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致富天地》2005,(1):13-13
睦科,是永胜县的“鱼米之乡”。但由于种植结构单一,当地农民群众守着“粮仓”却致富无门。市科协通过调研选定在睦科创建优势葡萄基地,作为促进永胜三川坝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示范基地。1998年,市科协投资30万元,调进了葡萄精品美国提子苗14万株,建成110亩葡萄基地,并把种植葡萄的98户农民组织起来,组建了睦科葡萄技术经济合作协会。由于种植葡萄是一项头年栽种、二年挂果、三年就可达到盛果期的“短、平、快”项目,2001年,优质葡萄基地就产果55吨,亩产值超过3000元,最高亩产达5.5吨,产值突破11000元,在周围农民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种葡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协会组织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传递最新技术.供应农技物资,栽培种苗,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玉田县虹桥镇大齐庙村的农民王林,过去在30亩承包田里种小麦、玉米等,每亩收入不过在500元左右。2005年,不甘贫穷的老王想在特色种植上做一做增收的文章,于是,他请来县里的农业专家,给他的土地“会诊”。根据专家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结构的综合分析,认为十分适宜西瓜的种植。机肥为主,保证了西瓜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财经界(学术)》2007,(4):125-125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因此,农民要增加收入,种植的农产品就必须依靠农产品加工工业带动。可见,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才是解决农民种植容易卖出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正如海南农民种植的椰子,20年前4毛钱一个还卖不出去,等到“椰树”生产椰树牌天然椰子汁之后,大量收购椰子,现在卖到2元~2.5元一个。种植椰子的农民因为“椰树”收购椰子增加了收入,带动50万果农脱贫致富。但是,如果只重视农村的农产品加工业,而忽视目前国内已形成的有技术力量、销售渠道、管理经验和品牌优势的农产品专业加工龙头企业,可能造成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4.
<正> 今年以来,我国农副产品市场价格变化较大,引起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自发调整。据我们深入乡、村、户对农民种植意向的调查表明,2002年粮、棉、油等品种的种植面积将呈现“两稳三增两减”的趋势。 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稳定。今年市场小麦价格平稳,加上种植小麦已成为北方农民的传统习惯,近几年来小麦一直稳定高产,城乡居民消费量逐年增加,因此,农民种麦积极性未衰。玉米种植面积也将保持稳定。这是因为玉米在城乡市场的  相似文献   

5.
《农机市场》2021,(2):55-56
在“农民外出打工,合作社为农民打工”的服务理念指导下,云南省腾冲市胜利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推广“四统一四配套”全程机械化服务,实现了当地水稻生产规模化种植,较好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实现了土地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集偏远山区和民族地区为一体的云南省弥勒县,通过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这棵“梧桐树”,引入省内外龙头企业“金凤凰”,带动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稀”的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去年,该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90元。  相似文献   

7.
《广东合作经济》2005,(3):57-59
供销合作社离不开“三农”,南雄市供销合作社发动农民种植甜玉米,试种成功,农民获利,供销合作社获益,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8.
如今靠特色种植才会走俏市场,已成为许多农民的共识。这不,在河北省玉田县虹桥镇的陈庄村就有一个四里八村都小有名气的葫芦园,这个不足两亩的农家小院,正是靠种植葫芦,成了生财、聚财寸土寸金的宝地。  相似文献   

9.
被京郊农民瞩目的“巨丰”大豆种子案,终于以被告向原告(购种人)做出赔偿而告结束。 (一) 近年来,市场上商品大豆需求增加,价格持续上扬,激发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一些宣传可亩产八百、千斤的“超高产”大豆品种的广告也大量出现。1993年12月到次年4月,北京三农综合服务公司在《农民日报》上5次发布了一则醒目的  相似文献   

10.
辽源市是省特色文化市,农民画、泥塑、琵琶、沙金木雕、剪纸、葫芦画,都是东北物资而出现的民间文化样式,发展东北地方特色文化十分重要。我们知道,东北是以生产玉米、高粱、大豆为主要农产品的农业地区。受气候和作物品种的限制,这里每年只有一次种植周期,而生产劳动时间具有春、夏、秋的季节性。与南方一年双季、三季作物种植周期相比,东北的闲暇时间最多、最集中。一年中用于农业生产的时间总共三个月左右,其余的闲暇时间多集中于夏秋之间和漫长的冬季。若干年来东北的广大农村,充分利用了这两大黄金闲暇期所提供的时间大舞台开展社会文化活动,改革开放以来,富民政策给农民带来了  相似文献   

11.
安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力、农业生产关系和农业上层建筑“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体系。根据安徽自然条件的特点,安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应是:安徽的平原和圩区,可实行区域化种植和运用现代化手段生产的农场化模式;安徽的丘陵地区可实行精细化生产模式;安徽的山区,可实行生态林加经济林加旅游的发展模式;安徽的水域,可实行养殖业加旅游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河南省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全省蔬菜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蔬菜业已成为近年来全省种植业中农民自主投入较多、经济效益高、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其快速发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而且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蔬菜生产规模日趋扩大,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2001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956.3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4310.9  相似文献   

13.
杨金铭  张远静 《市场研究》2003,(5):20-20,17
<正> 西华县皮营乡把组织劳务输出、培育“打工经济”作为振兴全乡经济的突破口,积极实施“万名农民外出务工”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全乡劳务输出经济收入达到5000万元,“打工经济”已成为该乡的一大支柱产业。皮营乡的基本情况 皮营乡有25个行政村,3.5万人,近5万亩耕地。位于黄泛区腹心的西华县本身就是不靠铁路,不临江海的偏僻县,而皮营可以说是位于这个偏僻县中的偏僻位置。人多地少,土质较差,经济基础薄弱,乡镇企业起步晚,是这个乡过去的基本乡情,加上农民思想观念守旧,种植方法落后,致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增长步履维艰。统计报表显示:2000年全乡粮经比例为55:45,农业总产值9643万元,乡镇企业仅有10个,农民人均纯收入1996元,在全县19个乡镇排名14位。  相似文献   

14.
谁引导农民致富,谁就与农民一同致富;谁和农民抢饭碗,谁就没有饭碗。———通威集团“和顺式”管理的核心是“和”,要实现“人和”、“物和”、“利和”,灵魂是“心和”。“和顺”有三个层次,“和气”、“和谐”、“和顺”。“和气”是处理问题、待人接物的基本态度;“和谐”是整合相关主体、相关要素的基本要求;“和顺”是追求事物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诚为本,信为先,和为贵”。地处我国齐鲁文化发祥地的济钢,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又借鉴了外国企业的管理经验和理论。“和顺式管理”是两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一村一品”运动是在日本农民面对解决战后日本城乡差距扩大的积极实践探索基础上,由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的大力推动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推进“一村一品”运动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做法与经验;学习借鉴“一村一品”的成功经验关键是要注重创新,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城乡一体的发展之路及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自身的农业特色产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广东合作经济》2006,(4):53-55
徐闻县下洋供销社在农民种植菠萝增产不增收的困境下,由供销社主任带头跨镇串乡四处奔赴,组织种植大户、成立“菠萝合作社”,大力拓展省内外市场,建立收购网点和销售网络,起着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的作用,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7.
清朝时,北京西花市大街路北有一个叫“大烟袋锅”的老字号,主要经营各种绒线。“大烟袋锅”的本名叫天合成绒线铺,因为它以店门前悬挂的非常显眼的木制大烟袋锅的幌子,所以人们渐渐遂以“大烟袋锅”来代替它的店名,而“天合成”字号反而很少有人提及了。 “大烟袋锅”的创始人刘福成咸丰五年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里,十四五岁时,家乡闹了灾荒,为了糊口,他与家人一起逃荒到北京,暂时寄居在崇文门外大石桥一位亲戚家里。这位  相似文献   

18.
现在惠农政策好,农产品市场价格也高,我家种植青花菜,一年下来,仅这一项收入就达两万多元。说起家乡的特色种植,云南省马龙县大庄乡石河村的村民施光辉高兴地说。近年来,大庄乡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优势,引导村民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19.
谢红 《致富天地》2007,(6):16-17
在云南省会泽县乐业镇,辣椒种植是传统优势产业,且种植历史悠久。这里的辣椒以其油润、鲜红、个大、籽多、肉厚、辣味适中、香辣独特、爽口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是以往这里的农户种植辣椒比较分散,科学规范种植的知识也没有得到普及,辣椒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太明显。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紧紧围绕市委“一乡一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颁布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深化供销社改革,发挥其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作用。借鉴台山市供销社的范例,我们可以把“一号文件”的精神实化为一条操作性较强的基层思路;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种植经济作物,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把农产品从田间带入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