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实行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也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个阶段.以"自强""求富"为中心的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帷幕;叩开了中国革新传统体制的大门;冲击了人们封建落后的禁锢思想."洋务运动"举办三十年,最终以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虽然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它在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道路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要求我们要深入地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内核和主要特点以及正确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的内在关系,从当时中国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下来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影响.本文主要从经济、军事、思想启蒙等方面入手,具体阐述它们在走向近代化进程中洋务运动在其中所扮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长安拥有悠久的历史.诞生于1862年的上海,取名上海洋炮局,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洋务运动代表人李鸿章.1864年,洋炮局在苏州率先购置机器设备制造军械,成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3.
傲慢李鸿章     
侯智勇 《财会月刊》2013,(6):I0007-I0007
李鸿章是清末重臣,同时是将领兼外交官,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宫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相似文献   

4.
赵福帅 《英才》2012,(9):136-137
曾经震撼欧美各国,被看作中国觉醒的标志的它,最终落入了日本财团的借贷陷阱中。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到关键时期,都开始大炼钢铁。19世纪末,李鸿章等洋务派从欧洲"搬回"了枪炮厂、机械厂、轮船厂、织布局……中国的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但没有钢铁这根梁柱,国家工业体系就无法独立,还得继续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两个封建国家在类似的历史背景下做出的不同改革选择,但改革后果却大不相同。本文探讨了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历史变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差异,并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洋务运动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赵福帅 《英才》2012,(12):158-159
洋务运动中唯一纯民生的企业,却因为选人用人的不当导致创办中一波三折。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古今中西,概莫能外。选人用人的得当与否,极可能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甚至生死。在这一点上,洋务运动代表企业之一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几次选人用人失当,颇能给现代企业一些警示。就连可以左右中国的清末重臣、阅人无数的李鸿章也走了眼,他更想不到,寻找称职经理人的难题,竟然一直困扰着这家新式纺织企业,并直接导致了该企业三次创办失败。  相似文献   

7.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中后期由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掀起的一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是世界近代化运动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一次努力。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各方面进行了近代化的改革,拉开了中国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既是一场政治运动,又是一场经济活动,洋务企业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化产业,它曾有盛衰成败的过程.今天我们重新研究洋务运动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9世纪60年代起,一部分官员以“自强”为号召,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洋务运动。然而,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相继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特别是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人造成极大刺激,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维新变法成为朝野共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太平天国运动对晚清社会秩序的冲击、引起政权分配体制的变化和造成巨大经济创伤三个层面,论述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的失败存在因果关系。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对近代中国发展而言都是一幕悲剧。  相似文献   

11.
罗斯柴尔德家族和中国的合作,从100多年前就开始了。这个家族曾和清末重臣李鸿章交情甚深。据说在罗斯柴尔德北京办事处的墙上还挂着李鸿章当时写给这个家族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12.
陈浩  陈禹 《科技与企业》2007,(11):63-6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和业务外包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提出了在供应链管理中利用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资源、能力的不同,建立了基于业务外包和资源利用的生产决策模型,形成以订单为核心的企业生产计划系统,发挥集成供应链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3.
赵焰 《乡镇论坛》2008,(6):29-31
从某种程度上说,铁路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交通的范畴,它是人类改变生活观念的一个标志,是集人类想象力、创造力和挑战自然雄心为一体的里程碑。早在1863年,正和太平军打仗的李鸿章就收到上海27家英法洋行老板的联名信,第一次提出要在上海和苏州之间修建铁路,洋人们说,如果修成这段铁路,清军可以利用它攻打太平军。李鸿章把这个建议报告给了朝廷,朝廷根本就不予答复。但李鸿章锲而不舍,1874年清廷组织著名的海防大讨论时,李鸿章再次提出要修建铁路,那本著名的《筹议海防折》中,李鸿章就阐述了应该修铁路的理由。见朝廷一直无声无息,只好阳奉阴违,准备在唐山的煤矿区修一条十来里长的铁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引领了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不断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生产、经营各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众多管理方法中,供应链管理策略被证实是最为广泛利用及最行之有效的。东风汽车公司作为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中的优秀代表通过对供应链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也为中国的汽车制造企业指明了供应链管理策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式管理科学已成为世界管理界关注的焦点。探索中国管理文化的渊源、应用和体系,建立起中国式的管理科学体系,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管理的主流之一。上海,是中国的一颗东方明珠,它的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正日益向世界显示出以海派文化为  相似文献   

16.
闻实 《成功之路》2011,(10):46-48
“读书宜读有用之书”是张之洞的一句名言,是他治学的一种主张。 张之洞(1837--1909),字香涛,号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末大臣,近代史上仅次于李鸿章的洋务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是位有学养并且终身关切学术的政治活动家。历史上,大凡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往往喜作纵横谈,天文地理、古往今来无所不...  相似文献   

17.
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的战略协同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是知识、科技和智力,但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从企业来看,人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与不可模仿性决定了人力资源是直接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性战略资源,以人为本的管理将主导21世纪管理的新潮流。中国经济的兴旺,企业集团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管理会计的大力推进和发展,管理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市场也顺势不断发展。本文在对比CMA和CIMA职业资格进入中国的路径、考试体系、营销现状基础上,提出应以提升学术和实务能力为核心,并利用现有的管理会计平台来规范管理会计职业资格认定及其人才培养工作建议,为中国管理会计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考量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演变对经济发展轨迹的影响力,从洋务运动、改良维新运动以及辛亥革命一系列历史事件出发,分析了在近代中国不同时期这种影响力大小的决定因素。认为这种决定因素主要依托于统治阶层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力量对比。即满足民众是思想具有影响力的基本条件;是否需要满足统治者,则要视统治者力量强弱而定。  相似文献   

20.
《上海管理科学》2006,28(5):F0003-F0003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已经成为国家参与全球分工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经济的高度发展对管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为顺应社会对既精通外语又通晓国际商务惯例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