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失衡与校正—英国区域经济政策实践效果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丁宏 《南方经济》2001,146(11):65-68
区域发展失衡是因扰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历时半个多世纪的英国区域政策的实施,主要包括产业政策倾斜,企业布局合理化以及发展小企业等。尽管未使以主导产业衰退,高失业率以及经济增长逐乏力为主要症状的“英国病”有大的转机,然而,英国人面临的处境顺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反工业社会人类所极易遇到的难题,英国人在区域政策上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阶段性,局部性成果则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区域共同市场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进入21世纪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全国的地位明显凸现。其主要说明因素在全球化和市场化两大动力。长三角地区既有一体化趋势,同时也有反一体化的因素。长三角一体化意味着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的各个地区,由单纯的竞争转向合作,从有限领域的合作进入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形成长江三角洲新的区域优势。其目标是共同建设以上海为主导的区域共同市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落实“十七大”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区域一体化:长三角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勇军 《宁波经济》2004,(12):38-39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源地和旅游产业发达的地区。三地在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等方面都各有优势,加强合作,有利于构建“大旅游”格局。三省市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突出区域特色,共同促进三地之间的旅游经济合作与产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运成 《浙江经济》2005,(22):50-51
块状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品牌。常山县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确立的“工业立县、特色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做大做强做优轴承、钙类两大特色产业,使之成为常山县域经济的特色和品牌。  相似文献   

6.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发展理论和战略为出发点,针对区域现实情况,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基础建设;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民生保障工程;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积极推进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使建华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汪燕 《浙江经济》2004,(10):58-59
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长江三角洲,历来就是丰腴富庶之地,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又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政策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的热土。作为长三角“龙头”的上海则日益发展成为大公司、大银行总部和研发中心所在地,并加快朝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迈进。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长江三  相似文献   

8.
研究和推进区域共同发展,是我们国家“十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一大政策,是体现共产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大举措,也是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必须重视,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大问题,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很重要的议题,就是如何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解决好区域差距继续拉大的现象,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这是当前很热门的话题,对我省来讲,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同样是一个大战略,大政策,大举措施的和大问题,是一个现实而又迫切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沈毅 《天津经济》2006,(10):8-12
天津有着悠久的航运历史,凭借九河下梢的优越地理位置,在历史上形成了发达的航运业。1860年开埠以后,天津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第二大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我国北方主要的对外通商口岸。近代天津有过辉煌的历史,“南有上海,北有天津”,天津与上海,北南辉映,相得益彰。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市上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完成了“三、五、八、十”的战略举措,同时,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非常关心和重视天津和滨海新区的建设,温家宝总理在天津考察时指出:“天津因为有港口、有漕运,历史上就是我国重要的通商口岸。加快滨海新区建设,很重要的就是发挥海的优势和港口的优势,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提升天津城市战略地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全国总体发展战略部署,都具有重大意义。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快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使天津又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扩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但应当看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也正说明处于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不因眼前的相对落后而悲观,只图未来的崛起而拼搏,这是决策区域经济发展所必须有的心态。发展要创新思路。谋划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跳出狭小的行政区划限制,从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在国际分工、国内分工的大棋盘中只能按动态比较或选择其中最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项目发展,或选择国际国内产业链条中…  相似文献   

11.
大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难在哪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发展趋势,其最大特点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区域经济整合、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按国际标准进行的区域经济整合,而CEPA将进一步推动这种整合。但这一区域的经济整合近年来之所以处于迟缓和停滞状态,其原因既有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也有这个地区的经济基础问题,还有现行政策和制度的制约和束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一)区域经济与区域整台就区域经济研究的对象而言,"区域经济"涵括两个范畴的研究:一是,针对单一国家内部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问题,寻求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策略研究;例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地区经济计划等。二是,超越国家地理概念的区域经济整合;例如:图们江开发计划、东盟东部成长区(EAGA)、世界3大区域经济组织等。区域整合是当前及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目前世界3大区域整台体分别为: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以及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三者中,…  相似文献   

13.
王雍欣 《北方经济》2012,(13):60-61
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知名的大企业几乎全是上市公司。美国500家大公司中有95%是上市公司。公司上市无论对自身还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都至关重要。我们初步统计(截至2012—03—15)发现,河南上市公司区域分布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非常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战略国策。以增长极理论选择西部大开发中战略重点区域和产业,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就此作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7,(15):24-25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宏观框架完成“封顶”,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四大板块”正在共谋打破行政区划和体制的坚冰,朝着市场一体化的和谐新格局迈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区域经济迅猛强劲的喜人态势,正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已经进人城市经济主导发展的崭新时代。邯郸要实现建设晋冀鲁豫四省临界区域中心城市的宏伟蓝图,必须下大力推进工作重心由农业、农村经济向城市、工业经济的战略转移,尤其要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上下大功夫。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长期问题。宏观调控一直采用财政、税收等手段消除东高、中西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本文作者根据这几年几大区域的指标变化,从八个方面入手,解析求证目前区域差异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18.
一、前人和别人对区域经济的研究成果区域经济学是本世纪五十年代适应国际和各国内部地域分工的深化,并针对当时国家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从经济学和生产布局学中脱胎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现代区域经济理论,萌芽于资本主义商业、运输业大发展的18世纪,酝酿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的古典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它的产生以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和农业地理学家杜能的著作《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孤立国》第一卷的出版为标志。到20世纪40年代先后相继演进形成四种有代…  相似文献   

19.
薛艳丽 《改革与战略》2011,27(8):100-102
在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基础上,河南省制订了“大中原经济区”规划,该规划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地方政府投资有利于缩小省间经济增长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的战略意图及大中原经济区的比较优势,提出了指导性、预测性的中长期地方政府区域投资发展规划,希冀为解决“中国难题”提供思路和样本。  相似文献   

20.
在较具激情色彩的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浪潮中,审慎地考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是有必要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是多元的、复杂的,绝非单纯一个方面的原因可以形成目前如此之大的区域发展差距,本文认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基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渐进式改革政策取向所衍生出来的区域之间在制度创新和市场机制以及知识与思想观念累积效应上的巨大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