机下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特点,包括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和人民币有效汇率。首先分析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美元对主要非美货币走强,人民币跟着美元走强而走强,其中人民币对欧元、英镑等货币跟着升值,人民币有效汇率也跟着升值;其次分析主权债务危机下人民币走强的经济影响;再次研究在主权债务危机下,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退出问题;最后给出本文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产物,随历史的发展演变而来。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的产生,美元、欧元、日元三大主要国际货币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质疑,国际货币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在当前国际背景下,人民币实施国际化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本文主要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与弊端,但总体上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说都具有很大的收益,但也存在一定风险。从长远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好远远大于弊端。  相似文献   

6.
欧元的诞生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通过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提出引入单一货币———欧元,并为欧元的诞生确定了时间表。欧元的诞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欧元的推出将对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银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亦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金融业  相似文献   

7.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至关重要,而人民币国际化则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化带来的收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应积极创造国际化的有利条件,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汇率是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选择适宜的汇率制度,实施适宜的汇率政策,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1994年的墨西哥货币危机和1997年的东南亚货币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几乎都直接体现在汇率水平的异动上,而汇率水平的异动往往与汇率制度的变迁紧密  相似文献   

9.
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在失去汇率工具和缺乏中央集权的欧洲预算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是成员国唯一可以控制使用的针对不对称冲击的工具。因此,在货币一体化条件下,财政政策的绩效如何成为研究的焦点。近年来欧洲福利国家纷纷陷入危机之中,货币一体化体制与高福利政策之间的冲突现出来。本文选取欧元区内五个代表性国家,研究货币一体化体制与高福利支出政策之间的冲突对财政政策绩效的影响,从而揭示出货币一体化条件下过高的福利制度设计所存在的风险,为日益融入经济一体化的中国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一、货币一体化条件下高福利支出政策对财政政…  相似文献   

10.
纵观全局,世界已是完全的信用货币时代,特别是欧元统一引起的国际货币变动加剧的态势,对欧洲、美国和亚洲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展望未来,世界经济正处在急剧变动之中,总体上很有可能出现“亚洲萧条、美国调整、欧洲升温”以及“日元趋稳、美元疲软、欧元坚挺”的格局。上海作为世界经济网络中的一处枢纽,必须加强对世界经济变动趋势的跟踪和研究,以趋利避害,增强经济增长的抗波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促进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之一,是个大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对此我有些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供大家批评和参考。   人民币应该成为世界货币之一 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这就是各国之间的商品劳务交换、资金流动和其它经济往来迅速增加;各国在经济方面的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程度显著提高;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大;国家、地区疆界对经济活动的约束逐渐弱化,经济活动越来越具有全球的性质。而经济全球化,需要相应的全球性货币(或称世界货币)为其服务。 商品同货币是一对互相依从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月1日,欧元时代正式开始。欧元开创的时代,是重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时代。那么,“欧元”的名字又是如何而来的呢?欧盟各成员国在1992年9月于马斯特里赫特签署的《欧洲联盟条约》中做出实行单一货币的决定。该条约所附的议定书允许英国和丹麦游离于单一货币体系之外。1995年12月15日至16日在马德里召开的欧洲理事会上,15个成员国的首脑一致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并通过推行实施欧元的最后方案。欧洲货币联盟11个成员国从1999年1月1日开始实行欧元统一货币,这11个国家分别是:比…  相似文献   

13.
何为欧元通俗地说,欧元是欧盟各国给统一货币起的名字,是从今年元旦起,欧洲联盟15国中将有11个国家开始统一使用的货币。欧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等货币作为欧元区国家非现金交易的“货币”,以支票、信用卡、股票和债券等形式流通,同时也成为这11个国家办理银行业务的官方货币,政府记账和发行债券也都以欧元为单位;公民和民众也可用欧元缴税、支付账单。欧元什么样早在1996年12月13日,欧洲货币局就宣布了欧元的纸币设计图案。纸币有7种面值,即5、10、20、50、100、200和500欧元…  相似文献   

14.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充分表明现有金融资本监管体系的局限性。危机发生以来,以巴塞尔委员会和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国政府和组织对现有资本监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试图构建新的金融监管框架。本文讨论了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和美国政府对现行资本监管制度的改革历程,并围绕这些变革提出了我国资本监管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在各种类型的资产组合决策中,利率、汇率、各国通胀率、各国其他套利机会,都影响国际投融资者和对冲基金的行为,从而影响资本市场并最终影响国内货币市场和实体经济当前的货币流通量的计量(M0、M1、M2等)本质是根据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属性,以其作为交易支付手段的便利性来计量的,而且以传统的银行体系资产负债量来分层界定货币。根据这种货币流通量计量的定义来形成货币政策,调节总供给、总需求,并抑制通货膨胀和紧缩常常是无效的。这种无效性来源于: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级房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的金融体系内产生了严重的信贷紧缩和流动性紧缩,它还重创了欧美金融市场并波及全球,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反应,引起了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大动荡.目前,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欧元启动的重要意义1945年二战结束时,欧洲一片废墟,无论是战胜国或是战败国,都是满目疮痍,只得依靠美国"马歇尔计划"实施战后的重建,在国际事务中充当了美国的小伙伴。欧洲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恢复昔日的辉煌,必须走联合的道路,只有欧洲联合起来,才能保护欧洲的利益和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欧元的启动是欧洲实施联合的一个重大步骤。1969年12月欧共体海牙首脑会议首次把建立欧洲统一经济与货币联盟作为一项正式目标提出来,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1991年12月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这两个条  相似文献   

18.
次贷危机根源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经两年有余,尽管世界各国制定实施了大量针对性经济政策,但是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此次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次贷危机爆发之初的预期。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日本物理学家中本聪第一次提出了区块链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密算法设计出了点对点式电子现金系统货币——比特币。比特币的出现是革命性的,它颠覆了人们对数字货币的认知,同时推进了各国的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运行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在经历过4次生死考验之后终于倒在了次贷危机的血泊之中,引发了一场"华尔街地震",并迅速波及世界各国,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值此,本文以次贷危机为出发点,试图窥探中国金融安全,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