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研究矿压显现研究的关键环节,对巷道矿压的现场监测是揭示矿山压力显现规律的重要科学手段之一。由于试验地点埋深近900m,属于深部开采,矿压显现强烈,但从未进行过系统的矿压监测工作,而对于开采较深煤层的生产矿井来说,研究并掌握中深部煤层矿压显现规律意义重大,因为只有掌握了矿压显现规律并制定合理措施才能科学合理的做好回采和掘进期间的顶板控制工作,才能为实际生产做好技术保障,才能有效的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通过对城山煤矿采煤工作面现场实测,在结合城山矿地质情况、围岩岩石性质、煤层赋存、开采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了工作面在回采前后和掘进期间的围岩压力显现规律,以及现有支护方式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芦岭煤矿Ⅱ924综采工作面风巷、机巷、切眼的断面进行支护设计的基础上,并在Ⅱ924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进行矿压监测:采用十字布点法对巷道表面位移进行监测,采用液压支柱分机记录仪与测压表抽查检测的办法对液压支柱单体进行矿压监测;为类似情况下的支护设计及其工作面围岩变形规律的探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深井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及支护技术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得出了围岩流变特性;围岩控制的途径;在不同支护条件下围岩变形特征以及深井回采巷道锚梁网索支护的优越性"煤矿回采巷道变形会严重影响煤矿的正常开采工作,甚至会威胁到煤矿员工的生命安全,回采巷道服务时间较短,一般在0.5~1.5a。巷道主要受回采工作面的动压影响和相邻工作面顶板压力两方面的影响,这两方面影响使得巷道围岩变形,维修困难。  相似文献   

4.
张泽  王涛  张俊龙 《价值工程》2015,(4):130-131
为解决王庄煤矿3502回采工作面大断面开切眼的支护难题,分析了锚杆索支护形成的内外承载结构的特点,采用以高预应力锚杆索为核心的主动支护技术,确定了合理的支护参数,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矿压观测表明,该支护方式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为"高新精尖"大采高工作面的设备安装和顺利回采创造了条件。3502大断面开切眼所应用的支护方案在技术上优越,经济上合理,可在类似条件的巷道支护实践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五姓 《科技与企业》2014,(14):236-237
金河煤矿综放开采工作面中平巷变形破坏比较严重,巷道维护工程量大,是制约工作面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解决综放工作面平巷支护问题对金河煤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工作面平巷围岩变形破坏的观测,分析总结了金河煤矿综放工作面平巷变形破坏的基本特征,对综放工作面平巷锚网支护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河煤矿综放工作面平巷的合理锚网支护方案,为工作面平巷支护方式及参数的合理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6,(7):118-119
通过130602综采工作面矿压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数据联系工作面现场实际,对工作面顶板直接顶及老顶初次来压步距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本矿区直接顶及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确定工作面超前支护范围及今后矿井综采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松朝 《价值工程》2014,(8):312-313
针对平煤四矿己15-23110机巷高应力复合顶板支护困难问题,采用根据悬吊和组合梁理论设计的高强预应力可变形让压锚杆和均压鸟窝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并进行了巷道围岩变形观测和锚杆拉拔试验。结果表明,该支护方式有效控制了高应力、复合顶板下巷道变形,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8.
聂建省 《价值工程》2019,38(19):105-109
本文分析了超前管棚支护机理,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隧道浅埋破碎段进行了仿真数值模拟,分别对不采用和采用超前管棚时围岩的位移情况、应力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定量分析了超前管棚在浅埋破碎地层中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超前管棚"简支梁"支护效果明显;采用超前管棚注浆支护能显著抑制软弱破碎围岩的变形及沉降,减少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CRD工法与超前管棚预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能很好的控制围岩变形,可大大满足隧道的运营安全和沉降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曹村矿矿井地质及开采条件,对近距离煤层群的开采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上层的10#煤开采后的岩层移动特征进行了物理模拟分析,然后对11#煤工作面巷道布置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作方案比较,最后提出11#煤巷道合理的支护方案.现场实测表明,我们选择的内错6m的巷道布置方案及支护方案二使巷道支护与围岩形成一个协调的共同作用的力学系统,有效地控制了巷道两帮的变形速率,保证巷道稳定,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保证了煤炭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7,(13):102-104
为了掌握潘一矿二水平综采面矿压显现特征,结合工作面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通过回采期间综采工作面和两巷矿压观测,揭示采场和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得到综采面的来压步距,来压强度及回采引起的回采巷道变形情况,并提出了综采工作面及两巷的控制技术措施,为后续类似条件下工作面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魏锦周 《科技与企业》2014,(23):107-107
结合某矿的深井开采条件,分析了深井矿压显现规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深井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与方法,然后结合该矿实际条件分析了采场支护方法与支架参数确定,对于深井矿压显现控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矿压实测的方法,对什林煤业10-101首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实测研究,掌握了下组煤K2灰岩厚层坚硬顶板条件下回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及工作面构造对矿压显现规律的影响等。为相似条件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研究及巷道支护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城矿+1495m行人平硐掘进通过地表松散破碎围岩及从地表公路下方通过,采用管棚注水泥浆超前掘进工作加固技术使松散的围岩胶结,提高破碎岩体的整体强度。管棚超前工作面安装对巷道围岩提取支护与注入的水泥浆形成整体支护开挖巷道上覆岩石形成安全的掘进空间,从而确保了掘进工作面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林西矿作为百年老矿,现已进入深部开采。由于深部开采地应力大,矿压显现复杂,使得巷道支护问题一直是影响矿井正常生产的瓶颈。多年来,虽然也在不断地进行支护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巷道支护的难题。巷道压力大,变形量大,维修量大,施工慢,不仅影响工作面的正常掘进,也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为解决大采深、高应力、强底鼓等复杂条件下巷道支护这一难题,经过实践总结出采用高强度、大预应力锚杆及其配套支护材料是解决深部大地压巷道支护成功的最有效的手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付立 《价值工程》2013,(27):131-132
深部破碎巷道具有非线性大变形特征,单一的支护方式难以控制。矿井在进入深部开采后,软岩巷道围岩出现显著变形,围岩破碎严重,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控制变得极其困难。针对平煤四矿三水平上部变电所岩性较为破碎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对以往成功经验的借签,提出了采用锚网喷+锚索+U型钢支架+喷浆的支护技术,加强了深部破碎岩巷的支护,较好地解决了围岩松软破碎、高变形巷道的支护难题,为其它类似条件下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某矿工作面机巷属于大倾角薄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具有非对称性。在对机巷围岩赋存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顶板、高帮侧、顶底四角等薄弱部位的支护,用锚带网索联合支护形成一个整体的承载结构。实践证明,联合支护改变了岩层的受力状态,提高了岩层的自身承载能力和巷道支护的可靠性,为类似条件下回采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正>井巷是煤矿保质保量开采煤炭资源的重要基础设施。井巷开掘是煤矿生产中一项重要工程。由于矿井深处地质复杂、险象环生,即使采取了科学的支护措施,采动后,在开采空间围岩体内形成的矿山压力依然是井下值得重视的安全问题之一。《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安全工作有着明确规定:"掘进工作面严禁在空顶下作业。"对巷道支护展开研究,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矿压观测的作业规程,掌握矿压显现规律,避免空顶作业,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某矿区段运输巷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实际,根据巷道围岩的长期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该巷围岩变形与时间的关系,得出了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实施该支护技术方案后,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大减小,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王保山 《民营科技》2014,(2):204-204
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大采高工作面不仅能提高工作面单产、方便巷道布置、简化生产系统,而且能提高矿井资源采出率,是矿井高产高效集中生产的主要技术方向之一。以某矿大采高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为研究背景,利用现场实测、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从顶板来压特征、支架载荷和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等方面对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为类似条件的工作面顶板控制提供了完善、可靠的资料,对解决工程问题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技术开发》2016,(17):171-172
针对南方复杂地质条件薄煤层开采巷道难控制的问题,文章以含春煤矿薄煤层开采为例,分析了薄煤层开采巷道围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复杂条件下薄煤层开采巷道的控制对策及支护技术。工程实践表明,应用新支护技术后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支护体受力情况良好,能够保证围岩结构的长时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