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刘玉荣 《经济论坛》2004,(13):91-92
1.美国规模扩大的过程。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美国,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几乎不存在,抵押贷款流动性差,资金缺乏,提供贷款的条件相应也比较苛刻。在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中,全美有200多万居民因为无力偿还住房抵押贷款而丧失了住房产权,1600多家银行因为无法收回住房抵押贷款而破产。危机促使变革,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临时性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7年美国爆发次级贷款危机,导致多家金融机构倒闭、股市大跌,影响到美国经济及全球金融市场.本文通过对美国住房金融体制的运行机制--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之间的关系及其风险流动机制的分析,来探寻引起危机的真正根源.研究发现住房金融市场存在两种机制,一是风险转移与回流、扩散与放大机制;二是证券化使得抵押贷款规模自我膨胀机制.本文认为不能因为发生次级贷款危机而否认美国住房金融制度的成功经验,如对中低收入等特定群体购房的担保机制、多样化的贷款产品、发达的二级市场等.导致次级贷款危机的根源不在于住房金融制度本身,过度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和监管失控才是引发危机的关键,加息只是一个诱因.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条件不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之所以目前不能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因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缺陷:  1.缺乏庞大的住房抵押贷款存量。1999年,我国发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581.22亿元,占去年发放的全部房地产贷款的58%之多,仅建行去年就发放了284.07亿元。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规模极小。据统计,到1999年底,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不到2%,而英国高达56%,美国占54%。缺乏一定规模的住房抵押贷款的积累,就谈不上形成有相似条件、违约率和提前清偿率的抵押贷款组群,也就更谈不上把住房抵押贷…  相似文献   

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持有的流动性较差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转让给特设信托投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al,SPV),特设信托投资机构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并以其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担保,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住房抵押贷款债卷的过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源于60年代美国的住房金融市场,目前仍以美国应用得最为普遍。据统计,截止到1997年底,美国50%以上的住房贷款实现了证券化,抵押贷款二级市场总规模达79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国债市场的第二大债券市场。而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还停留在一级住房金融市场上,不利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降低和住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因此参照美国经验,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无疑是一种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之后,证券化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其它非抵押债权资产上,并且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实践中,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其精妙的构思、开拓性的服务,促成了住房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推动了美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0多年来,我国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开发和运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缓解了居民住房紧张的局面。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将对我国深化住房金融改革、扩大市场有效需求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贷款证券化、道德风险与监管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以来,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很好地解决了放款机构资金来源约束和流动性约束问题,保证了放款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转移了信用风险,扩大了贷款规模,推动了整个社会GDP的增长.然而,次级贷款危机的爆发使证券化所存在的风险和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我国贷款证券化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美国较为成熟的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对完善我国证券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是近30多年国际金融领域最重大的创新之一,它是指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在一起,并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动的证券,据此融通资金的过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首先产生于美国,成功地解决了美国当时储蓄机构的“储贷危机”。随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全球化发展,在各国的创新应用下,其形式也得到不断演变。目前世界上存在三种代表性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美国的表外运作模式、德国的表内运作模式、澳大利亚的准表外模式。  相似文献   

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种住房金融制度的起源、制度的变迁以及制度变迁的绩效评价,说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一制度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确实能起到繁荣经济的强大作用,但在繁荣的同时,我们必须考虑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尤其是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制度变迁过程中因为制度过度创新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影响,更是要谨慎对待.从而说明在设计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制度变迁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国并得以迅速发展,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也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发展最迅速,最具有活力的金融产品。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步较晚,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随着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进程已由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实践操作阶段,以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现状为基础,分析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美次贷危机谈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始于住房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MBS)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大金融创新之一.随着我国金融创新的兴起,住房抵押贷款现金流稳定、违约率低等特点使其成为资产证券化理想的基础资产.以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开展的突破口,是我国金融创新的重中之重.本论文立足我国国情,阐述了MBS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经济意义,同时以美国次债危机为引,通过中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共性分析指出我国实行MBS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1.
住房公积金期房贷款是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其贷款利率较低的优势成了广大城镇职工期房贷款中的首选.而在信贷品种日益攀升、贷款规模逐渐扩大的背景下,贷款风险问题也不断增多,尤其住房公积金期房贷款中作为抵押的在建建筑具有很多风险因素,而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已经发放的贷款难以或者根本无法收回,这就给贷款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应借助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有效化解与防范各种贷款风险,以推动住房公积金期房贷款的健康发展,从而为广大城镇职工优化居住环境提供金融信贷帮助.本文就住房公积金期房贷款风险防范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房贷证券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贵蓉 《经济师》2008,(3):237-238
随着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的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所以急需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文章结合次贷危机分析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模式,指出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模式。但是需要从次贷危机中吸取一定的教训,使得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惠玲 《经济论坛》1998,(23):42-42
住房抵押贷款保险能减少贷款风险,使银行降低首付款要求,从而使更多的人有能力通过住房抵押贷款购买住房。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在美国金融业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有三种类型,即由联邦住宅管理局提供的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由退伍军人管理局提供的住房抵押...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Asset—B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ABS)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居民住宅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发行人按一定标准将若干个住房抵押贷款组合在一起,发行了抵押债券。进入198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各国对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以及《巴塞尔协议》在各国的实施,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迅速增长,并逐渐向国际化推进。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扩展至几乎所有经过组合后具有稳定现金流的金融资产,遍及抵押贷款、不良资产、基础设施及流动资产(如应收款)等领域,成为风靡全球的金融工  相似文献   

15.
张建华 《生产力研究》2002,(6):60-61,64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我国今后住房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 ,但我国目前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时机尚未成熟 ,因为还存在着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各银行缺乏开展证券化内在动力、抵押贷款一级市场规模偏小和缺少大规模机构投资者等诸多障碍。当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相关的基础性工作 ,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施创建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6.
查会琼 《技术经济》2004,23(5):32-34
<正>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质和意义 所谓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就是指商业银行把自己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成抵押贷款群组,由证券机构购入,再经过担保或信用增级后以证券的形式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在西方,发达国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它的产生是一种必然,是商业银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必须具备的技术与必须遵循的原则。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质上是通过创建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即抵押贷款的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7.
2007年8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美国多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陷入严重财务危机而宣布破产或濒临破产,殃及多家全球知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陷入流动性困难,并引发全球股市的强烈振荡.  相似文献   

18.
彭海啸 《时代经贸》2008,6(9):194-195
始于住房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MBS)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大金融创新之一。随着我国金融创新的兴起,住房抵押贷款现金流稳定、违约率低等特点使其成为资产证券化理想的基础资产。以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开展的突破口,是我国金融创新的重中之重。本论文立足我国国情,阐述了MBS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经济意义,同时以美国次债危机为引,通过中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共性分析指出我国实行MBS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9.
杨蕾 《经济视角》2013,(9):39-40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0世纪以来,房地产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1970年美国首度发行了住宅抵押贷款转付证券(Mortgage Pass Throuh,MPT),揭开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序幕。从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各国普遍实施的分散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工具。但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也暴露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因此,我国在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同时,必须防范其风险,避免发生像美国次贷危机一样的金融灾难。  相似文献   

20.
俞松 《发展研究》2008,29(3):21-23
本文以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风险为研究对象,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启示的角度,对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资产证券参与者博弈中的信用风险评估作用,以及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资产证券信用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其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吸取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教训,加强住房抵押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监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