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针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的控制及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文章介绍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概念及治理技术的发展,探讨了目前国内外各项VOCs处理技术的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废气排放引起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灾害频发。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中国纺织大县──浙江省绍兴县用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作答。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废气作为一种常见的污染源,对于大气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因此,需要对工业源挥发性有机废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其对大气造成污染。文章通过对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来源及危害的梳理,着重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及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浅谈工业源挥发性有机废气综合治理措施及现状,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有效削减工业源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排放,降低区域大气环境污染负荷,进而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企业各项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工业企业减排绩效评价体系普遍忽视减排投资效率的现象,从投入与产出视角构建企业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指标可用性出发,建立DEA 模型,计算出工业企业重点治理的42 个行业废水、废气减排投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排放程度较高的企业减排投资效率较高;一些不具代表性的重污染行业和大多数非重污染行业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量不太突出,其减排活动开展情况容易被忽视,因而减排投资效率较低。节减排关注具有代表性的重污染行业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行业,特别是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非重污染企业,这些行业在节能减排投资效率的问题上往往比重污染行业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工业污染物减量排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锋  朱启荣 《价值工程》2008,27(6):8-12
对山东省工业污染物减量排放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在"十·五"期间山东省对工业废物排放量的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全省各地区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差异性较大;(2)从行业情况看,高污染行业,如热电、能源开采及加工、造纸、化工等是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主要排放行业,也应是山东省下一步开展污染减排工作的重点;(3)山东省控制工业污染存在经济和技术水平、管理体制等难点问题;(4)因此,山东省在实施"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环保目标时,应制定出有差别的区域环保目标和相应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然而,工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增加了环境的负担。因为工厂一般都会产生工业废气,这些工业废气中不仅含有CO2,H2S,CO,HCL,氟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还含有雾状硫酸,铅,汞,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这些有害物质不仅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还会损害动植物的健康,当人类吸入这些气体后身体也会有所损伤。因此,有效地控制工业废气的排放成为了当前工业发展的首要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工业废气在线监测技术的必要性,并研究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有机废气是石油化工、橡胶、塑料、涂料、印刷、制药、电缆等众多行业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有机废气中多含有毒性污染物质,很大一部分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具有恶臭和对人体健康有害,一些成分如苯并芘、多环芳烃等能直接致癌。因此,治理有机废气已成为继治理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之后又一项环保治理工作的重点,研究有机废气的治理技术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8.
邹荣 《科技与企业》2013,(24):196-196
本文主要介绍了冷轧酸轧线废气的产生和成分,以及废气对环境和设备的影响。重点探讨介绍废气对环境和设备的优化,归纳出四种解决方案,以达到冷轧厂降本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庞霞 《企业技术开发》2014,(12):175-176
雾霾的主要成因是工业废气、烟尘,因此,探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工业废气、烟尘的排放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工业废气、烟尘排放量为环境指标,分析城镇化对工业废气、烟尘排放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对工业废气、烟尘排放有明显的加剧作用,工业废气、烟尘的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符合正U型曲线关系,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有助于减少工业废气、烟尘的排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硫和烟尘,严重污染大气环境,需要加强控制和监测。本文探讨了工业企业燃烧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烟尘的监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江苏和甘肃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保护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省份 ,甘肃是西部欠发达省份 ,两省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特征 ,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可发现东部与西部地区各自的比较优势 ,为双方的协作互补和相互借鉴探索切合点。本文对两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单位GDP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SO2、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与去除量、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投资、工业废气排放重点行业等指标进行了重点定量比较分析 ,得出了相应结论 ,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煤平朔公司是我国煤炭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代表,在煤炭开采技术、高效清洁生产、废水废气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他们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工业文明之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矿区的经验对我国煤炭企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中国除西藏和青海的29个省市区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首先利用DEA方法对工业废气治理技术效率及其分解进行测算,然后利用Tobit面板数据模型对工业废气治理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废气治理技术效率及其增长率均是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东部,东部工业废气治理技术效率主要受工业废气治理规模效率的影响。人均GDP等因素对工业废气治理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汽车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涡轮,从而带动同轴的压气叶轮,从而使其将空气直接压入气缸。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增加进入气缸的空气量,促进燃料燃烧的更加彻底,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因此,废气涡轮增压器在汽车的使用与故障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在分析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废气涡轮增压器的使用,最后对其常见故障进行了专业性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为PM2.5和O_3。自2018年7月《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后,全国大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以京津冀为代表的重点区域内O_3浓度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夏秋季已成为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对O_3来源分析确定了要控制O_3浓度应重点控制VOCs排放。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等原因VOCs排放行业广,近年来VOCs排放量仍呈上升趋势,VOCs不仅会导致大气氧化性增强,部分VOCs还会产生恶臭。为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迫切需要全面加强VOCs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汽车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涡轮,从而带动同轴的压气叶轮,从而使其将空气直接压入气缸。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增加进入气缸的空气量,促进燃料燃烧的更加彻底,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因此,废气涡轮增压器在汽车的使用与故障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在分析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废气涡轮增压器的使用,最后对其常见故障进行了专业性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种中小型企业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对而言,工业企业直接排出到大气中的废气严重地影响了空气质量。氮氧化物废气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源,本文经过试验研究,介绍了使用不同的方法治理氮氧化物废气,并比较出效果最好的治理方式以及最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气的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很多工业生产活动区域随意排放工业废气、废料,污染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基于此方面,主要分析了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意义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庆泰 《价值工程》2021,40(14):162-163
针对某工业企业的喷涂工艺废气源进行分析,笔者将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项目废气包括抛丸废气、擦洗废气、喷涂废气,针对擦洗废气与喷涂废气,提出了活性炭吸附脱附、二级冷凝回收工艺结合起来,废气则是需要在密闭的空间内,对其开展相关的治理活动.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我国相关项目的废气治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7,(25):52-53
"十二五"期间,宝鸡市按照"控制增量、削减存量"的原则,以深挖工业企业点源治理和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为重点,实施了一批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锅炉污染治理、水泥脱硝、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项目。由于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治理设施已基本实施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指标在工业点源治理上几乎无潜力可挖。本文对宝鸡市"十二五"成效进行了总结,对污染减排目前情况进行了思考,着重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减排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