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薇  张磊  张令勇  侯德花 《活力》2023,(6):11-13
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作为精髓内容,可以体现出对国家和人民最浓厚的深情大爱。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为大学生,应从多方面引导大学生提升家国统一体的意识,促使大学生提高对家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中还存在不足,而社区党工委对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洁明 《活力》2023,(6):8-10
“五四运动”作为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其孕育的“五四精神”成为激励青年爱国、报国的历史灯塔。重温“五四精神”,挖掘其时代内涵,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之责,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引领中华儿女团结协作、不畏艰难、持续奋斗的动力,其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中,有助于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湖南省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高校需将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利用起来,融入教学工作中,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培育,为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与教育价值展现提供助力。鉴于此,本文对湖湘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的价值进行探讨,并阐述融入的机遇与困境,基于此提出融入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独特的精神品格,它已深深熔铸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中国现代企业家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是企业发展进步、技术革新的关键要素,也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隐形力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企业家应注重家国情怀的涵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  相似文献   

5.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青年一代展现出了不怕牺牲、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先育德,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应当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立德树人"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力量支撑,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标准。在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培育对象的自我发展、完善高校大学生志愿组织运行机制、提高政府及国家在志愿服务方面支持力度,牢牢抓住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教育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点人群。大力弘扬和培育大学生高昂的中华民族精神,是高校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它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度重视学生课外实践养成,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着力构建"手拉手共成长"艺术类学生课外实践一体化"1234"育人体系,全面提升艺术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志愿服务不仅是一种利他行为,当中所体现的志愿精神,更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念,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陕西为例,阐述了大学生志愿精神内涵,分析了当前陕西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实践对策,致力于帮助高校提升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工作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志愿精神的大学生,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7,(29):188-190
培育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完善高校素质教育体系及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均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然后在总结国外发达国家培育机制的基础上,从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优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高校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培育民族精神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需求,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吴丹 《活力》2010,(14):103-103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并表现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缺失。在这种形势下,要充分认识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薪火相传,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3.
李楠 《活力》2023,(6):193-195
新时代加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应用型高校完成转型任务、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应用型高校劳动精神培育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培育方式缺乏创新性、培育环境不浓厚等问题,应用型高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优势。要通过健全课程体系,进一步夯实劳动精神培育的知识基础;通过立足办学特色,进一步创新劳动精神培育的方式方法;通过优化培育环境,进一步营造劳动精神培育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4.
皮锋  邹盛瑜 《中外企业家》2013,(8S):174-176
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培育是个体成长与发展完善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教育目标的必然性。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不仅对个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还是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积极关注和了解的学生现状之一。笔者主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缘由、价值引领的意义,以期从意识的培育、信念教育、素养的提高等方面做好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基础,要具备敢于奋斗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当代大学生要培养不怕吃苦、勇敢向前的精神内涵,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群体奋斗精神的培育,全方位塑造高等人才的内在品质,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本文从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内涵与意义进行分析,研究了奋斗精神培育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提出了几点关于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策略与方法,旨在为高等院校的教师提供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6.
读者点评     
《中外企业文化》2009,(3):78-78
浙江胡澄读了《危机之下的文化审视》一文感慨尤深。中国企业界在呐喊“企业文化建设”20多年后,在一场“危机”到来之时,真正能以哲学层次上的“文化”坦然消释危机的冲击,能以人文情怀关怀职工、共济时艰的企业能有几家?看来,“企业”与“文化”的相融,或者说以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的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7.
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意义特别重大。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影响因素与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基于社会制度背景,本文比较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对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其形成机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基于经济体制背景,本文比较了国有企业家精神和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内涵特征,并分析了其形成机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据此,分别提出了培育激活两类企业家精神的政策建议:培育激活民营企业家精神,要营造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民营企业家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鼓励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培育激活国有企业家精神,要健全国有企业家选拔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家激励机制、健全国有企业家容错机制、转变国有资本的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18.
企业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责任。为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需要在文化建设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将其不断转化为内在发展动力,助力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此过程中,企业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引导各族员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家国情怀,使其能够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角度维护公司核心利益,自觉投身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实践,进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五个认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凝结剂和推进器,是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精神内涵的概括,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着中国精神,在此背景下,文章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接受"中国精神"培育问题的重要意义,对目前高校存在的"中国精神"培育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结合形势提出了加强"中国精神"培育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民族精神的培养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其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国防教育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基本国防素质,丰富大学生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要求,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使当代大学生能更好地肩负起民族国家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