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对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多次改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目前资本公积似乎成了一个“垃圾桶”,对那些可能被用来进行利润操纵的项目都塞到其中进行反映。资本公积在性质上属于利得。通过引入全面收益概念,编制全面收益表能很好地改善我国资本公积项目的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多次改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目前资本公积似乎成了一个“垃圾桶”,对那些可能被用来进行利润操纵的项目,不论最终是否有利于资产增值,都塞到其中进行反映。资本公积在性质上属于利得,通过引入全面收益概念,进而编制全面收益表,就能很好地改善我国资本公积项目的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秀梅 《新智慧》2004,(3A):18-19
财政部颁布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规定,关联方间所售资产售价超过公允价值的部分记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账户,不能转增资本和弥补亏损。因此,上市公司通过向关联方高价出售资产来确认高额利润的空间大为减少。在政府的严格管制下,上市公司为了避免退市  相似文献   

4.
关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一直存在争议,建议取消"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相关资产或负债处置时一并结转到当期损益。这样处理,一是统一了所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的会计处理;二是避免了将未实现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企业利润,导致利润提前分配的不谨慎会计处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利润操纵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企业会计利润操纵现象的客观条件、动因分析,提出了遏制会计利润操纵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企业财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文静  陶昱 《新智慧》2005,(2):50-50
《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要求,关联方交易中的受益方应将显失公允的交易金额部分记人“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一律不得确认为当期利润。这一规定是针对关联方利用非公允关联方交易转移利润粉饰业绩行为而提出的限制措施,大大地压缩了卜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空间。但是,将非公允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又会使关联方交易成为卜市公司包装净资产的重要工具。例如,《证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股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发行股票前一年末的净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0%,无形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比例不高于20%。  相似文献   

7.
周志明 《新智慧》2005,(3):60-60
《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一律不得确认为当期利润,而作为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捐赠,计入资本公积。《规定》的出台,对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起到了限制作用。从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但笔认为其中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在此提出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8.
《公司法》规定,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本公积各准备项目不能转增资本。可见,资本公积是可以按照规定转增资本的。那么,资本公积能否用于弥补亏损呢?本文拟作以下分析。1.具有准资本性质的一般资本公积只能按照规定用于转增资本。顾名思义,资本公积的本质在于“资本”和“公积”。也就是说,资本公积一方面应该是投入资本,具有准资本的性质;另一方面,它应是公共所有。资本公积既然具有准资本的性质,毋庸置疑,它可以用于转增资本。与此同时,如果资本公积的内容真正体现了“资本”和“公积”的本质,它就不能用来弥补亏损。这是因为,资本公积是投入的准资本,如果用来弥补亏损,就会和经营收益混为一体。从其本质可知,资本公积减少的实质是资本的收回,而经营收益则是资本运用的结果。以资本公积弥补亏损无异于通过增加投资来弥补亏损,这不符合资本保全原则。虽然依据相关规定,在公司发生巨额亏损时,公司可以减少资本,但以资本公积弥补亏损,就不能向投资者反映出注册资本的减少。一些上市公司企图通过以资本公积弥补亏损掩盖经营业绩不佳的状况,这不符合“会计必须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  相似文献   

9.
会计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管理为了大股东利益、追求政绩、使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维护社会形象或增加内部积累等目的往往会采取各种手段操纵利润。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以遏制会计利润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是指上市公司逾越现有法律法规,运用各种手段对财务利润的调节。对会计利润的操纵是许多上市公司的通病,更是财务信息质量的大敌,一些上市公司其利润大起大落,令广大投资者疑惑不解。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原因都是众所周知的,如地方保护主义、上市前对资产的剥离、股票上市的限制条件、社会公众和中介机构因素、购并重组过程中的利润操纵等等。本文先分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时运用的手段和方法,再针对利润操纵问题提出规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会计准则与盈余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会计准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盈余代表了最典型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一个公司业绩的最重要、最综合的数据.在盈余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会计准则作为盈余产生时必须遵守的规范,对盈余质量的影响重大.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可以从源头上防范盈余管理行为,对利润的操纵行为具有制约作用,提高盈余数据信息质量,使其更能真实地反映公司实际业绩.  相似文献   

12.
亏损企业和扭亏企业有可能利用计提或转回减值准备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由于减值准备的存在,部分亏损企业利用计提大额减值准备对企业进行“大清洗”,为以后年度扭亏进行适度的准备;扭亏企业则可能利用减值准备的转回调增利润,实现盈利。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将对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资产减值的会计判断仍可能成为今后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议进一步明确可转回减值损失规定,加强对2006年年报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现行公司治理普遍采用公司业绩作为管理层努力的代理变量,而会计盈余又往往成为衡量公司业绩的主要指标。这为管理人员作为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利用政策选择操控利润来提高自身报酬提供了机会。公司管理层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和管理层如何对新发布的会计准则做出反应向来备受关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改革扩大了公允价值的运用,为以薪酬操纵为目的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此背景下,考察公允价值在管理层薪酬契约中的作用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200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计算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总体上提高了盈余质量,可以给投资者提供及时的盈余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前财务学界对于如何理解财务困境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尚未达成一致的观点,相关研究可以归纳为“财务困境成本”与“财务困境收益”之争。本文对此类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指出未来的研究设计应探索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如何剔除经济困境的影响、公司业绩度量指标的选择以及财务杠杆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在过剩经济条件下,对利润的转移规律的研究越发重要。本文提出利润在价值链上转移的四条规律。并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了转移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交叉持股的双刃剑效应明显,成为股市助涨助跌的双头怪。在对其后续计量时,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价值重估是计入所有者权益还是当期损益,企业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不同选择所造成的经济后果差异明显。文章通过应用数学公式分析发现:在对金融资产价值重估时,一是重估增值选择计人权益还是损益,对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影响不同;二是采用传统估值体系评估企业价值时,市净率更优于市盈率。  相似文献   

18.
会计理论和实践上就“利润分配”账户对“本年利润”账户的关系属性的界定不尽严谨。规范现行“利润 分配”账户的经济内容和调整关系在于独立设置“未分配利润”总分类账户,并重新规划“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和“未 分配利润”三个总分类账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得人力资本拥有者也象财务资本所有者那样有权利要求参与企业的剩余分配。人力资本应该以什么形式、方法和方式参与企业剩余的分配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人力资本贡献价值的概念,并且以其为理论基点对人力资本参与分享企业剩余的应用模型进行构思和设计,最后将该应用模型在一企业中进行应用研究。本文认为人力资本的贡献价值体现在企业的剩余(利润)超过以行业平均利润率计算的那部分利润额,而这一部分利润额就是人力资本参与分享企业剩余的基础,同时还要结合对人力资本经营业绩考核来确定最终的贡献分配额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