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声音     
<正>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做好四点让农民富起来第一,就是要以"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毋容置疑,目前农村这种小规模、分散的家庭经营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无论从长期或短期来看,只有引导农民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实行专业大户、加工农场包括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才能保证务农有合理的收入。第二,就是要以"解决农民财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历史阶段,"谁来种地"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中央从"三农"工作的全局高度,为我们指明了解决"谁来种地"的根本方向。我们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上海实际,在深化农村改革,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深入研究和思考上海农业如何"后继有人"问题,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伴随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现代化面临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谁来种地",一是"怎么种好地"。前者的解决有赖于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后者则要求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解决千家万户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难题,要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抓。农业生产性服务涵盖的领域、服务功能,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正>《方案》提出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将由国家承认的涉农中、高等职业学校招收50岁以下,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如何让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尽快成长起来,加快教育培训就成为一个必然选择。此次的方案如果落实好,可以解决以下难题。其一满足未来发展对新型农民经营能力不断提高的需要。未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都比较大,要求  相似文献   

5.
《农村工作通讯》2016,(3):24-2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6亿多农民创造了连续丰收的奇迹,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以"全国十佳农民"为代表的广大新型职业农民的智慧与汗水,他们是科教兴农的示范者、农村改革的先行者、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和强村富民的带头人,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践行者。农业部继成功遴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亘古未有的深刻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突破推进,形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8亿多农村人口中,已经有超过2.6亿的农民进城就业,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成为焦点现象,如果不把农民培育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农民,广袤田野谁来耕耘,就会成为世界性问题。解决未来中国18亿亩耕地"谁来种、怎样种"的难题,只有紧紧抓住务农农民骨干群体,加快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源源不断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夯实现代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让农民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职业,造就亿万"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农民,不仅能解决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而且能让职业农民成  相似文献   

8.
要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对农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农业、农村、农民"是分不开的,"三农"的主体是农民,所以"三农"问题必须紧紧围绕着农民问题来解决.对于农民,我们到现在还不能说已经有一个完全正确的认识.农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是主力军,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解放以后,对新中国的建设又付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我国工业体系的建立就是靠农民提供的积累建立起来的;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取得这些成绩,首先也是农民做出的贡献,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是农民做的改革的先锋.农民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贡献非常大,但有时一谈到具体问题,往往就把这个问题忽略了.  相似文献   

9.
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要不断完善农业支持政策,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投身农业,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提倡适度规模经营,怎样才算是适度?衡量"度"有两把尺子,一是土地流转到一定规模,经营农业的人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二是要达到一定的耕种规模,实现机械化效益,这是技术规模。农业要实现规模经营,有农民要离开土地,但他们又进不去城市,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就是要开创农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习近平"农民观"的新表述,与习近平先前相关表述是一脉相承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差别在于,前  相似文献   

12.
<正>一、培育职业农民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指出:关于谁来种地,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2016年,习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指出:要以吸引年轻人务  相似文献   

13.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取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生产要素结合,对于掌握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农民来说,既是发展商品经济的一个良好的机遇,也是对一家一户的农民发展商品经济的严峻挑战。从目前农村情况看,一家一户农民的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首先,生产规模狭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三个不适应。一是与发展适度规模经济的要求不适应,缺乏竞争能力;二是农业积累率低,与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不适应;三是农业投入少与采用先进技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要求不适应。这三个不适应,是一家一户的农民办不了、办不好或能办也不合算的难题。其次,一家一户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分散性、盲动性,导致此伏彼起的"卖难"和"买难",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第三,近几年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大幅度涨价,工农产品"剪刀差"拉大,有些商品生产成本高,农民出售产品无权按生产成本和合理的利润定价,  相似文献   

14.
人地矛盾是我国农业中最为突出的矛盾。至2004年10月底,全国耕地面积为18.37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1亩。事实上,“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解决好中国如此之多的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要让他们富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减少农民,否则就不能解决农民问题。而减少农民,途径之一就是让他们离开农村,离开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而要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关键是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素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地区通过发展乡村集体企业使农民致富的经验,在一些人思想上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农民要富裕起来,只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我们认为,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民致富的一条要重途径。但广大农民致富的途径很多,发展农村家庭经济就是另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正是由于农村家庭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我国广大农村经济发生了飞跃变化。以成都市为例,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1985年乡镇企业产值达31.6亿元。农业产值只有24亿元。虽然乡镇企业产值已经超过了农业总产值,但是在农民人均纯收入413元  相似文献   

16.
"秋后算账"是中国农民延续了几千年的习惯。农民按照节气变化,春种秋收,辛辛苦苦打下粮食,留下口粮,剩余的就拿到市场去卖。过去农民愁的是产量不高,现在由于科技推广,产量提高了,农民们又愁卖不出一个好价钱。增产不增收是困扰当前数亿农民的大问题。据报道,江西省宁都县现有3万户农民采取"倒算法"进行生产经营,普遍增收三成以上。所谓"倒算法",就是把农业经营由以前的"从产到销"转变为"以销定产"。宁都农民充分认识到,要解决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必须摈弃旧的"以产量为中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于是,农业经营"倒算法"应  相似文献   

17.
<正>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有一批年轻人种地。对此,我们农村经济研究会就培育和造就苏州新型农民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一、苏州已有不少"大学生农民"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反映,近几年来,全市先后有345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当了农民。这些"大学生农民"中,"80后"占了90%左右;男217人、女128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中就业  相似文献   

18.
于毅 《农业经济》2014,(2):102-103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以前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分田单干阶段,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其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阶段,解决了商品短缺问题;其三是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解决了农村资源和劳动力剩余问题。这三个阶段的改革虽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农民得到了实惠。但是,整体农村却没有真正富起来,农村的人居环境并没得到根本改善,农业增效也不很高。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现今,我们认真反思回顾曾经走过的改革之路,其经验和教训的实践证明,仅依靠分散的农民家庭经营,或单纯的政府性乡村集体经济,或者单一的政策扶持为主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制度,只能解决"三农"的局部问题。而要解决"民富、村强、业丰"的"三农"整体问题,只有让农民、农村自觉的重新组织起来,成为独立有效率的市场经济主体,建立健全连接协调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有机体系,才能真正解决农村总体繁荣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各地为农民增收作了不少努力,比如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继续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力度,大力改造农村电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引导农民进行产业化经营,三令五申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等等,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仍十分普遍,正如一些农民所说:“粮食增了产,袋子里却少了钱,怎么能高兴得起来?” 增产不增收,究其原因,一方面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旺,市场疲软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一个新发展时期的反映,农产品供求格局和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生产成本上扬,主要农副产品价格一直在低位运行,销售不畅,再加上非农收入日益不稳定,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慢,经济效益下降,进城务  相似文献   

20.
正发展特色种植业,实现经营效益翻番;提升精深加工技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休闲观光型农业,让绿水青山财源滚滚。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积极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探索出"三条腿走路"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新路子。2015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0.67亿元、农业增加值近17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547元,同比增长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