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成分。具有广泛的用途。起初多采用溶剂萃取或离子交换树脂等提取方法.收率仅为2%.后来出现了超过滤法和晶种法。以上各种方法都需要先对甘草进行水提、酸析、醇提、浓缩等操作,以除去水溶性杂质和其他杂质。上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对用大孔树脂法提取甜味剂作了许多工作。大孔树脂是吸附性与筛选性相结合的分子分离材料.其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力或氢键的作用.而筛选原理由树脂本身的孔型结构所决定。大孔吸附树脂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成为分离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水溶性化合物的有效手段。在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提纯方面也显示了其独特作用。我们用大孔树脂法精制甘草酸粗品.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产品经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含量高达95%。为了改善甘草酸产品的外观。我们采用草酸还原和活性炭脱色的方法得到的甘草酸颜色更浅。  相似文献   

2.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复杂,要获得高纯度的单一化合物或新化合物,常需要综合地利用各种溶剂提取法及层析方法。本文根据天然药物中亲水性强极性化学成分的特性,归纳各种分离纯化亲水性、强极性成分的层析方法,包括亲水作用色谱、正相色谱、反相色谱、凝胶过滤色谱及其各种层析方法的综合使用,以期有助于系统、快速、有效的提取、制备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刘雪赟 《企业导报》2011,(21):271-272
生物碱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如何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分离出具有活性的单体生物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不同的提取分离方法在生物碱中的应用,对于今后生物碱的分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海参水煮液为原料,采用超滤膜,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组分进行分离。结果显示,活性抑制组分B的IC50值为34.6mg/mL,经化学成分定性分析表明该组分含有糖类和蛋白质成分。  相似文献   

5.
古代玻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为了对历史进行深入研讨,切实了解文物的本来面貌,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对成分的分析十分重要,同样鉴别的步骤必不可少,因而对于古代玻璃的成分分析和鉴别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旨在分析古代玻璃的成分以及对玻璃类别的鉴定。依据相关数据进行建模并解决以下问题:依据数据分析高钾玻璃、铅钡玻璃的分类规律;对于每个类别选择合适的化学成分对其进行亚类划分,并对分类结果的合理性和敏感性进行分析。对玻璃分类规律进行分析,对不同类别玻璃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图表定性分析、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得到以是否风化与化学成分含量作为自变量的玻璃分类模型来实现定量分析;并分别对高钾玻璃和铅钡玻璃进行主成分分析,求得各得分系数矩阵,接着通过得分值进行大类下的亚类划分,高钾玻璃通过得分情况分为两类,铅钡玻璃通过K-means聚类将得分情况分为两类,得到划分结果;最后从模型和分类的角度出发对合理性进行检验说明,得出较强的合理性,参考各化学成分参量的变化对敏感度的影响,证明其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珍珠产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珍珠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新产品不断涌入市场。珍珠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不论天然珠、养殖珠、珍珠母贝的珍珠层等所含的化学成分都基本一致,均含有活性珍珠钙、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多种起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国家卫生部已批准珍珠作为食品新资源使用物质,厂泛应用于食品、保健、美容等行业。珍珠已从药品发展到保健食品、美容护肤品,已从高贵的奢侈品变为人们日常的消费品,深受厂大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具有高效、快速、方便、安全、低能耗、环保、选择性好的特点,用它萃取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文章介绍了超临界萃取的原理、特点及在天然产物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寻找三叉苦中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在对三叉苦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测试对LPS诱导的BV-2细胞产生NO的抑制率,对分离得到的三个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体外筛选。结果:三个黄酮对LPS诱导BV-2细胞产生NO的抑制率较高。结论:三个化合物均有较好的体外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如梅 《企业技术开发》2005,24(6):36-37,45
文章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及其在天然产物、农药和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食品防腐剂分为合成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天然防腐剂具有抗菌性强、安全无毒等合成防腐剂无法比拟的优点。现被广泛应用的天然防腐剂就是乳酸链球菌素(nisin)。本实验采用一种简单、高效的定向筛选乳酸链球菌素产生菌的方法,从生鲜牛乳中分离选育出三株产"Nisin"的乳酸菌,通过抑菌试验对其作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1.
天然蜂蜜中的淀粉酶来源于蜜蜂,是一种动物来源淀粉酶。通常动物性酶的稳定性较差,其活性极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天然蜂蜜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在储存过程中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低温时,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都基本保持不变。但是随着储存温度升高和储存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述肉苁蓉资源现状、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的价值。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肉苁蓉野生资源较匮乏,人工种植取得可喜成绩。肉苁蓉化学成分较多,含苯乙醇苷类、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结论:肉苁蓉植物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付彪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3):112-112
海洋生物天然活性成分的利用是研究开发海洋药物的基础和源泉开辟新的海洋生物资源.鉴于海洋生物活性成分所具有的特点。结合现代化学合成理论与技术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来源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从根本上打破资源限制问题。解决制约海洋药物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马建中教授(陕西科技大学副校长)对乙烯基类单体改性铬鞣革屑水解产物制备复鞣填充剂进行了研究,其观点认为:该方法以不脱铬的情况下对铬鞣革屑进行水解;用乙烯基类单体对铬鞣革屑水解产物进行改性,制备皮革用复鞣填充剂.该方法为铬鞣革屑减少污染环境贡献较大,但是其缺点生产成本太高,不能形成工业化生产.阿托尼(美国快速检测仪器公司任职)提出从铬革屑中提取明胶和回收铬盐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混合酸高温水解和后续的各种产物的分离,从中可以得到三种主要成分:胶原基明胶、用于皮革鞣制的鞣性铬盐和水解剂.  相似文献   

15.
《监督与选择》2005,(8):28-28
茶叶性味甘、苦、微寒,是我闰传统的天然保健饮料。人们已经发现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其中主要成分有咖啡碱、茶多酚、蛋白质、氮基酸、糖类、维生素、脂质、有机酸等有机化合物,还含有钾、钠、镁、铜等28种无机营养元素,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组合比例十分协调。  相似文献   

16.
茶叶性味甘,苦,微寒,是我国传统的天然保健饮料。人们已经发现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其中主要成分有咖啡碱、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维生素、脂质、有机酸等有机化合物,还含有钾、钠、镁、铜等28种无机营养元素,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组合比例十分协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反相色柱,紫外吸收检测器检测,与试样预处理技术相配合,测定电催化降解后各主要产物的含量。由于HPLC所达到的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使分离和同时测定性质上十分相近的物质成为可能,能够分离复杂混合物中的微量成分。通过本实验小组对对氨基苯酚的色谱条件研究确定以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为40:60:0.1作流动相时,其作为被测定样品对氨基苯酚分离效果最佳。并研究了在相同组成的流动相下,在不同时间、温度、pH值、浓度和电流效率条件影响下对对氨基苯酚进行电催化降解之后对物质浓度的影响,来探讨实验条件的改变对对氨基苯酚的电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问题;从而对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数据找出最佳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8.
蚂蚁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治病强身。我国是食蚁的故乡,对蚂蚁的成分早已做了大量研究,多是以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为研究对象。本文就蚂蚁的化学成分作一综述。 1 蛋白质含量高 蚂蚁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很高,约占蚂蚁干重40%~67%,能产生650大卡的热量,居动植物之冠。陈即惠报导,蚂蚁体内含26种游离氨基酸,17种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全部包括在内,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19.
海带是一种可供食用和工业用的大型海洋藻类产品,含有丰富的碘、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成分,素有“天然微量元素宝库”之称。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带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质检总局日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蔬菜水果生产第一大国,但是应用于果蔬上的杀菌剂苯并咪唑类、苯酰胺类、淄醇类、存在药效差,残留量大等问题,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障碍,因此开发高效、低毒、无残留、无抗性的农用杀菌剂,是调整农业产业机构的迫切需要。本发明的植物杀菌剂的杀菌机理是当其喷洒到植物叶面上时,两个活性氯原子离解形成次氯酸或次氯酸根,次氯酸能够迅速渗入病原体内,通过氧化作用破坏病原菌的蛋白质结构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