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康德先验哲学中的自由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是康德实践理性中的关键性概念,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中作了详细的论述。但这一问题在康德的整个先验哲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康德哲学中有关自由的论述的考察,认为自由概念贯穿于康德先验哲学之中,为他最终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揭示,奠定了人的社会价值的理论基础,它说明人的价值的形成是离不开社会的,他所创造的价值必然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他的活动是否有价值,也不是由他个人主观所能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否承认,因此,集体主义价值观构建的哲学基础便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  相似文献   

3.
李岁科 《全国商情》2009,(10):124-125
康德作为哲理法学家,其法哲学思想,是以他的哲学思想为根基的,要研究康德的法哲学,亦很有必要从他的哲学基础出发展开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康德法哲学的哲学基础进行论述,分别从认识论的基础和道德哲学的基础上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休谟问题即因果联系的必然性问题.休谟对因果关系彻底经验论的解释,暴露了经验论的局限性,同时也解构了科学知识大厦的基础——因果关系.这一问题直接引起了康德的哲学思考.康德把休谟问题改造成了"普遍必然的知识何以可能"的康德问题,借用人类理性及先验范畴保证了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从而突破了休谟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包含天才世界观萌芽的第一个宝贵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入手,引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实践",并以此去理解马克思实现的从传统本体论到现代本体论的转变的重大意义.这个本体论革命即"实践本体论"就是以实践为根据去理解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思维和人的世界.实践本体论使人类的存在不断地向着自由和解放展开,所以马克思哲学才是深刻的,伟大的,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是中国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转型的奠基人之一,他主动学习西方新思想,对康德、柏格森、达尔文、罗素等人的学术专著均有涉猎.他的"趣味"说正是中西方思想融合后的产物."趣味"是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核心,他将"趣味"这一美学范畴从抽象的理论概念变成浅显易懂的实际应用,由传统的审美欣赏上升到人生观高度,同时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美育思想--"趣味教育".  相似文献   

7.
对康德著作的广大汉语读者来说,如何深入理解和准确评价康德的知识观,这恐怕还是一个问题。从以往的情况看,由于学界对康德所用“aufheben”一词存在着普遍性的误读,从而引发了一种偏见:认为康德消极地主张以“贬低知识”来“为信仰保留地盘”。实际上,这种见解并未抓住康德既肯定(科学)知识有重大作用、又承认信仰也必不可少观点的要义,从而当然也就难以看到康德哲学对启迪人们深化现代认识论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康德关于图型的学说被认为是康德先验哲学中最美丽的方面之一,但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地方之一。对与图型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的考察成为了康德哲学研究的的重点之一,由此一步步逼近图型起源的问题,从而使得对先验论哲学之谜的揭示成为可能。同时,图型作为一种先天技艺与人的先天认识能力直接相关,正是图型这种由想象力激发出来的先天能力增强了我们的自发性的创造力,从而使我们的知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管理理论的发展存在着物本和人本之争,两者之间的关系上升到理论高度是一个根本性的哲学问题,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管理价值观和管理路线.传统经济中的"见物不见人"的物本管理,在管理实践中出现了异化现象,已不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的要求.管理哲学视野下的人本管理,强调人的知识和能力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管理以人为中心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与价值,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因此,从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的转变既是管理理念的深刻变革,也体现了从管理异化到管理本质回归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视域中的"人的生产"概念具有哲学和经济学双重语意,而作为哲学意义上的"人的生产"概念,是指整个人类全面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即社会全面生产,它是马克思"人的生产是全面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哲学视域中"人的生产"概念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人的生产是现实的社会生产,是全面的社会生产,是由人的全面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所决定的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1.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在认识论哲学史上的重要性是里程碑式的,在先验认识论哲学构建中,他将先验感性论与数学进行了联接,回答了纯粹数学是如何可能的。但是,由于既忽视了时间空间之间的统一性,又割裂了感性直观与知性概念之间的统一性,因而导致纯粹数学与先验感性论联接的局限性,本文将对此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了当前学界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几种"新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把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解放入马克思思想体系进行完整的、历史的解读.从"现实性"的视阈入手,进而从人类解放的视角去分析、把握人的本质,才能彻底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最终获得"人作为人"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价值"这个概念,在哲学文化层面上和商品经济层面上有不同的内涵.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反击试图否定劳动价值论的错误理论,有必要对哲学文化涵义上的"价值"概念含义和商品经济中的"价值"概念含义进行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存在"作为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一个核心问题,一直是个备受关注而又引起争议的问题,在托马斯之前,"形式决定实体,本质先于存在"的观点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到了经院哲学时期,托马斯创造性地发挥亚里士多德实体论的"存在优先"原则,提出"存在高于、优于和先于本质,本质依赖于存在",以一种"存在主义"代替"本质主义",从而颠倒了传统哲学中存在与本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与"公共人"是人们在政治研究中所进行的制度设计的人性择拟.在人的本性依需要而定的逻辑判断下,引导人的行为主要有道德说教和制度规范两种方法."经济人"预设与"公共人"导向都以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为中轴.作为对人性的正当引导与合理预期,制度设计的目标并不仅仅是防止利己主义的发生,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创新来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基于此判断,公职人员在事实上可能以"经济人"的方式生活,但在价值层面上必须坚持以"公共人"为导向.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康德,人们便对他哲学中晦涩的语言印象深刻。但仔细读康德的哲学,并不是脱离实际的凭空抽象。《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一书就从三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阐述了什么是道德的最高原则。要实现真正的道德需要哪些因素。康德用严谨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道德标准体系。以此来启发人们通过道德自律,来拥有自由意志,为自己立法。  相似文献   

17.
在康德伦理学中,“良心”作为“良意、良情、良知”,与人的自由本质密不可分。“良意”是一种纯粹的意志,其在本质上是自由的;“良情”摆脱了欲望之对象的纠缠,是崇高而自由的道德感情;“良知”以自由为存在依据,同时又是先验自由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法哲学的理论基石经历了"理性—市民社会—人的本质"的发展过程,其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的理论基石贯穿它的整个体系之中。它对我国当前贯彻"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哲学与经济学的联姻,人的本质不再从单纯的理性思辩去思考。文章通过对人的本质、技术的本质的剖析,阐述了二者的密切联系:技术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形式。技术的发展于人的本质的发展无疑为一把双刃剑。惟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趋利避害,人的本质的发展方能被推至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斯密问题"指亚当?斯密的两部代表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之中关于人性标准的矛盾问题.本文将文献资料中对"道德人"与"经济人"实际上的统一性的论述加以总结和归纳,然后从另一个角度简单阐述了对二者统一性的理解--即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那么道德人与经济人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