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经界》2007,(8)
前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南部,县域内资源丰富,现有耕地320万亩,林地225万亩,草原270万亩,水域面积98.6万亩,查干湖、第二松花江、嫩江、前郭灌区和其他泡沼形成的湿地184万亩,居全省首位。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草原风光秀丽,湖泊湿地景色优美,境内有比较著名的旅游资源单体82个,郭尔罗斯文化属蒙古族游牧文化,底蕴丰厚,民俗风情浓郁,在"餐饮文化"、"婚礼习俗"、"狩猎游艺"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独具特色,是中华民族大文化中的璀璨瑰宝。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更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可以促进景区经济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传承和保护洞庭湖湿地传统文化。洞庭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湖泊湿地,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其文化内涵仍有待深入挖掘。立足于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深入其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促进洞庭湖湿地旅游发展的对策,实现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玉新 《消费导刊》2013,(9):224-225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旅游地之间的文化竞争。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都加深了对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思索,并且在开发中加大了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探索的投入,以提高当地旅游业的文化竞争力。从发掘东阿县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入手,以“养生文化、曹植文化、吉祥文化、梵呗文化”为主题,整合东阿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并使其形成脉络,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建设“文化旅游强县”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4.
日喀则地区作为“后藏”的政治文化中心,该文分析日喀则地区所拥有的宗教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的存储情况,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和西藏的经济社会形势,提出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京的正北方,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辖12个旗县市,被称为“天堂草原”,且有“蒙元文化圣地、游牧文化之源、摔跤健将摇篮、蒙古长调之乡、民族服饰之都”的美誉。锡林郭勒,蒙语意为丘陵地带的河流,美丽的锡林河蜿蜒在碧草如茵的锡林郭勒草原。锡林郭勒盟的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美丽的草原风光、深厚的蒙元历史文化和古朴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6.
喻文益 《商界》2008,(7):87-87
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和九寨沟(以下简称“成九线”)有四处世界级文化资源,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其他历史文化资源,旅游本是这一带的经济命脉。灾后重建工作必须抓住旅游不放,重建规划应该包括以旅游为骨干的文化产业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7.
地名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因其普遍性而被人们忽视,其承载的文化更是隐没在语言符号背后。通过地名的由来、变迁可以透视到地理历史、民族民俗、宗教信仰、社会经济等文化现象。地名文化是内容极为丰富、底蕴极为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地名文化的旅游价值时,应注重融合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利用多种传统和现代形式的文化载体,对地名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创意包装和优化组合,把这一潜在资源转化成独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通过地名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文化内涵。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程思雨 《商》2014,(30):119-119
在山西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晋中大院”文化旅游逐渐升温,大院的旅游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但是“晋中大院”在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旅游资源缺乏合理的规划,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对特色文化的内涵挖掘不深,硬件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邢台湿地历史悠久,且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恢复邢台湿地原生态的基础上,通过还原生态式景观设计、多样性旅游开发模式,对邢台湿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措施。真正实现以开发促进恢复、以设计推动发展、以生态实现可持续的邢台湿地文化旅游特色。  相似文献   

10.
张军 《商界名家》2004,(1):74-76
深圳发展旅游产业可谓“先天不足”——建市才20多年的深圳,与国内众多具有人文古迹和名山大川的城市比,原本没有多少天然旅游资源,甚至在20世纪90年代深圳曾被人们称为“文化沙漠”,但近年来深圳的旅游业却发展神速。深圳旅游崛起的“秘密武器”是什么?深圳市旅游局局长池雄标一语道破天机:“深圳能够跻身于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先进城市,关键是打好了文化牌。”“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深圳市早已参透了旅游业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的发展研究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生命线。莆田市人杰地灵,素有“海滨邹鲁”的称誉,文章从莆田市历史文化、滨海旅游、民风民俗、气候等旅游资源条件概括出发,详细介绍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发展莆田市旅游业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邮湖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是我国著名的湖泊湿地,已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保护名录。它水量丰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沟通了淮河和长江两大水系。湖内物产丰美,景色怡人。高邮湖风景区有多处景点,本文通过对高邮湖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遗迹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该区域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优势,并对高邮湖开发文化生态旅游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毕进 《消费导刊》2010,(4):228-228
最近几年,宿迁市力图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发展理念,着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文化,培育生态城市。纵观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人们正在由“观光时代”和“休假时代”转向“文化游乐时代”和“旅游文化时代”,旅游文化已成为21世纪旅游发展的灵魂,成为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旅游文化开发层次及主题定位的准确与否是旅游资源转化为高效益旅游产品的关键。本文基于宿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2009年,我市又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在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市区旅游文化,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邛海湿地文化资源的梳理,分析了邛海湿地文化的旅游价值,提出了邛海湿地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类型及其开发的一些意见,希望湿地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能够缓解邛海湿地景区的压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谈温州市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市的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为此应当有针对性地弥补各种缺陷,使温州市的旅游文化资源尽早服务于旅游业,从而提高温州市旅游业的品位,实现旅游兴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李志远 《商》2014,(10):81-81,68
道教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孕育于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于东汉末年张道陵“五斗米道”的创立,距令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它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又不断的促进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在道教近2000年的发展历程中,它创造了非常丰富的道教文化。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组成部分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日益发展起来,但是却存在着开发过于注重商业性,而忽视了对道教文化原生性的保护与发扬。  相似文献   

17.
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SWOT分析与产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却始终没有成为旅游大省和文化旅游大省。本文对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进行SWOT分析,并对文化旅游产品的体系构建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重庆时报》报道:竹笋做食品,竹叶出口到日本包粽子.拥有30万亩竹林的重庆市荣昌县已经成为“中国麻竹笋之乡”。记者从县林业局获悉,到2012年,该县的笋竹资源林将达到40万亩,重点发展笋竹资源循环加工利用产业链。目前该县已有30万亩竹林基地,其中麻竹基地就达10万亩。仅2008年全县加工麻竹鲜笋7万吨,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与大城市截然不同的旅游环境和特色旅游资源,尤其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盐文化旅游资源,以发展盐文化旅游业为切入点,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旅游文化营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文化营销是利用旅游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旅游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满足和创造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具有时代性、个性化和核心价值观等特征。旅游文化营销分为知识文化、审美文化、精神文化和娱乐文化等营销类型。其营销策略是:品牌定位明晰化;策划整体系统化;旅游营销差异化;文化资源整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